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对优秀蛙泳运动员的配合及腿部技术特征,迄今尚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如蛙泳一个配合周期中有效动作与准备动作在时间上的配合比例,蛙泳一个循环周期中速度是如何变化的,我国优秀蛙泳运动员腿部技术特点是什么,以及屈髋在什么角度较合理等等。本文拟对这几方面作进一步探讨,以探索当今我国先进蛙泳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在竞技游泳运动中,各国运动员对体能、技术、心理等各方面都非常重视,其中技术训练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青少年蛙泳运动员,掌握正确的蛙泳技术,打好扎实的技术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和外国优秀蛙泳运动员的划频与划步技术的统计和分析,对照上海市闸北区游泳学校运动员蛙泳的技术找出差距,提高划水效果,并对青少年蛙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寻求较为有效的方法。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 中外优秀蛙泳运动员黄晓敏、陈剑虹、胡征宇、伊万诺夫、林事、瓦耐克、澳沙特等。 上海市闸北区游泳学…  相似文献   

3.
薛惟奇 《新体育》2023,(2):48-50
蛙泳的腿部动作较其他泳姿更重要,蛙泳腿部动作技术是否熟练对蛙泳成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也是蛙泳速度主要的推进力。随着蛙泳技术的不断改进,蛙泳腿技术动作主要分为三种:平式蛙泳腿、螺旋式蛙泳腿和活塞式蛙泳腿。本篇研究内容旨在分析当前游泳教学训练中三种蛙泳腿的技术特点,并进行教学实验训练,使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不同的蛙泳腿训练有进一步的认识,为广大游泳教练员的蛙泳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个项目运动水平长盛不衰或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是技术、战术不断完善和创新的结果。技术动作的完善与创新,必须发挥其与规则的相互促进作用,不断推动竞技水平向前发展。本文拟通过对蛙泳技术现状特点的分析,说明蛙泳技术的特点,使蛙泳技术朝更加科学化、经济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现代蛙泳技术特点1.重视划臂动作现代蛙泳技术对手臂划手产生的推进力非常重视,手臂的力量虽然不如腿的力量大,但在划水过程中能以较大的对水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手臂的还原动作阻力也较腿小,许多优秀蛙泳运动员百米划臂成绩比同距离蹬腿成绩好,显示手臂划水产…  相似文献   

5.
李影  李贲 《游泳季刊》2003,(1):26-28
本通过对蛙泳技术发展和蛙泳竞赛规则变化的历史回顾,揭示游泳竞赛规则的变革对蛙泳技术的发展创新具有的深远意义。可以说蛙泳竞赛规则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和蛙泳技术发展创新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6.
蛙泳技术训练的个性化特点——罗雪娟的技术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东 《游泳》2003,(1):11-17
蛙泳项目是我们国家2004和2008的重点突破项目,蛙泳是我国在几次世界大赛中起了带头作用的项目。由于蛙泳的技术复杂、多变性及规则的改变。使原有的一些技术不再适合现在的竞赛要求。再由于蛙泳技术的多样性,因此,在蛙泳的技术训练中个性化的体现尤为重要。另外蛙泳技术的复杂性也较适合亚洲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蛙泳的关键技术是腿部动作。掌握了腿部动作技术就可以说学会了蛙泳。笔者在自己二十多年的蛙泳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全新的能确保学生在10~16小时内掌握正确的蛙泳技术“主干”的最优化教学模式。其模式的主要内容是蛙泳腿部技术最优化教学,通过“感知——模仿——水下练习”腿部动作训练,以达到掌握蛙泳技术。下面简要谈谈我们对腿部技术主要教法。一、“感知”腿部技术动作,了解腿部动作的要领教学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清蛙泳腿部动作基本技术要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蛙泳腿部动作基本技术要领。腿部动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蛙泳是竞技游泳中的一个比赛项目,也是体育院校游泳课和大众游泳教学中的首选泳姿。与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在蛙泳技术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不翻脚现象就是最常见的错误动作之一,一旦形成,若在改进过程中方法欠佳,则很难见效。因此,研究和探索纠正蛙泳不翻脚错误动作的有效方法,不仅是教学者的研究课题,也是提高蛙泳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蛙泳技术发展很快,使蛙泳成绩迅速提高。作为一名少儿游泳教练员,应该懂得蛙泳技术原理,研究蛙泳技术和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游泳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0.
少儿游泳培训班教学与训练100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忠 《游泳》2001,(6):23-26
61.那么在蛙泳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腿、腿臂配合、呼吸动作之间的关系 ?答 :在蛙泳教学中 ,腿的技术是蛙泳的基础 ;腿臂配合是蛙泳技术的关键 ;呼吸动作是蛙泳技术的难点。因此 ,在蛙泳教学中应该打好腿的基础 ,抓住腿臂配合技术这个关键 ,突击呼吸技术这个难点。根据经验 ,蛙泳的呼吸技术要贯穿于蛙泳教学过程的始终。62.爬泳技术的“动作结构”、“动作特点”、“动作要点”是什么 ?答 :爬泳技术的动作结构 :运动员俯卧于水中 ,两腿上下交替打水 ,两臂轮流划水 ;爬泳技术的动作特点 :动作连贯而自然 ;爬泳技术的动作要点 :(一 )腿的…  相似文献   

