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与网络密切相关的时代,网络社会特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显著。某种意义上,“网络”已经成为民间社群文化最大的集散领域。而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都市文化建设必须对这种渗透和影响所带来的变化作出反应。应正确对待两种不同质“社会”的差异与共性,促进彼此间的沟通与互动,以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网络文化的多样化、个性化,互联网上涌现出了诸多种类的网“客”,产生了一大批“客”族新词。这些网络“客”族新词的涌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本文对网络“客”族新词产生的语言机制与社会文化心理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网络“物联网”的建设在规模和深度上都发展到了全新的层次,依附于网络的社会网络文化现象及其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其对城市数字生活设计和与之相关联的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显得非常突出,城市数字生活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通过数字生活方式和艺术设计手段来传播城市文化,特别是社会网络文化.城市环境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数字文化设计的价值表现,也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城市文化对公众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关怀.如何更好的运用数字生活元素和艺术设计语言并将之融合到城市设计之中,并通过努力提高网络文化转换能力来实现城市数字生活,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个以因特网为纽带的高度信息化的信息社会。不管人们愿意与否,随着网络时代的现实存在。网络文化作为对现实社会的反映的一种新型社会意识,已经悄然崛起并逐步渗透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可避免地与传统文化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摩擦。本文就网络文化的社会特征浅谈一下在这个新的时期里,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之一——“诚信”,使之古为今用,继续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人际关系功能,以求有益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制度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从虚拟空间向现实社会渗透,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也开始展现出不容小觑的社会影响力。从文化层面来看,真实虚拟的趣缘文化从身份认同、行为实践和关系互动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参与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建构;从经济层面来看,由趣缘形成的文化“圈子”作为文化产业的目标受众,其同时具备生产力、传播力和消费力,并在长尾经济和大数据经济效应中推动着文化产业模式的重构;从社会层面来看,趣缘文化传播亦是某种意义上的微观文化政治,其以文化的形式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深刻,探讨网络文化与社会心态的关系问题,以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积极影响和不良影响,为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做好网络文化的引导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网络空间失范、失序对现实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进入“流量时代”背景下,形成诸多网络文化乱象,包括失范化的网络语言、低俗化的网络直播、复制抄袭的网络文化等。需剖析网络文化乱象的成因,通过发挥网络主体作用,加快先进文化建设、加强主体道德教育,培育网民文明素质、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强化监督管理成效等方案和对策,有效治理网络文化乱象,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历史“链索”观使其将现实变革意识的基点建立在过去与现代关联的深层文化意义上 ,其重构边城“古典”文化范式的向度在于社会的未来。古典道德意识的美善表达渗透着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其道德意义的“秩序和理性”在局限中显示了现代社会基本的最低与最高道德要求的联结。边城人类生命形式的展示和思考折射出生命的现代意义和未来可能性 ,其对人生形式理想的提升和期待同其道德理想必然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网络社会”概念辨析入手,提出“网络社会化程度”和“数字假相”等概念,分析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差异的原因,并指出混淆两者关系和不能正确转换两者关系可能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良后果,网络伦理的建构实际上就是解决虚拟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如何调适,转换和兼容的问题,而关键在于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的传统、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和对中国社会现实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人才选拔评价方式、各社会阶层流动的需要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考试文化的产生和存在是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以当代中国社会为现实基础的而生根、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透视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浅析传媒与消费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这个消费时代,媒体文化已成为展示社会冲突和建构社会现实的重要舞台。不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通过交锋和调和,成为构建当代个体、社会和文化的主要动因。媒体文化对人们消费的内容和方式也在进行着无孔不入的渗透。媒体文化在消费社会的格局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与社会现实,更是一种文化现实.网络本身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其文化极大影响和改变着网络用户的行为准则、思维模式和求知途径.通过对网络文化及其基本特征的介绍,本文旨在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进而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针对网络上盛行“山寨文化”这一现象,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核心内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果我们对“山寨”过于宽容,如果我们的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更难生长了在网络的助推下,“山寨”俨然成了当下一个社会流行语。它发端于“山寨手机”,后来出现所谓“山寨版刘翔”、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社会文化存在着共变关系。语言的变化发展不是孤立的、自发的,而是受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反过来又对社会文化的变迁产生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新词语成为了语言学界这几年备受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所谓网络新词语主要是指网民在网络交流中,新创并广泛使用的词语和符号,具体包括语形创新和语义创新。近段时间以来,“亲”字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各种各样的贴吧、聊天室、交易网站以及求助网页都可见到“亲”的影子,特别在交易网站上运用得相当普遍,如: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它是以信息化与数字化为本质,借助多媒体技术而存在的一种新质文化。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与网络有关。网络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文化活动,包括计算机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上网者的使用方式等。网络文化是科学高速发展的产物,具有开放性、多维性、便捷性、虚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网络冲突事件为例说明了虚拟社会中的事件是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和展开。现实社会中社会地位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矛盾和由此形成的不同社会特点的行为支配模式的冲突是网络社会冲突的现实来源,网络冲突的影响和解决也是要在现实社会中完成的。虚拟社会并非是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而本质上是现实社会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相似或历史延续性质。一般说来,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等概念。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所以,说“民族传统”,就是指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说“文化传统”,也往往是就一个具体的民族而言犤1犦。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外在的一些客观东西,如器物、典章、制度等,而文化传统却是一种内在于心的东西,如人的精神、心态,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作用于人们心理并影响其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人在网络的存在是基于现实的存在,网络生活只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成为取代现实生活的力量。人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由不是虚幻的,同样必须要从现实社会出发来理解才有意义,从个体角度理解网络中人的自由只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混乱。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同现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最终它也不可能脱离现实的存在,它的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挑战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以文化为核心的“软权力”战略对全球的无形影响和渗透,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逐渐构成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必要从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当今世界的“软权力”渗透与竞争问题,以期寻求一种国家安全战略意义上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徐宝康 《老年教育》2008,(11):28-29
“孝道”作为儒学文化的基石,在韩国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渗透在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