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庆 《青年记者》2021,(4):73-74
舆论监督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体践行舆论监督责任、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在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生态十分复杂,主流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已经成为一大课题。本文认为主流媒体需要把握好六个要点,才能做出优秀的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上呈现的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一旦提到舆论监督,受众首先想到的就是新闻媒体的批评。由于媒体的传播特点,使之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一些不光彩的行为被媒体披露出来,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广泛传播,给被批评的个人和集体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将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无端的损害。所以,媒体一定要在舆论监督中保持平衡,保持报道的客观真实。如今,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平衡报道"被越来越多的提及。笔者认为,所谓平衡,不仅包括监督与被监督的平衡,还包括内容的平衡和感情色彩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说起新闻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舆论监督,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媒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然而,当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时,当众多曾经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栏目在四处碰壁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时,当众多媒体从业人员面对现状冷静思考时,人们发现:电视新闻在“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4.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何彬  刘征  熊健 《新闻前哨》2005,(10):79-8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更来不得半点马虎。记者的报道中如果失实,不仅达不到反映民意、化解矛盾的目的,反而授人以柄,陷记者和媒体于尴尬境地,有的甚至对簿公堂。因此,舆论监督报道不仅要求记者有冷静客观的分析能力、高超的采访技巧,还要有运用自如、有的放矢的文字表达能力。记者不仅要把真实的事情说出来,还要说得好听好看,讲求舆论监督的报道艺术。  相似文献   

7.
如今,公民法律意识日渐增强,新闻媒体由于舆论监督报道而成为被告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减少新闻官司,更好地保护媒体自身,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导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可以说,这并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记者的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报道更加客观,更加准确,才是媒体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正搞好舆论监督报道是传统主流媒体的职责之一,也是其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应继续增强,以确保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要从实际出发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将"注重用镜头揭示存在问题、坚守客观公正的媒体立场、追求积极正面的社会效果"作为落脚点,力争通过报道来取得解决问题的实效。一、注重用镜头反映存在问题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0.
面对热点事件、舆论监督,不回避不遮掩,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客观报道事实,积极释疑解惑,努力把疑问化解在动态报道之中。此举既打开了舆论监督的局面,又促进了事件的妥善处理、赢得了观众的赞誉,较好地发挥了电视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纽带、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国家的整个监督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不能忽略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实现媒体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经济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媒体不好干了”,原因恐怕不仅仅在于经营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媒体形势下的舆情,越来越难把握了.放在十几年前,媒体老总最怕的是什么?最放心的又是什么?最怕的往往是舆论监督报道,一个拿不准,就容易惹上事儿;最放心的,是各个口上的通讯员来稿、正面报道.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报道以往多为“单兵作战”,即一家媒体关注,投入很大的报道力量,但结果未必理想。甚至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这家媒体报道完,不见改进,过一段时间,另一家媒体又进行重复的舆论监督,但仍不见问题的解决。2005年9月,以《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为主的广州媒体对广州火车站“背包党”事件的报道,以媒体联动的方式进行舆论监督报道,使得广州火车站社会治安问题这一顽疾得到社会的空前关注,中央电视台也介入这次报道。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成功合作,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职责之一,开展批评性报道也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能之一。笔者认为,作为与群众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都市类报刊,更不能忽视批评性报道的重要性,针对批评性报道,记者如何及早发现线索,如何做好采访、报道,在报道中如何保护好自身,笔者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作的一项关于"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和满意度"的抽样调查显示,81%的受众认为媒体的"批评性报道太少,舆论监督力度不够",74.8%的受众认为媒体"对本地政府监督不够",75%的读者认为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可信度和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隐性采访的正面作用 (1)隐性采访可以获得客观真实的原始新闻素材,从而帮助媒体促进舆论监督。作为媒体传播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揭露丑恶,追求公正,实施舆论监督,批评性报道是实现抨击的最有力手段。但是.众所周知,批评报道要获得的第一原始新闻素材,往往是很不容易的。于是,隐性采访得到记者普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记者:从媒体自我保护角度看,您认为在操作舆论监督报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王松苗:在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时,媒体稍不慎就会成为涉嫌诽谤的被告.要想规避风险,需要进行逻辑上的梳理. 可以说,区别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在媒介法学者眼中,是整个诽谤法里最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难”,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共同体会。记者采访受阻,有时遭到围攻或殴打,加之法律救济相对滞后,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记者、编辑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如履薄冰之感。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要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就必须要讲究报道策略。 舆论监督报道策略是记者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为达到报道目的而采取的合法手段及方法。从我国舆论监督的基本情况来看,有效的舆论监督报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准确定位。定位策略是舆论监督策略中最…  相似文献   

19.
朱美芳 《东南传播》2018,(6):146-149
最近一两年来,不少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都在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困境与压力.维权报道越来越不好写是不争的事实,涉及一些企业和极少数基层政府部门的舆论监督报道越来越容易引起纠纷甚至长时间的诉讼,有时甚至让少数维权类记者遭受人身伤害.舆论监督本是党和政府赋予媒体的一项责任,是听取民意、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正能量,但现在从事监督报道的记者却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面对职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记者患上心理焦虑症最后选择了改行.本文试图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戈尔德斯坦的"焦虑理论",分析媒体人从业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优化记者从业环境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当前新闻媒介的重要报道形式之一.我们现在强调舆论监督,实际上是包括批评报道。我们现在感到舆论监督之难,很大一部分也是批评报道之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