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周易》的“经”和“传”1.1《周易》是《易经》和《易传》的统称.1.2《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用于占筮.《易经》包括: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八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别卦:(?)(乾)、(?)(坤)、(?)(屯)、(?)(蒙)、…(?)(中孚)、(?)(小过)、(?)(既济)、(?)(未济).构成卦的基本成分有两个:“—”称为阳爻,“——”称为阴爻,“—”、“— —”统称为爻.八经卦由三  相似文献   

2.
《易经》被人们尊为“群经之首”,经学家们把它看作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把它当作是一部占筮之书,然而很少人从文学的角度去观照它,本文正是从现实主义精神,寓言的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形式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揭示《易经》在文学上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称的周易系指易经的卦文而言,即卦名卦辞和爻辞,不包括六十四卦的起源和后来附加上去的十翼。考查作者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著作的时代与著书的立场。本文与周易辩证法一文并行(见湖北人民出版社《周易纵横录》),为解释周易提供两个线索。本人提出上述二文的看法,主要是为了解脱传统所说的“周易是西周作品”的局限,以及揭破一般所说的“周易是卜筮之书”的神秘,说明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书,是左传和国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周易》又称《易》或《易经》,它是我国上古巫术迷信时代为适应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部巫术著作,也是上古先民遗留给我们的一部重要典籍,凡学古治经者都不能不读这部重要著作。人们之所以对这部书感到玄奥神秘难解,主要是在于它的宗教巫术性和由这种宗教巫术性所表现出来的一套特殊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在于古今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于古今语言文字的障碍,也在于它奇特而复杂的占篮方法以及后世各家对它的种种穿凿附会的臆说安解等。《周易》的主体和本质部分是“经”,亦即它的“八卦”、“六十四卦…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周朝人占筮用的底本。它在迷信的外衣下,广泛涉及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现实。有关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况,散记于《易经》的六十四卦卦辞当中。研究中国奴隶社会特别是周朝的法制史,也应重视它的史料价值。如卦六《讼》即专门记载了当时的争讼之事。《吕览春秋·决狱讼》高诱注:“争财曰讼”,看来“讼”是专指民事讼诉。《讼》卦没能记载周代诉讼的全部情况,但几段筮辞起码能反映出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6.
忧患·变通·和谐——《周易》的人文意识与人文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孔子视《周易》为“迁善改过”之书,从人道教训和生活智慧的层面解释卦、爻之义始,历代易学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均把彰示其人文关怀视为研究《周易》的目的之一。这种人文关怀,表现为方方面面,兹就其中较为重要者略述如下:忧患意识《易经》作为一部形成于殷周之际的占筮之书,其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防患于未然,化险为夷,趋吉避凶。因而,在其卦爻辞中,包含了较为深沉的忧患意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把这种意识概括为“明于忧患与故”。其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相似文献   

7.
作为六经之首的《易经》是中国古典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易经》的逻辑结构是阴阳二元论并由此派生出的乾坤精神,再由乾坤两卦派生出八卦,由八卦派生六十四卦。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易经》的乾坤两卦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六十四卦的核心思想是忧患意识,并以刚柔相济、阴阳当位的易简思维来理解和化解生活中的种种隐忧和隐患。《易经》不仅提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警告,也提出了解决忧患的方法。它既是提升个人生存质量的生活智慧,也是富国强兵的基本原则。《易经》是典型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它不仅以阴阳二元论及其忧患意识向世人提出警示,而且以刚柔相济的易简思维贡献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不论是从哲学方面还是从史学方面看,都可说它是一部伟大的著述。但是,我认为《易经》还是有缺点的,单就《易经》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就不是科学、简单明了的。那么,按照《易经》的哲学思想:“易有太极,是(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分析,于是得出坤0、复1…震9…坎18…兑27…艮36…离45…巽54…乾63。这和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ainiz)所标出的卦序:0、1、2、3……63相一致。这一卦序不是别的,正是被埋没两千多年不为人知的黄帝《归藏》卦序。何以见得?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六十四卦》为证。最后,揭示出黄帝卦序推导公式:n=∑6m=1am.2m-1并写出黄帝六十四卦卦序新歌为本文作结。  相似文献   

9.
谭虎 《家庭教育》2014,(1):93-9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广为人知,出自《易经》的“象传”。“象传”是战国时代学者对《易经》中部分卦名、爻辞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进行的阐发和解释。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首,象征孕含万物的天道自然,它是永恒的,也是变化无穷、生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10.
《易经》到底作于何时,成书于哪代,学术界一直进行着长期的讨论。传说“伏犧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的“人更三世,世历三古”的说法已不全为人所信,但对《周易》本来包括《易经》、《易传)互相独立成篇的两大部分的事实却是不应怀疑的。《易传)是对《易经》的阐发和解释,肯定产生在《易经》之后,它解说《易经》的卦象、卦名和卦德或者托古改制、自立主义,都只是在“援易以为说”。而以往解经者,大  相似文献   

