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校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心理及态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速度的加快,各个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已日趋成熟。虽然高水平运动队经历了起步、发展到逐步走上正轨,但对高水平运动员入校后的训练态度、训练管理和学习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现状分析,结合国内外高水平运动训练的经验,探究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出高水平运动员科学化训练与管理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柏连龙 《冰雪运动》2007,29(6):59-62
高校高水平冬季项目运动队组织与训练管理是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根据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任务,遵循冬季体育项目发展的规律,在完成教学、训练和比赛任务的同时,实现高校冬季体育改革的目标。提出合理建立运动员梯队,加强大学生运动员的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组建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与激励措施;实施良好的行政决策、后勤保障和科技服务等高校高水平冬季项目运动队的组织管理模式。认为确定高校高水平冬季项目运动队比赛目标与训练任务,制定合理地训练计划,积极开展训练评价是提高训练质量的主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97年—2008年部分专家和学者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学习与训练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习管理主要集中在运动队学籍和文化课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训练管理主要集中在运动队训练目标、训练时间、场地设施、训练经费、竞赛、教练员等方面;缺乏对运动员自身管理的研究。建议高校在政策的制定上应加强对运动员自身的管理,以促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俎晓梅 《精武》2012,(2):60-60,62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则是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高水平运动队如何管理则是高校中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建设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体育人才梯队建设的战略措施,对高校如何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不少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总结了许多比较成功的经验。实践证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而对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的招收、管理与培养是一项策略性强、难度大,影响面广又具有特殊性的工作。笔者通过几年的带队经历,总结经验之后发现对运动员必须实行制度化、长期化、人性化的管理以及运动训练的经费、组织的充分保障才能快速促进运动队竞技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优秀运动队教练员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优秀运动队的教练员应德才兼备,是运动队的塑造者,是制订、修正、完善训练计划的设计者,是控制训练过程的执行者,是选拔、使用运动员的决策者,是运动员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指挥者,也是提高和表现运动成绩的主要责任者.教练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全面的基础知识,精通专项业务并善于创新,能严而合理地对运动员进行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地对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进行选材与训练是当今高水平运动队注意抓好的重要环节。因此,搞好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是保证高水平运动员源源不断涌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教练员应以精确量化训练负荷为基本的控制手段,在力量训练中实现对量和强度两大要素的最佳控制,才能有效控制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未来教育的需要,对我国有条件的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拟用组织控制论对我国有条件的高校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和策略控制作一初步探讨,以提高其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健身气功进入高校教育,对转变体育人才培养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四川高校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竞赛实力、建设管理与教学训练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展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训练,有利于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成长,以强化训练运动员,拓宽育人选培空间和实施运动队经费结构多元化运作模式,推动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我国及世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和文化、体育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找出目前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途径,这种培养途径应该实行"体教结合"的方式,即运动员在高校学习训练阶段,一面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一面进行体育教育和专业课学习,使运动员在转业后又能在高校获得一门专业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新的专业工作奠定基础,也减少过去运动员转业的后顾之忧。这应该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高校业余训练特点,以陈洁从事短跑训练,加快提高运动成绩为例,就如何发挥扬长避短,贯彻少而精原则,探索在高校运动队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运动员训练行为的因素分析,来研究和揭示影响高校运动员训练行为的因素,旨在探求推进高校运动员训练的对策。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天津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其中“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应满足下列条件:有正式学籍、在校学习、训练且运动水平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以上的大学生运动员。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对含有高水平运动队的天津市所有普通高校(共有12所)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对问卷的发放采用了按比例的随…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高校组建冬季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了高校组建冬季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工作的相关人员和目标责任.从项目定位、建立高水平教练员队伍、训练计划制定和运动员选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结合本人从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经验 ,认为模式训练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也有其本身的不足 ,只有在运用模式训练的过程中 ,把模式化和运动员本身的个体特点结合起来 ,才能使模式训练更合理、更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回顾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历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剖析目前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参差不齐;教育系统自身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动力不足;高水平运动队缺少体育科研队伍的支持,比赛机会少,经费紧张;体育场地设施不配套;运动员的"学训矛盾"突出。建议:重视教练员的培养;制定高水平运动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建立多层次的全国联赛体系;建立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正确处理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关系;进一步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曦  任晋军 《精武》2012,(17):26-2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未来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发展方向走培养高校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因此,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的管理成为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关健。本文着重以山西省高较高水平办学的成功典范——太原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有关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展等相关问题,对高水平运动队学习和训练的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学训矛盾”给予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与学习时间的控制与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形势可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训练与学习时间的控制与利用,训练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等,尤其在教育及学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运动员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既不能因训练耽误学习,也不能只顾学习,忽视了训练。因此,笔者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如果能够科学、有效地控制与利用训练与学习的时间,是可以成为品学兼优的运动尖子的。同时,这也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生存与发展的前提。1运动员学习时间的控制与利用据有关资料表明:普通文理科学生,要使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排强强对抗中的心理储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归纳中国女排心理储备渊源、成效,论述心理素质训练理论和剖析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认为高水平运动队在建队和备战各种大赛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贯穿全程。从选材开始到以后每天的训练;从个体心理素质到全队凝聚力的形成。良好的心理储备能使运动队在关键场、局、分的比赛中做到稳定甚至超水平的发挥。提出若干经实践检验,符合我国竞技训练和管理体制的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储备的内容、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总结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实践经验,认为体育院校具有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和条件,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运动员。体育学院办高水平运动队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和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