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群体发展的新特点及德育对策天津大学冶金分校周志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们在交往中结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共同体,即群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大学生的群体一方面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一人际交往简称交往 ,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 ,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方式 ,是联结个体、群体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心理学大师A·阿德勒在谈到人类的交往行为时就说过 :“人类最古老的努力之一 ,是与其同类缔结友谊。我们的种族是由于我们对我们的同类有兴趣 ,才  相似文献   

3.
刘轩彤 《教育》2015,(5):66
人类出现以来,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与周围的人与物之间发生着联系,这种交往活动不可避免地伴随人类左右。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促成了许多生产、生活目标的实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正确理解并运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对国家、社会及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建立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之上,克服了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将交往赋予了更多人文历史与社会现实性,为我们研究交往的现实意义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孔繁英 《职教论坛》2004,(14):55-56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实现和完成的.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总是或多或少地与周围的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交往.一个人的各方面的成长、发展与完善,都与人际交往密切相联系.同时,对一个人人际关系的评价,反过来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来自今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的穆斯林移民开始进入美国,美国穆斯林移民群体肇始并延续至今。穆斯林移民群体在美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变化与演进,实为特定群体跨文明交往的个案。美国穆斯林移民既承载着伊斯兰文明的文化基因,又在整体上逐渐形成对美国的公民认同。在穆斯林移民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交往进程中,文化差异、身份认同、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这一群体融入美国社会的负面因素,但经过交往与碰撞的过程,穆斯林移民整体上还是体现出社会参与增加的融合倾向。"9.11"事件的发生,对于美国穆斯林移民来说,既是冲击也是契机:一方面,恐怖袭击对美国社会的冲击让穆斯林移民与美国社会的融合难度增加;另一方面,美国穆斯林移民群体也再次明确了与美国社会主动沟通的重要性,增加了深入文明交往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成功,都是在耸效中发生的。没有与别人的交往,人类就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而孤立地从事物质的和精神的生产。人际关系是泛指人们在进行这些社会实践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是信息交流、联络感情、创设环境、吸纳外力、素质互补的过程。进入学校的儿童,是由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开始,他们不仅进入了崭新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中。学会交往,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他们处世、  相似文献   

8.
交往能力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本领,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与人交往,没有交往能力,生活、工作很不方便。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将来要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如果没有交往能力,没有合作精神,会给工作、生活都带来麻烦。因此,品德课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小  相似文献   

9.
交往活动伴随着人的一生,以致成为人的基本的需要之一。马斯洛曾经提出,人类有五大类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人的交往活动。意味着人对交往的需要。因为个体的归属就是个体对另一个体或群体的某种依属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交往的产物。交往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生理健康的一个必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10.
交往是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形式,交往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交往的特点是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体间性,交往实践是其他各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交往实践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关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自身的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人类的社会交往与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是人们之间通过一定方式交换或交流物质和信息的一种活动和行为。它是人的基本需要和生存方式之一,是构成各种社会关系、形成人的个性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前提。通过交往,人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存在,而是以群体的面目出现,处于各种社会联系和关系之中,由此构成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社会交往。人们也正是经过交往才融入社会,成为人类社会中一个独立的成员。要使智力残疾学生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将来在不同程度上能够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学校必须十分重视智残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应该把交往能力训练作为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中的游戏交往实践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社会而言,都具有生产性,它生成儿童的交往理性和主体意识,以及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笔者通过人种志考察和控制比较后发现有二:一是造成儿童传统自然游戏群体失落的根本原因是基于人类生存实践的交往实践的变化;二是我们需从历史生态的视角审视传统自然游戏群体的时代局限性,教育中致力于培育丰富而和谐的交往生活,创设自然与人造环境相宜的儿童游戏场所,合理利用新旧游戏资源,给儿童适度的自主和支持,重建儿童的交往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关系,开展社交活动的重要条件就是社交主体拥有社会资源。在广州地区,中国公民与跨境迁移群体的族际交往正是以对方拥有资源的数量为依据。这反映出中国人的族际交往是以寻求物质和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交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包含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等形式。网络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新形式,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指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网络安全交往、网络治理交往和网络合作交往,建构互商互谅、共建共享、包容互惠、和而不同的全球网络治理新秩序。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合作的社会。纵观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离不开人的群体合作。所以,民谚有“三人一条心,泥土变成金”的说法。可见,群体意识的培养,也即合作行为的培养,是人的个性养成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到了一种特殊的群体,这就是幻化成人类美女的狐妖。狐女与人交往的故事走进文学作品,虽然历史悠久,但《聊斋志异》中狐女与人交往的故事则是最具特色的:狐女与人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主动的也有间接主动的,既有被动的也有偶然邂逅的;狐女与人交往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既有为追求婚姻爱情的也有为获得友情的,既有为报恩报复的也有纯粹是为了媚态惑人和“一夜情”的。狐女与人的交往折射出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特点,蕴涵着复杂的文化、心理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开端,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叶澜教授认为,教育从形态的角度来看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便是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已隐含了教育构成中的基本要素(如交往双方、内容、媒体),当交往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以传递经验、影响他人的身心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则转化为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9.
从民族关系看我国早期社会双语现象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族关系看我国早期社会双语现象的形成及特点戴庆厦何俊芳双语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尽管双语都是为不同群体的人们的相互交往服务,但它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的形式和规模,都会因为...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一个人不是人。其意思是,人都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能完全独立于他人之外,每一个人都必须和他人进行交往,发生一定的人际交往,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中学生人际关系,是指中学生这一同龄群体中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而产生的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按苏格拉底的说法,每个中学生都是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特有的学习、生活和环境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孤立的人,而必须与同学、与老师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