11.
现存《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它曾被用以占卜,但不是一部占筮专书。但它含蕴了丰富的史料和某些原始的哲学思想因素,这也是客观事实。正是基于这种复杂情况,从春秋中叶开始,便不断有人在对《易经》作解释时予以引申发挥,使之切合于自己的观点,将其纳入伦理道德的发展轨迹,而《易传》便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经过自然筛选而流传下来的对《易经》的一些解说。《易传》共有十篇,即《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古人合称“十翼”。  相似文献   

12.
《易经》作为我国远古时代长期占筮活动的记录、整理和归纳而形成的一部占筮之书,在它占筮之术的沉重外壳中,包裹着十分丰厚的意蕴。它对华夏文明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需要重新加以认识。本文批判地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的方法,从接受的角度入手,侧重于从周易经传发掘其文本的哲学要义,考察今日所读所悟是否合于文本内涵,在充分领悟、掌握它的动态回环的自成系统、自足自律性这些重要表现及其内在二重性的基础上,摒弃它的占筮外壳以及与此相关的万物有灵论的糟粕,最终落脚于吸取其有益的成分,在中西文化融合与新的世界文化建构中发挥它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易经·谦卦》的英译李贻荫《易经》是一部占卜书,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伦理道德的观念来讲,它又是一部教人为善的书,核心是一个“谦”字。64卦首卦《乾》突出阳刚,次卦《坤》突出阴柔,但是阳刚过盛而不谦虚,就会走向反而,所以《乾》的“上九”说“亢龙有...  相似文献   

14.
《易经》是一部卜以决疑的筮书。然而,其中有关"阴阳"即二分与对立的观念、思想却是俯拾皆是。文章通过对"—""--"符号与卦象中的"阴阳"、卦爻辞中的"阴阳"以及同一卦六爻辞之间的"阴阳"的考察,旨在对《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与思想有一基本的认知与把握,这对于思考《易经》在日后为何由卜筮之书上升为哲学之书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易经》的神奇主要在于它通过卦象指导人们趋吉避凶。《易经》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应该从哲学的角度辩证解卦:即遵循一分为二的原理,对立解卦;把握"变"的法则,灵活解卦。  相似文献   

16.
一个卦是阳卦还是阴卦,是由《易经》爻卦符号系统的生成规则决定的。《易经》的卦都可遵照一生二、一变二、二合一的规则逐层衍生出来。每个卦的上爻是阳卦、阴卦的重要标志。这样一来,四象、八卦乃至六十四卦的阴阳分类就完全理顺了。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我国古代化宝库中一部最古老,最富有思想性的献。它分为《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是古人用于占筮吉凶的书,而《易传》则是现存将《易经》哲学化的最早作,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体现了古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以阴阳为两个矛盾范畴,论证万事万物对立统一与运动变化的规律。而《易传》作又将这种辩证观加以运用,成为确立政治关系和统治方法的哲学基础。建立了“尊卑有位,上下有序”的统治秩序,以及“顺时而动”、“持中而行”的应变政治观。  相似文献   

18.
一、《易经》也是一部教育宝典 如果说《易经》是占筮书、哲学书、历史书、礼书、天文书等,人们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并无新意。近年来,柯云路阐发的《易经》还是一部气功书的见解,随着他的专著《人类神秘现象破译》的发行,亦传播极广。倘若说《易经》也是一部教育书,恐怕不少人会不以为然的,认为这是牵强附会或胡联系。的确,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很少谈到《易经》。但是,《易经》这部超凡人圣的先秦典籍,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息息相关的联系,确实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很值得研究、挖掘。  相似文献   

19.
《周易》即今人所谓《易经》,又简称《易》。它是儒家的一种重要经典。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全书最基本的是“阴”“阳”两个符号,“——”是阳,“--”是阴。由这两个符号,连叠三层,组成八卦,八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本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用九》、《坤·用六》二条爻辞)爻辞,是《周易》中《经》的部份。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传》解释卦辞、爻辞以及八卦的性质和起源,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七个部份,十篇,统称《十翼》,意思是说这十篇文字是“经”的羽翼。  相似文献   

20.
《周易》的根本原理在哪里,其卦符的推演体系依据什么,尽管历史上已有种种结论或推测,但由于缺乏严格的论证,以至于人们对“八卦”及“六十四卦”符号体系的含义及推演模式仍流于表面或神秘的认识阶段。古人认为天地人“三极之道”是整套卦符体系的象征,孔子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因此,就一般意义而言,要对《周易》有深刻的领悟与理解,是绝对离不开卦符体系的。“三极之道”是什么,该如何表示,八卦及六十四卦是怎样模拟刻划“三极之道”的,都需要在实证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