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王振国自己的说法,他一年中大约有2/3的 时间在飞机上度过,剩下的时间多半在为癌症患者看 病--与他见面殊不容易。 11月7日上午,记者终于在北京振国肿瘤研究中 心见到他。王振国介绍说,北京这个研究中心,其实 并不进行药物研究,主要是负责销售和宣传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来,医学界对“名治癌专家”王振国的质疑从未间断过。然而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这位“自学成才的杰出青年”的事迹,不间断地出现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及各大主流媒体上。  相似文献   

3.
平均每隔6秒钟,世界就有一人死于癌症!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抗击癌症的努力。而今从长白山走出一位抗癌专家王振国研究员,他发明的“天仙”系列抗癌防癌中药,已经出口60多个国家,在我国中成药出口中独占鳌头,他光荣地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担任了在香港成立的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 江泽民总书记四次接见王振国,表扬他“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相似文献   

4.
在"神医"夺目的光环及言之凿凿的疗效宣传攻击 下,患者早已无所适从 王振国事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他 最初的"三步":争取和通过"七五" 攻关项目;获得"尤里卡奖";当选首届"十 大杰出青年"。 "第一桶金"如何获得 1986年,王振国的"研究项目"通过国 家"七五"攻关项目审批,这最终使"天仙  相似文献   

5.
一位已经死去的癌症病人,在"我们活了"的 标题下,成为王振国创制的系列药物的"最新病例 展示",并导致一位作家与王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谈癌色变",癌症带给人类更多的是恐惧.骆降喜,一位身患癌症的大学老师,与癌症和平共处30余年,提出了与"癌"共存的观念.他告诉读者,癌症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与人的内心活动息息相关的心源性疾病.2018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骆降喜老师的《思考文化医学—一位大学老师带癌教书30年的传奇人生》(以下简称《思考文化医学》),书中对治疗"绝症"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郑勇 《新闻三昧》2007,(10):10-11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见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在某种意义上说,"画眼睛"就是"刻画心灵"。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13日广州<信息时报>AI版发表了一篇<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此文对香蕉的巴拿马病进行重点报道.同一天,<信息时报>又以<巴拿马病堪称香蕉癌症,多个国家地区深受毒害>为题进行了报道,其中提到"巴拿马病就是香蕉世界的癌症,无药可医……目前国际科学界都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9.
以书写人     
一个生命消失了,他是如此弱小,如此短暂,以至都不可能像流星在夜幕留下殒落的痕迹。可他毕竟来过这个世界,以他少年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过也感受过,从这个世界带走了一些什么,又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些什么…… 为13岁的美国少年查尔斯所观察和感受、所带走和留下的东西,可以说都汇聚到一本不寻常的书──《我的癌症故事》中了。在这个污染严重的时代,遭遇癌症的少年并非绝无仅有,但能留下一本书来还从未与闻。记者抓住这个独一无二的特点,或曰选取这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谋篇布局,叙事记人,反映出记者的敏感与良好素养。因为是…  相似文献   

10.
尽管人类对癌症还难以彻底征服,但抗癌防癌治癌的实践表明,人类正在一步步深入了解癌症,而且有信心和把握防治多种癌症。今天,世界癌症防治的实践显示,病原微生物,如病毒和细菌不仅是造成其他疾病的元凶,而且是人类癌症发病机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与癌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癌症协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通过对近年来美国和世界各国的癌症情况的统计和研究,首次明确提出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癌症的微生物致病机理在过去是不太被重视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癌症有三分之一是由吸烟引起的,其…  相似文献   

11.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12.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方鸿渐的'克莱登博士'比起'著名抗癌专家'王振国获得的'尤里卡勋章'如小巫见大巫。方鸿渐买个假文凭混了口饭吃,而王振国的国际奖章却造就了一出抗癌'神话'"北京杨涛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不但有着发展的文化观,对传统的礼制文化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整合及深化,并改革了原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有过"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誓言.但是他所推崇的<易>是求变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的第三天,对63岁的阿诺德·施瓦辛格来说是一个告别的日子,这位担任加州州长7年之久的共和党政治明星正式卸任州长一职,继任者是民主党人杰里·布朗. 这位二战后在节衣缩食中长大的奥地利少年,到美国后,凭借自身的打拼,以"国际健美巨星"家喻户晓后投身好莱坞,凭借一系列"硬汉"形象成为亿万富翁级的影视明星;2003年,他又摇身变成美国加州州长,任职7年他从未领过薪水,然而当他告别加州政坛时,美国媒体却以"后会无期,失败者"为题向他告别,这次,他会说,"我会回来!(I will be back)"吗?  相似文献   

16.
有个故事对新闻工作者很有启发.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13日,广州的《信息时报》发表一篇名为《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的文章,文章说广州香蕉大面积感染巴拿马病毒,这种病毒被称为“香蕉癌症”。文章刊登后,许多网站转载,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很多人误以为吃香蕉会得癌症而拒买。此后一周内,海南的香蕉销售量急剧下降、价格猛跌,信息的蝴蝶效应甚是明显。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信息发生了质变,变为谣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阳春三月的一天,前来观光的日本著名作家三好彻先生在得到赤壁的有关考察资料时,紧紧地握着一位小个子的手激动地说:"你算得上一个真正的'赤壁通'."这位被称为"赤壁通"的小个子,就是曾任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市)史志办主任冯金平先生,他的脸上满是疤痕,象赤壁鏖战中那场烈火灼伤了似的.谁能想到这位曾遭遇火厄、又患了骨髓癌的"赤壁通"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三国赤壁文化,开发系列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9.
甸甸 《图书馆界》1998,(3):20-21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的老师费米曾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多半时间应该做小问题.大问题不是不可以做,只是成功机会较小.通过小问题的训练,会增加做大问题的成功机会.几十年下来,我觉得费米的话很对.一个人成天想大问题,弄不好会发神经病的."  相似文献   

20.
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一贯是媒体着力"经营"的重点。鲁迅先生也主张:"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曾经说过:"新闻工作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