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说起河北省的简称“冀”,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在治水英雄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大禹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2.
“禹会涂山”与“禹会会稽”实为一事,大禹会盟万国诸侯祭祀群神的涂山即是今巢湖涂山。涂山会盟是万国盛会,是大联盟时代前所未有的一次政治盛会,它以会盟的形式,确定了大禹的政治威权,重构与强化了以帝舜与大禹为核心的大联盟的政治秩序,扩大了大联盟长的权力疆域,实际上以划九州、朝万国、贡方物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政治联合体,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心理基础,此可谓发大一统国家之滥觞。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著作中 ,经常可以看到“九州”、“九有”、“九围”、“九域”等名称 ,这是怎么回事呢?“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时代的地理区划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西汉以前 ,都认为“九州”是大禹治水后所划分的州名。相传在四五千年前 ,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 ,人们被迫向山顶、高地迁徙 ,后来由大禹采用疏导河道的方法 ,才治服了洪水。所以周朝人把大地看成是禹平定的 ,认为禹把天下分作九个区域 ,让后人居住 ,于是就有九州之名。其实 ,当时的九州并不是一个有具体范围的名称 ,这里的“九”只是表示多数的意思。到春秋战国时才有“中国九…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就大禹故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形成了十余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大禹作为黄帝后裔,应为华夏族人而非西羌人,夏部族的发祥地和主要活动地区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同时,近代大多学术大家认为大禹所划九州应为先秦时的“中国”,即现在的中原地区。而大禹生活的时代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环嵩山周围发现有大量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文化遗址,为大禹故里在中原、在嵩山脚下的登封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相似文献   

5.
据《史记·夏记》文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根据山川河流走向分野,把中原划分为九州的传说。这九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九州的范围大致是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基本上是中华民族最初活动的中心地区。以后殷商取代夏朝,仍有以九州建制的说法,只是去掉了青州、梁州而增加了幽州、并州,疆域向北扩展了。  相似文献   

6.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示儿》。诗句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有关资料解释为: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但对“九州”一词具体指哪些地方没有详尽的解释,笔者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查到了“九州”的具体含义:大禹治水时将露出水面的陆地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叫九州。夏朝时,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到了西周,又加入了幽州与并州,却少了徐州和梁州,还称为九州。由此看来,九州指的…  相似文献   

7.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大禹文化研究是目前古史研究中一个颇为关键性的重要课题。周书灿先生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结合新旧资料,对大禹文化的源流,大禹文化的流变与整合,《禹贡》的制作年代与九州、畿服,夏朝国家的真正建立者,禹都阳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周先生的大禹文化研究基本代表了目前古史研究中的正确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扬州处于江苏省的中部,是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现代城市。随着扬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提升扬州教育的“软实力”摆到了扬州教育人的面前,如何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专业发展平台成为扬州教育局面对新时期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教育话语。《扬州教育》在策划了一年之后,终于在2002年创刊。  相似文献   

9.
形容一个人说话有分量,影响很大,叫做一言九鼎。夏代的时候,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出于一种象征性的考虑,他命令九州的地方长官贡献青铜,然后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代表九州,这就是九鼎的由  相似文献   

10.
大禹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过程中颇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人物,大禹文化是目前古史研究中一个颇为关键性的重要课题。周书灿先生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结合新旧资料,对大禹文化的源流、大禹文化的流变与整合和《禹贡》的制作年代与九州、畿服以及夏朝国家的真正建立者、禹都阳城等f*q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周先生的大禹文化研究基本代表了目前古史研究中的正确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前瞻性。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一提起“九州”,总会想到禹铸九鼎以象九州的传说,认为九州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在先秦文献中确实也多次记载着九州的名称和地望,诸如:《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的过程,说禹先从冀州开始,先后治理了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境内的主要河道。并明确指出各州的地望:“冀州,既载壶口,沼梁及岐,既修太原,至  相似文献   

12.
三、上古至明朝有关台湾的文献记载《尚书·禹贡》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地理书。它把四千多年前的中国分为九州,其中的扬州,北到淮河,东到海洋。台湾第一部方志《台湾府志》,便说台湾属于扬州之域。而且有人说,《禹贡》所说的“岛夷”,就是指台湾的“番人”。  相似文献   

