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岳柯《桯史·稼轩论词》记载:“稼轩……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每至此……顾问座客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此中三昧何在?确乎值得探究。“妩媚”一般指“姿态美好可爱”,主要表达对象  相似文献   

2.
“云飞风起,莫非是五柳捎来消息?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浪子佳人,侯王将相,去得全无迹。青山妩媚,只残留几台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毒不死的狗     
青山从田畈里回来时,见院子里躺了一地的死鸡,一心疼得针扎一样。又是村长那条狼狗!以往,村长那条狼狗只咬死一两只鸡,这回好,他家十几只下蛋的母鸡全让它咬死了。青山气得脸红脖子粗,哧哧地喘着粗气。  相似文献   

4.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5.
父亲让我跟他去见岳父岳母,就在同一条弄堂里,三十来步就到了。走进客堂,夏先生已经坐在床沿上等着了.见了我父亲,扶着右手边的书桌站起身来。两位老人家双手相握,都说“老了老了”。我跟满子已经牵着孩子上门来了,还头一次改口,依着满子唤爹唤姆。岳母笑着说:“阿满抱着三午来敲后门,玉严见  相似文献   

6.
经常有朋友说:我花二三千元买的高级“傻瓜”相机,为何拍不出好的照片。请其拿相机为我来拍一张,见其举机拍摄的伟姿,立即明白了,毛病出在他的握机手法上。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部工作已经有几年了,每次看到侯主任的时候,总想对他说一声“谢谢”、可每次见他的时候,他总对我会心地微笑,让我感激的话竞难以启齿一于是我把这份谢意深埋在心底……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无锡市档案局的朋友托我打听在江南大学退休的梁家佑老师,朋友告诉我梁先生曾经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我当时就一阵激动,心想在我们身边居然还有中国远征军的老兵。几经周折,我终于电话联系上了梁家佑老人。电话里传来的声音非常热情,他虽然已90多岁,但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更让我高兴的是,他还和我一样都是九三学社的社员。几天后我们如约来到梁老师家中,他住在江南大学青山湾校区一栋普通的教工宿舍楼里。为了接待我们的采访,他特地早早将房  相似文献   

9.
李安的师弟     
我还是算认识一些文艺青年的,但是他大概是其中最彻底的一个。上一次见他还是两年前的夏天,他拿着自己拍了好多年的一部长片来听我和老公的意见。不知所云地看了两个小时之后,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上了基8新闻干事的岗位,一显快6年了,自己的见稿剪贴本也逐渐厚了起来,其中还有不少见于各种报刊的“大块头”、然而,我对其中的一篇可称“丑小鸭”的稿件至今门是情有独钟。1992年1月3日,济南军区《前卫报》在二版头条发表了我采写的题为《万连长的“剪报本”》的小通讯。那是1991年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到二连连长万丽华那儿找书看,因为他藏书较多。我在他的书柜里发现有几本报刊剪贴本,其中有一本剪贴的全是报刊上关于军事训练方面的好文章。我触景生情,便同他聊了起来。他告诉我,这些剪贴本对他指导连队科学…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中年记者为赶写抗洪稿件未能参加殉难同行杨晔的遗体告别仪式,一夜未眠的他此刻刚刚躺下。可是,一闭上眼睛便听到哀乐声,他的泪水泉涌而出,怎么擦也擦不净,他觉得对不起这位同行的英灵,他为没能与这仕同行见上最后一面而留下永久的遗憾。 这位中年记者正是我自己。作为赴抗洪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我为许多同行的表现激动不已,所不同的是:杨晔已经故去,而我们还活着,请允许我作为其中的一员说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八年春,我从延安到达武汉,然后去南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当时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房子,已经住满了人。我就去见范长江同志,当时他住在汉口江汉路附近的儿童书店楼上。他的住房,有一间会客室,和一间只能放一张单人床和一只两屉桌的小卧室。我和他素昧生平,只在《大公报》上常读到他的长篇通讯,可以说是很冒昧的。见了他之后,我就把自己的去向和身上既没有钱,又没有住处的困难告诉了他。他说,好办。这儿已有好几个平津流亡来的男女同学,暂时住在这  相似文献   

