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棠樾 《收藏界》2011,(6):55-58
就发端而言,陶瓷彩绘在前而纸绢绘画在后;但就成熟而言,则是纸绢绘画在前而陶瓷彩绘在后。纸绢画高度成熟以后,反哺和回赠了瓷画,并极为深刻地影响了瓷画的发展变化。"随着宋代白描的成就而出现了宋磁州窑黑花,随着元代水墨画成就出现了元青花,随着明代成化朝宫廷绘画成就出现了成化斗彩,随着明清版画成就出现了康熙古彩,随着恽南田没骨花卉画成就出现了雍正粉彩,随着文人山水画的风行出现了晚清浅绛彩。这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显示了较为清晰的陶瓷绘画系统。"  相似文献   

2.
张天琚 《收藏》2008,(11):48-49
什么足“三彩”?古陶瓷研究界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论是“三彩”也好,“五彩”也罢,仅形容陶瓷的色彩丰富而已。冯先铭先生主编《中国陶瓷史》中则称:“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彩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的则称为三彩。”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2,(19):21
于集华,笔名田野,祖籍江西鄱阳人,1959年10月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自幼随父(于山选,陶瓷荷花知名艺人)学艺,备受陶瓷艺术熏陶感染。30余年来,他潜心钻研陶瓷绘画的各种技法,尤擅长荷花、花鸟、山水青花釉下人物等绘制技术。他设计创作的陶瓷作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笔意酣畅,浑成自然,且艺术风格独特,显露出其精深的艺术造诣以及艺术智慧和艺术才能。锲而不舍必成大器。于集华热爱中国陶瓷文化,凭着对陶瓷艺术创作锲而不舍的精神走向成功。如今,他已跻身于中国陶瓷界名人之列。系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  相似文献   

4.
【大师简介】饶晓晴,1961年11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班,后任教于景德镇市技工学校。1993年调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现任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主任、副总工艺美术师,是目前景德镇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学校受过较严谨的绘画技艺训练,注重研究文化理论,综合创作能力颇高,创作技巧及工艺手段丰富多变,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粉彩山水注重功力和境界的结合,把传统神韵、自然变化和艺术思想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内涵丰富,思想境界较高。  相似文献   

5.
潘惠民 《收藏》2006,(8):70-71
肖像画面我国传统绘画中称“写真”“传真”“传影”或“传神”,是一种以具体人物形象为对象的人物画,瓷上肖像画,俗称“瓷板画”“瓷像”,是一种直接在瓷板(器)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器,瓷上肖像画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相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结合的产物,源于清末景德镇,创始人为邓碧珊(1874-1930年)。文革瓷绘肖像是指“文革”期间制作,以描绘毛泽东等各种形象为主的瓷上肖像作品,是行泽东时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沙天心 《收藏》2013,(12):48-58
瓷板画出现在明代中期,几百年来,它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特别是民国初期的“珠山八友”,他们以瓷入画,用胎作纸在瓷板上彩绘,创造了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的新粉彩。粉彩瓷板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所绘形象无不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7,(2):1-1
“画贵灵变”,陶瓷绘画既要继承传统的精髓,也要把握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所谓与时俱进,即是“笔墨当随时代”的旨准。文跃的瓷画多把粉彩与墨彩、人物与自然界的景物融为一体,既脱去了传统各式的羁绊,又形成了区别于古人和洋人,别人和超我的独特笔墨语言,表达其对陶瓷文化的感情及思变——求变——灵变的艺术轨迹。  相似文献   

8.
由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澳门基金会、澳门旅游局及《澳门日报》联合主办的“天下家国—以物见史故宫专题文物特展”,于2007年12月25日至2008年3月16甘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四楼中国书画馆,中国陶瓷馆开展。展览以各种实物附带鲜活的历史信息。展出故宫藏品包括典籍、宝玺、书法、绘画、袍服、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10,(9):142-142
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古陶瓷的检测鉴定,在我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对其社会实践的情况一直是本刊视野下的重点关注的内容,适逢北京铭古古陶瓷鉴定中心成立三周年,就运用拉曼光谱仪对古陶瓷进行科技检测的相关问题特别专访了鉴定中心的总经理、首席检测鉴定专家刘智光先生。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3,(7):175
"汝官哥钧定"五大历史名窑首次集体聚会·五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首次重磅携手·五大传世珍品首次完美复原业界聚焦综观中国陶瓷史,"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如雷贯耳,其珍品以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为积极响应国家保护文化遗产号召,推动五大名窑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五大名窑代表大师和数十位著名陶瓷专家组成团队,数年来多次深入各窑口考察研究,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南宋官窑研究所所长郦越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爱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焕五位国家级艺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精心甄选倾心研制,严格遵照宋代古瓷技艺手工烧造,传奇再现了宋代五大名瓷的绝世经典!  相似文献   

