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间传统体育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民间传统体育的特征及适用著作权保护的国际立法趋势。指出:民间传统体育具有著作权客体的基本属性(独创性与可复制性),但在权利主体、权利范围和权利期限方面与传统著作权制度又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尽管目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一些法律文件以及非洲国家缔结的版权公约将民间传统体育纳入著作权保护中,但对于解决两者冲突未给出明确答案。认为:民间传统体育应当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并对传统著作权制度进行一些创新性适应,包括引入集体著作权人制度、限制经济权利、规定民间传统体育永久保护期等。  相似文献   

2.
试论围棋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棋是一种复杂的竞技运动,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广阔、丰富、深遽的内涵,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可以称之为围棋文化。围棋文化以围棋技艺学为基干,以方法学为灵魂。在对弈心理、棋坛道德、文学表现等许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思想遗产。研究、弘扬围棋文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围棋水平。  相似文献   

3.
流行     
张晓茵 《围棋天地》2010,(23):105-105
随意翻开最新一期的《围棋天地》,一张棋谱瞬间吸引了我,其夺人眼球之处,并非变化有多复杂,而是黑棋下出了小目·三三的“绝迹布局”。正当我感叹对局者的创新精神之时,却突然发现是五十年前的旧作。  相似文献   

4.
劫乃双刃剑,唯善舞者胜。 没有劫争的对局可以诞生名局,但奇局却总是会出自于劫争诡现的棋局。当年罗洗河对曹薰铉有名的“捉放曹”以及大破崔哲瀚三劫循环的“天下棋谱”,皆因诡异绝伦的盘中劫争而为棋迷所铭记。劫争集判断、计算、感觉于一体,聚敛着攻击、治孤、腾挪、弃取等围棋中最深奥的技巧,堪称弈技中的上乘之术。对于围棋爱好者,  相似文献   

5.
围棋吧自推出以来,不仅在其基本的对弈和教学功能上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更着手开发一些特别的功能,相继推出了“棋谱欣赏“、“死活题库“、“定式大全“等,吸引了不少棋友。“职业棋手指导棋竞拍“功能更以其实用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特点,成为网友最愿意参与的活动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摄制体育赛事得到的视听作品可受著作权法保护,应由制片者而非赛事组织者原始取得著作权。若无法律明文规定,赛事组织者不享有对 世的“赛事组织者权”。基于其对比赛场馆的管控力,赛事组织者将“禁止擅自摄制比赛”作为发放入场许可的条件,此时,尽管未经许可摄制比赛者 可能原始取得著作权,但却无法在不构成违约的前提下利用该著作权。赛事组织者通过合同受让著作权后,始享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网络实时转 播权”。“网络实时转播权”在现行《著作权法》下,依被转播作品初始传播技术的不同,可能被定位为广播权的内容,亦可能被定位为“应当由著作权 人享有的其他权利”,该种情况不利于赛事转播权的市场化。未来宜通过广播权的扩展,将“网络实时转播权”完全囊括于广播权下。《著作权法(修 订草案送审稿)》扩展广播权,但仍维持广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交互/非交互性”二分的举措,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体育竞赛表演的作品属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竞赛表演中部分项目与戏剧、舞蹈、杂技等著作权客体相似,完全可以成为作品并受《著作权法》保护。但是,《著作权法》没有明确体育竞赛表演可以成为作品,诸多法学观点也予以否认。建议扩大《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承认体育竞赛表演也是作品。  相似文献   

8.
初识瑰宝     
《围棋天地》2014,(6):20-20
我是一名退休干部,又是一个老围棋迷,今年八十一岁。平日除上网弈棋外,还观看天元围棋频道的电视节目,聆听围棋高手的对局讲解,百看不厌。有时还对《围棋天地》刊载的棋局进行研读,专心一致地摆谱,有时连吃饭也忘了,所以经常被家人取笑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研读围棋谱,早餐时间已过午,莫把黑白子当作糯米芝麻团吃下肚”。我听后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9.
网尽天下     
网络围棋风靡天下,隐匿其中的当然不乏职业高手甚至世界项级棋士,他们让网络围棋拥有足够的高度,让每个在虚拟世界中构筑自己宏伟蓝图的棋迷对梦想有了寄托——那些戴着面具的高手出手如电,妙局纷呈,我换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ID上去,是不是也能有超人的表现呢?围棋的妙处就在于,除了刻苦修炼得来的无法取巧的计算力与各种具体技术,宏观角度对围棋的理解完全可以见仁见智。哪怕从胜负上讲,您的实力只有业余1段都不到,但您在方寸棋盘上仍可以尽情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也许你落下的一子与大师们精心的设计完全相符,虽然缺少了背后大量的计算、判断作为依托,但这种“简洁的理想图”往往更显示出围棋的“亲民性”来。当一名业余棋手具备了相当的基本功,再多看一些职业高手的棋谱,加上一个端正的对局态度,下出一盘“名局”也完全可能。当然,不是说这盘棋完美无暇,而是说对局者充分将自己的开阔与严谨、恣意纵横与及时收手展示了出来,在自己的实力层次中固然可以一逞骄傲,在真正的高手眼里也多有可取之处,一种满足感难免油然而生。网棋中真正的中流砥柱还是业余棋手,他们经过不懈努力,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一样可以达到虚拟世界中的顶级高手层次。曾经被视为只有职业高手才能问津的TOM9d,现在已经有不少业余好手跻身其中,他们的对局与李昌镐和李世石的决斗一样荡气回肠。下面这局棋是两位TOM7d萧谷(执黑)与天马之马的抗衡,他们都是业余棋手,但一招一式间自有风采。本局从布局到中盘的攻防颇有值得探讨之处,受到了一些年轻职业棋士的关注,参与了局后的讨论——只要用心,我们谁都可以下得很棒!  相似文献   

