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参赛队员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年龄、扣球高度、拦网高度6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反映出中国女排在相关数据上与比赛对手的优势和差距。研究发现:2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参赛队员身体形态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中国女排平均年龄低于比赛对手,趋于年轻化的趋势;中国女排的扣球和拦网高度高于比赛对手,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对手的拦网实力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中国女排与对手在拦网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女排与对手相比,在试图拦网和拦网有效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从队员的基本情况和拦网配合能力上分析出现差距的主要因素。找出中国女排与对手在拦网实力上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运动竞赛和排球教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巴西、美国、俄罗斯、古巴女排4支队伍交手的5场比赛各队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女排主动得分能力比对手弱,扣球、拦网得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造成对方失误送分能力最强,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运用VTS软件分析及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中11场39局比赛的扣球技战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中国女排各轮次技战术打法、进攻分布特点及非技术因素指标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比赛中主要以2、4号位强攻及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2、3号位快球及后排进攻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高快结合的技战术打法。中国女排整体扣球效果好,与其对手国相比进攻实力突出且优势明显。中国女排进攻点分布范围较广,且身高及网上高度优势十分突出,但在年龄及体重方面与欧美强队存在的差距也不容忽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中最强的是第3轮,第4和第5轮相对较强,但第6轮相对较弱。建议中国女排应继续发扬高度优势,进一步丰富扣球技战术打法;加强全队配合默契的程度,并努力提高进攻队员的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2010年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11场比赛的得失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女排在扣球、拦网及发球方面与对手之间的优势和差距,以期为今后中国女排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从非技术因素的角度对中国女排和前4名球队运动员的年龄、身高、扣球高度及拦网高度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优势,弥补不足,旨在为中国女排今后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16届世锦赛上5负场即与土耳其、韩国、塞尔维亚、俄罗斯、波兰的攻防能力、非技术指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技术指标方面,中国女排除年龄相对较小外,身体形态、网上高度均有优势;攻防能力方面,中国女排发球攻击性、稳定性不够,一传总体到位率偏低,有效拦网也没有因为身高优势而展现,防守起球效果相对较差,一攻进攻中,中国女排快攻效果较理想,但前排强攻和后攻得分率,弱于对手,反攻中,前排强攻是主要得分手段,但实力远落后与交手队。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拍摄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15场比赛,对各队接发球到位率及阵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发球到位率方面,中国女排偏低,且失误率最高;巴西女排到位率最高,且失误率最低;日本女排到位率较高且防反能力较强。接发球阵型方面,中日女排人员配备相同,但负责接一传的主攻前后位置不一,使得日本队自由人处于后排中间位置接发球轮次比中国队多1轮,且阵型分布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的中国队和塞尔维亚队的实际情况和在比赛中的具体数据进行技术统计,并对比分析中国女排相对于塞尔维亚女排的优势和劣势,及中国女排夺冠制胜因素,就其弱势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中国女排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在大赛时中、日女排两队之间的技、战术发挥的异同,了解中国女排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备战提供参考。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录像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纵向对比在2012—2014年间中、日女排在发球、接发球、接发球进攻及防反4个方面的差异。研究认为,中国女排发球缺少变化、接发球到位率低、过分倚重接发球进攻,忽视防反,技术结构亟待完善。建议中国女排的各项技术要协调发展,今后应加强"全面型"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中外高水平男子篮球队不同区域犯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篮球比赛中,不同区域的犯规可以反映出不同区域对抗的激烈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各队不同的防守重点、趋向和防守理念。通过对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临场裁判在各区判罚犯规次数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不同区域犯规中外男子篮球队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队在一区犯规中,拉人犯规、阻挡犯规、撞人犯规和防无球队员犯规与比赛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二区中,非法用手犯规与比赛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其他区域犯规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动的发展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和意志都有好处,建设球队既要有好的队员,也要得到领导的重视。训练过程中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运动量得当,训练与比赛相结合。另外,教练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对球队的成功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黄光亮 《体育科技》2011,32(2):43-47
在国青队、固少队分别无缘世青赛和世少赛后,从青少午足球人数、青少年队伍得到的资金投入、年轻队员缺乏比赛场次、年轻球员转会难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足球的现状。得出要提高水平必须重视青少年足球的结论,并提出发展青少年足球应具有持续性和针对性,让青训体系扎根学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5年来甲级女排队员的年龄分布特征、身高、体重、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等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队员的年龄结构保持老中青相结合,平均为2l岁;队员的身高、体重和拦网高度明显提高;扣球高度差异不显;攻击型二传的培养还没有引起各队的高度重视。建议把队员的“条件高度”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扣拦的空中高度优势,加强攻击型二传的选拔与培养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8支甲级女排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我国女排士气的团体目标一致性、团体内部结构、教练员领导方式和需要的满足4个因子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文章认为:强化运动队团体目标确立过程的科学性和运动员的广泛参与;注意以运动员为本的需要和动机管理;加强运动队的文化建设;重视奖金分配及提高教练、管理者的素质等,都是新形势下提高运动队士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我国竞技排球运动二线队伍总体人数稳中有升;中部地区的二线在队人数的下降以及西部二线在队人数的持续低迷是拖累我国排球二线队伍发展的主要原因;二线向一线输送运动员贡献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我国东部地区所占全国竞技排球二线在队人数的比重在不断增多,反应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建议:巩固东部培养基础优势,重新组建中西部竞技排球二线队伍培养体系,打破人才封闭的壁垒,实行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水平运动队的群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队欲在未来的世界大赛中获胜,只单纯从生物学角度去努力是不够的。运动员是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社会人,运动队是具有社会形态的社会群体。运动员个体如何从三维(生理、心理、社会)角度去使自己达到最佳机能状态的努力和群体如何发挥整体最优功能的努力,已成为在当代世界大赛中获胜必不可少的条件。结构决定功能,要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发挥整体最优功能的高水平运动队,首先必须了解它的结构。本文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第24届女篮亚锦赛中国队与韩国队决赛的技术分析,从双方得分、篮板球、抢断球、盖帽、助攻、失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中国队卫冕主要靠的是内外结合,在防守上强调压迫性和扩大性,以及老将关键时刻的攻防经验,但年轻队员起伏较大,对抗能力和比赛经验欠缺,有待于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9.
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球队竞技能力要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主要包括足球、篮球、手球、冰球、曲棍球等,该项群运动的竞技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是所有竞技体育项目中最复杂、最易变、最难以控制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球员的因素,包括每个位置上球员的专职水平,核心球员的水平,有无球星级球员等;教练员的因素。球队的客观环境因素包括对手的水平、竞赛环境、裁判的执法效果等;球队的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因素,包括整个社会的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运动队集体的奋斗目标、队内人际关系气氛、运动队与社会的关系状态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