13.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一语道出了扬州在唐代具有“雄三楚 ,冠九州”的政治经济地位 ,巨大的逐利场所与消费市场 ,也理所当然成了政客、商贾、名士妓女纵横驰骋的享乐天堂。扬州之名 ,起自《禹贡》 ,吴王夫差始建 ,隋开凿大运河之后 ,它成为连接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流域的物资集散中心 ,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到唐时则达到了鼎盛 ,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商业都市。“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 ,尽斡利权 ,判官多至数十人 ,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 ,谓天下之盛 ,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即是对扬州在全国举足轻重地位…  相似文献   

14.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说起河北省的简称“冀”,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在治水英雄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大禹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河北这块土地是古冀州的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这里设过冀州,所以河北就简称为“冀“。另外,河北还以“燕赵”代称。由于金、元、明、清4个朝代都先后建都北京,河北作为国国的屏护,倍受重视, 也常常被称为“畿辅之地”或“京畿”。河北还是重要的革命圣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津战役”、“七届二中全会”都发生在河北省。西柏坡证明“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而解放石家庄是中国革命由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转折点。河北省不仅人杰地灵,而且物华天宝, 许多土特产品和风味小吃享誉中华。京东板栗、赵州雪梨、沧州金丝小枣、宣化龙眼葡萄、深州蜜桃、沧州小枣等不仅营养价值极高,而且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的高等教育事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就业政策也日益完善。2005年,河北省放开毕业研究生择业区域的限制,高校毕业生和省、部属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原则上在全省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汉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观念,以文献传说和历史遗存为参照,运用语图对比、格套的方法对汉画大禹形象进行考证,提出大禹题材的汉画像石主要集中在黄淮流域的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其大禹形象可分为身穿襦袍的“治水像”和身穿黼冕的“帝王像”两种制式,其产生与汉代“圣贤崇拜”的社会信仰有关,旨在让维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汉文化和大禹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为汉画像中大禹形象的辨识提出基础判断依据,为有关大禹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文创开发等应用研究提供文化与文献方面的参考原型。  相似文献   

16.
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文化意义。很多成语与史实有关。如“归马放牛”本指武王伐纣后将征战用的牛马放归于华山的南坡和桃林的原野上的故事,“死灰复燃”原出西汉韩安国的故事,等等。有的成语与古代器物有关。如传说大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象征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故后人在说到某人的意见很重要时,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烹饪食物时,鼎下烈火燃烧,鼎内热水沸腾,有一种旺盛、热烈的气氛,于是就有了“人声鼎沸”、“鼎鼎大名”等成语。有的成语与度量衡有关。如“不同寻常”、“退避三舍”中的“寻常”、“三舍…  相似文献   

17.
彭建红 《语文知识》2006,(12):20-20
社是土地神。相传社神名叫句龙.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因为能平九土,被黄帝选中做了土官,官名后土,掌土地与农业之事。《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又《礼记·月令》:“择元日,命民社。”郑玄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神其农业也。”  相似文献   

18.
“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尚书·禹贡》篇首先作:“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及雍州。”《禹贡》的作者善于运用他有限的地理知识,穿插上一些神话性的资料和假设性的成份,竟然使九州区划图体现出:以少数山川表明九州之间的分界,并在各州范围内标明治水经过的地点、特殊贡品的产地、少数民族寄居点和直接通往帝都所在地——冀州的水道运输网等多种作用。因此可以说《禹贡》所描述的情况既是舜禹时代实施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刊特稿〕“三过家门不入家/千秋荑誉遍中华/禹陵堪与黄陵伍/璀璨巍峨映彩霞(戴盟诗)。今天修茸—新的大禹陵,松柏葱笼、墙红瓦亮、庄严肃穆,来自全国及海内外的1000多人聚集于此,隆重举行公祭大禹典礼和拜谒禹陵仪式。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作为人类向大自然宣战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华民族首要贡献就是带领人民创下的治平洪水、奠定九州的丰功伟绩。他忧国忧民、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胼手胝足、劳身焦思的奋斗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造井示民、严明法纪的法治精神以及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  相似文献   

20.
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永久的记忆,大禹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千年禹河与公而忘私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禹代舜共主天下,以德治国施政为民融合诸部,在各方认同和支持下区划九州,以国家权力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规范行政范围,真正将共同地域的民众团结起来,并且作为新的政治形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有效推行立国施政的重要元素。禹画九州堪称是政治地理与经济地理的最佳配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国家观、统一兴邦的民族观。作为多元一体的里程碑,九州从此由广泛的地理概念上升为政权概念和中国的代名词,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意义极为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