11.
换气技术是整个蛙泳技术动作的核心.熟练的换气技术有利于蛙泳初学者正确把握动作节奏,也有利于其他泳姿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观察法等方法,对青少年蛙泳初学者换气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换气技术对青少年蛙泳初学者的重要性,然后列举出一些青少年蛙泳初学者在练习换气技术时比较常见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蛙泳腿部技术动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西男女蛙泳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除在选材、训练手段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外,本文试图从蛙泳技术,尤其是蛙泳的收腿技术来分析探讨广西蛙泳技术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蛙泳新旧规则变化的对比分析,阐述新规则给蛙泳转身技术带来的影响,调查发现新规则的实施对少儿蛙泳选手技术与成绩并未带来明显的变化,从少儿游泳运动员蛙泳蹬腿训练、蛙泳蹬腿陆上辅助练习、蛙泳转身长划手过程中本体感觉训练、身体超直姿态训练等方面总结新规则实施后少儿游泳运动员长划手技术的训练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流水线教学模式在现在的蛙泳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我们可以把蛙泳教学分为四个环节:熟悉水性、蛙泳腿技术、蛙泳臂及呼吸配合技术、蛙泳完整配合技术。在分层后进行教学,能够集中同一差异的学生,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经过自己的实践经历对流水线教学模式在蛙泳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论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游泳教学速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选取仰泳中的反蛙泳作为游泳课的入门教材是合理的。本详细介绍了反蛙泳的教学方法:反蛙泳技术与教学口诀;反蛙泳的陆地练习方法;水中练习方法以及将反蛙泳教学过渡到蛙泳教学的方法等,为快速掌握游泳技术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教法。  相似文献   

16.
随 着游泳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蛙泳技术也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在竞技游泳的姿式中 ,蛙泳技术的演变最为多而复杂。近年来 ,主导蛙泳技术的主要有“平式”蛙泳和“波浪式”蛙泳两种 ,但是在世界游泳锦标赛和奥运会的游泳比赛中 ,优秀蛙泳运动员几乎都采用“波浪式”蛙泳技术 ,例如澳大利亚选手赖莉 ,南非选手海恩斯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平式蛙泳的特点是身体位置接近水平 ,游进时较平稳 ,蹬腿力量在游进中起着突出的作用 ;而波浪式蛙泳主要发挥了腰腹的作用 ,打腿时充分利用了腰腹力量 ,并且起到划手与蹬腿的纽带作用 ,使臂与腿的配合更…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提出蛙泳教学是一门技能课程.对多数人来说,只要长时间、经常性学习和训练,就能掌握蛙泳动作。然而,实践表明,即使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多数人还是不能掌握好蛙泳技术。主要原因是初学者不能协调好蛙泳各动作,常有点顾此失彼,没有找准蛙泳练习的切入点。从已发表的教学论文来看,教师们大都了解蛙泳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及关键技术,但总是围绕着蛙泳的  相似文献   

18.
丛宁丽  黄灿  杨虎 《游泳》2011,(6):74-75
蛙泳是通常老百姓认为最容易掌握的游泳技术,但实际上蛙泳技术是四种冰姿中最难协调的技术。一旦掌握蛙泳呼吸技术后,就容易长距离游,并且蛙泳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此,我国目前为“速成”目的学习游泳,通常首选学习的泳姿就是蛙泳。本文通过成都体育学院的游泳教学实验,对成人初学蛙泳采用“五步简约教学法”。与传统教法相比,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还能达到使学生轻松快乐、教师省力愉悦的多重效果。  相似文献   

19.
1、蛙泳运动员有时单游一个100米蛙泳,还不如200米蛙泳的前100米快,为什么?怎么办? 多半是由於单游一个100米蛙泳时动作太猛,使迎面阻力增大,从而浪费体力。改正办法:单游100米蛙泳时动作要柔软,注意步长,减少迎面阻力。  相似文献   

20.
翻开竞技游泳的历史,其四种姿势,没有哪一种像蛙泳那样,经过多次变革。蛙泳之所以叫蛙泳,就是因为它是模仿青蛙游泳动作的一种姿势,是一种古老的游泳姿势。早在1875年蛙泳还未成为一种竞技游泳技术以前,美国著名运动员维伯大卫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就是采用宽蹬夹水的蛙泳技术。 后来,人们为了提高蛙泳的技术,就加长了两臂划水路线,两腿收向腹部再向后做蹬腿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