11.
曹淦源 《收藏界》2010,(12):46-52
"鱼藻纹"是中国古陶瓷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景德镇元青花以鱼与莲花、水草等为题材,彩绘方面吸收了绘画性艺术手法,不同于其他鱼藻纹样类的装饰,故名为"鱼藻图"。目前所见的元青花"鱼藻图"仅装饰于两种器物上,形成一定的程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过,对比研究存世的30多件元青花器物的"鱼藻图",它们的艺术水平也有高低之别,精粗之分。本文就这些相关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2,(19):188-189
"汝官哥钧定"五大历史名窑集体聚会·五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重磅携手·五大传世珍品完美复原【业界聚焦】综观中国陶瓷史,"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如雷贯耳,其珍品以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号召,推动五大名窑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五大名窑代表大师和数十位著名陶瓷专家组成专业团队,数年来多次深入各窑口考察研究,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南宋官窑研究所所长郦越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爱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焕五位国家级艺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精心甄选倾心研制,严格遵照宋代古瓷技艺手工烧造,传奇再现了宋代五大名瓷的绝世经典!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1,(10)
16位顶级大师专家团队一代宗师黄美尧主创中国陶瓷史无前例一代宗师黄美尧巨作张大千泼彩画法传承人、大墨大彩技法创始人融合六大国画技法,实现陶瓷史上第一款通景作画陶瓷杰作。瓶高:49cm,腹径:28cm。以一统江山金钟瓶为造型,以祖国最美的黄河、长城、云雾、迎客松等呈现出一幅俊秀壮美的山水图画,工艺上采用景德  相似文献   

14.
君弟 《上海集邮》2012,(6):12-13
陶瓷综合装饰是将多种陶瓷装饰技法施于一器,即"釉上釉下(彩绘)相交错、高温低温(釉彩)相辅佐、雕刻绘画相映衬、人工天然相融汇的手法,使各种技法争奇斗艳,交相辉映,从而达到艺术之最佳境地。"明·五彩云龙纹盖罐(T166—3,图1)采用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相逗的装饰,使画面格外娇艳、高贵。现代陶瓷综合装饰,少则采用3种装饰技法。在众多大师的努力下,使作品越来越绚丽多姿,美不胜  相似文献   

15.
李俨 《收藏界》2010,(10):52-54
程门,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安徽黟县人,斋名古琴斋、寄庐。他是晚清景德镇浅绛彩陶瓷绘画的创始人。程门原为新安画派的知名画家,早在咸丰、同治时就已名噪大江南北。他的陶瓷绘画,对景德镇的瓷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艺人纷纷仿效,颇极一时之盛。  相似文献   

16.
杜建新     
《中国收藏》2017,(1):160-160
出身景德镇陶瓷世家,父亲是已故当代著名原景德镇艺术瓷厂老一代艺术家杜浩生,祖父杜晓楼也是景德镇近代绘画界知名人士,继承家父传统在陶瓷的理念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专用瓷质温润如玉。淡淡的墨彩花鸟、仕女、老翁童子画不掩瓷,相互衬托体现瓷绘之美。  相似文献   

17.
高功  沈梦荣 《收藏界》2012,(8):138-140
《中国陶瓷史》是叶民先生以其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为基础,修订后出版的。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和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展开,发现了许多古陶瓷窑址、窑具和陶瓷器,使陶瓷界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中国陶瓷史》中的一些观点和见解急需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1,(2)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红色官窑大器100尊件件周国桢亲手绘画、尊尊是原作孤品青花釉里红是青花中的灵魂采用7501毛瓷工艺瓶型为三大经典瓶型之一的玉壶春甄品:百桃献瑞创作背景80岁陶瓷艺术家,为庆祝建党90年大吉,创作100尊《百桃献瑞》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华诞,也是新中国成熟、收获的一年。今年,时值周国桢大师八十高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最辉煌的年纪,更是大成之年、桃熟之时。为了这两份收获与吉祥,周国桢大师选择了吉祥的蟠桃与尊贵的青花釉里红相结合。在大气  相似文献   

19.
牟建平 《收藏界》2010,(1):124-124
2010年是中国农历虎年,与虎有关的艺术品自然受到藏家的格外青睐,而《吉祥虎尊》正是一件是由著名画家阎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大师蔡玲玲联袂创作而成的画虎陶瓷精品,堪称画与瓷的“珠联璧合”之作。  相似文献   

20.
李毅民  张少华  王枚 《收藏》2011,(1):140-143
中国是瓷器的故土,是陶瓷艺术的首创国,历史上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代表着辉煌的陶瓷文明,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收藏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以来的一个世纪中,中国的陶瓷技艺逐渐式微,世界陶瓷的品牌地位让位于英国等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