10.
遗恨失吞吴     
王元 《围棋天地》2020,(3):208-219
上面的总谱,是2017年10月19日网上公布的AlphaZero(阿尔法元)对AlphoGo(阿尔法Go,Master版)的20局棋谱中的第20局。阿尔法元(黑)对阿尔法GO。2013年,我在一个棋评中写道:“我一直认为,战斗力越强,不时去思考不战,反而更有必要。同理,有欲望有能力于盘上处处深挖者,偶尔清淡些许,也一定大有裨益。虽然,在可以预见的一段较长时间内,职业棋界因有对局时间限制,因有理念引领和潮流裹挟,盘上仍然是适者生存、拳头说话的世界,但同时也相信,随着年轻人们不断成熟和飞跃,他们一定能够找到和展示更高层级的战争与和平的平衡点,围棋爱好者,一定能够欣赏到更接近于完美的棋谱。”  相似文献   

11.
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产生了一些有关武术的知识产权纠纷,武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值得关注。武术名称、武术口述、文字、音像作品、武术套路、武术秘笈等都可以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对象,可以通过商标权、著作权、未公开信息等方式保护武术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2.
为回应体育知识产权的热点问题,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体育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体育知识产权若干热点问题研讨会,围绕体育赛事转播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体育领域热点问题的国际视点、体育赛事节目的深度链接及GIF动图的版权问题等三个专题展开讨论,研讨会的核心问题是体育赛事节目是否是作品,是否可以受到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运动竞赛表演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张杰 《体育学刊》2001,8(4):14-16
现代运动竞赛表演是竞赛与表演的结合,其表演的方式凝结了运动员和其他人员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知识产权的属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运动竞赛表演实质上是著作权法中的“作品”,和它相邻的如技术创编、管理模式等亦可属此类作品,具有独创性、可复制性、可固定性等特征,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对现行著作权法提出了修改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世界围棋运动在东亚地区较为普及,水平也较高,其中主要国家为中国、日本,韩国。目前世界上主要使用三种围棋规则,即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和应氏规则。围棋要推广至世界,围棋世界规则的统一至关重要。统一世界围棋规则要遵循充分酝酿原则、继承性原则、超前性原则、争议搁置原则和最大代表性原则。借鉴国际象棋联合会、中国象棋联合会以及现代奥运会的创立经验,统一世界围棋规则当务之急是建立世界围棋联盟。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武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昊 《体育学刊》2006,13(4):141-144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智力成果迫切需要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正确认识中国武术的性质是厘清如何对中国武术予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从体育性和传统知识性的角度,中国武术能够受到来自于著作权、未公开信息、传统知识和证明商标的保护。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存在缺陷,必须修改《著作权法》,制定专门保护传统知识的法律或者针对中国武术专门立法,通过司法实践,将竞技武术技战术中的先进技术、训练和恢复方法以及健身武术中的一些“养生之法”确立为一种未公开信息。  相似文献   

16.
师军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6):135-138
围棋博弈是人类智慧的高度体现,现代人工智能已将它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介绍了围棋博弈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领域,从启发式博弈搜索、机器学习、知识库系统、推理机制、模糊决策、模式识别和认知科学等多个方面研究了围棋博弈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并对当前电脑围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体育竞赛表演的法律保护一直是饱受争议的问题。从洛克的劳动理论、经济激励理论的角度论述了体育竞赛表演的必要性;认为体育舞蹈、武术、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艺术体操、健美操等体育项目受著作权法保护完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调研结果表明:我国现役运动员的年龄结构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了适宜年龄,要组织一支能够在2008年奥运会夺取冠军的队伍,还必需加强对策研究,集中力量突出强项,形成"龙头"带动整体,明确训练指导思想,提高认识水平,探索击剑项目的制胜规律,注重技术创新与规则研究,抓住技术水平的开拓作用,进一步加强国家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大型运动会式国民体质测试的组织方式,旨在为我国国民体质测试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集中优势、集约测试,以最短时间、最优组合、最佳方案来完成大型国民体质测试的运动会式组织方式是可行的、高质量的和高效率的。建议在进行大型国民体质测试时,根据测试时间长短、测试季节特点以及本地区人力、物力、财力状况,结合大型运动会式国民体质测试组织方式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赛事直播侵权纠纷中,法院跳过体育赛事权利而径行分析体育赛事节目或画面保护模式的通常做法欠妥。明确体育赛事财产权的性质可以使赛事直播在权利基础上正本清源,并统一赛事直播侵权纠纷的司法保护标准。理论上否定体育赛事可版权性的理由并不能统一适用于所有赛事类型。一些具有美感性和艺术性的体育赛事可解释为舞蹈作品或杂技艺术作品,从而获得版权保护。将来的《体育法》修订应当明确规定"体育作品"。非作品性体育赛事应当通过数据财产权加以保护,这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也符合国内产业导向,同时与保护客体的性质相适应。在现行法律体系之下,体育赛事数据财产权的保护可以通过适用《民法典》关于民事权益保护的一般条款,或者关于习惯作为法律渊源的条款得以解决。在《体育法》修订中,我们需要明确规定体育赛事数据财产权,其具体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权、数据传输权、数据使用权、数据处分权和数据收益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