13.
151医院政治处主任王玉峰有个称谓——“笔友”。这是那些爱好写作的医生、护士、还有刚入伍不久的新战士送给他的。王主任喜欢读报,处里订的10多份报刊,他总是一天不漏、一份不少有重点地看个遍,即使是出差,回来后,也要把所有的报纸洲览一遍。除了看报,他把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新闻写作与学习上,他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星期天是和妻子孩子度过的。他女儿在一篇作文中写道:“……爸爸除了吃饭、睡觉在家,其余时间连他的影儿都见不到。今年,我已经10岁了,在我的记忆里,节假日爸爸没陪过我上过一次公园。一个星期天,我在办…  相似文献   

14.
见到徐晓文时,这个11岁的小男孩正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每天我都得做大量的运动,跑步、游泳、仰卧起坐,简直是魔鬼训练。”爸爸妈妈希望他上中学后有个新面貌,所以送他来参加这次“健康之旅”减肥夏令营。“效果最好的那天我减了1斤2两,要是减掉20斤,妈妈答应给我买台电脑。”  相似文献   

15.
诗曰:“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经验之谈。回想我刚学写稿时,什么也不懂,见报刊上登什么,就写什么,结果两年下来也未能有一字见报,我感到苦恼。一次上街,我远远看见一人拿着报纸叫卖,不少人蜂拥而上,报纸报快销售一空。出于好奇,我走近一个正捧着报看的人顺着他的眼光往报上一瞅,原来那上面登载了省招生办公布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的消息。我心中不由一动:这人不简单,他在叫卖中抓住了人们最关心的事,所以吸引了读者。我想自己写稿时从未想过读者需要,难怪文章没“销路”。我觉悟了:写稿的关键不仅在技巧,还在于是否合乎…  相似文献   

16.
庄严典雅的武汉大学老图书馆雄踞青山碧水的珞珈山颠,颇像皇冠上的明珠。若有佳宾来访,大多是要被带至馆顶瞭望台参观的。一年暑假,我没有径直回家,留下来帮图书馆清理图书。某日,我正在中央阅览室清理目录卡,一位美国老太太走过来和我聊天。原来,她的游伴都去了馆顶睁望台,她则因为年轻时抽烟,落下哮喘,所以爬不动了。  相似文献   

17.
他走了,我新闻界的挚友汪应祥,已经走了整整两年。在这些日子里,我经常想起他,也常常在梦里与他相会。我很少梦见亲人,竟然在梦里见他不下5次,每每都泪湿枕巾。我们之间10多年的感情和友谊,终生难忘。他一走,我就说要写写他,可一拖就是两年。这期间,每当我提起笔来,他那真诚的言谈、真诚的待人、真诚的笑容,就浮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常常是还未下笔,泪已潸然,以致难以握笔。我曾多次想过,我已是被判了“死刑”的人了,为什么不让我走,而让他走了?为什么老天爷就让这世上的好人早早夭折呢?……在他走了两年之际,我说…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友爱的回忆──曹辛之同志逝世周年纪念王仿子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进进出出许多装帧界的熟面孔,唯独没有曹辛之,使我想到再也见不到他了,顿的感到他一走带给装帧界的寂寞.我和曹辛之是生活书后的同事。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全民周刊》,我...  相似文献   

19.
1997年2月18日,一封署名西川杏太郎的信飘洋过海,飞到了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研究院。当院长段文杰看完信的内容后,百感交集,不能自己。信中说:“日本有一位个人收藏家,他现在手里共有八件墨迹残篇断简。这些应当是过去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流失的。在此想要谈这位收藏家有决心将这些墨迹断简归还贵院之事……”西川杏太郎曾在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供职,1996年3月退休,现任该所的名誉研究员。信中提到的这位收藏家名叫青山庆示,他是日本的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的儿子。青山杉雨过去曾是西川杏太郎的父亲西川宁教授的学生。十几年前,…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12)
走近《税收与社会》文\孔明在林林总总的报刊里,我对一本杂志情有独钟,那就是《税收与社会》。当她还叫《西安税务》的时候,我因为写《税收史话》而闯进了她的世界,进而认识了她的创办者曹钦白先生。他是一位让人一见就想走近的人,所以我成了他座前的常客。几乎隔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