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以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方法为研究重点,提出重视与大力发展学校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对于学校和学生均具有现实意义,在现实的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中,需要改进工作方法,以先进的方法来做好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具体可以采用: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机构,配备专门负责就业创业的教师;将就业与创业教育,贯穿于基本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就业与创业指导;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中应注意理论与就业创业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更新就业和创业的观念;为更好的社会竞争,高校应适当做出改革以更好地的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以为国家和社会负责,为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负责。  相似文献   

2.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的专业教学特色,得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构建起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层次校企合作。近期,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在近年来开创性实行“车间进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又率先实践“企业课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车间进校”到“企业课堂”,  相似文献   

4.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的专业教学特色,得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大力推行的先进的办学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车间合一,项目式教学、模块化实训等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内涵的核心是产教结合,工学交替,校企联动,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就业瓶颈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查得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需求。提出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要进行课程改革,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程实施和组织。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陆嘉斯 《知识文库》2023,(4):124-126
<正>校企合作“双元”育人,训育结合,鼓励企业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是提升和培养中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路径。本次研究探讨校企合作背景下,以“双创”教育为抓手,以培养拥有精湛技能和具备就业创业能力的中职学生为目标,探索“课程优化”“师资优化”“学习评价优化”“教学方法优化”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如何培养合格的嵌入式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实施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业竞争力与岗位职业能力融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推行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辉 《考试周刊》2009,(34):202-202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职业院校应牢固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渗透创业教育文化和专业技能,围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建立以职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的需要,校企合作促进创新能力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本文以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为例,用校企合作促进创新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建立校企合作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与企业联合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竞赛,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显著,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以就业为导向,正在逐步适应产学结合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为义齿加工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拓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实现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但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中存在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考评措施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通过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实践情况,从构建以培养创业就业型人才为导向的理论课程体系、校政企良性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构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是实现高职教育的有效教学途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实训与岗位挂钩,校企合作可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达到高等职业技能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行校企结合,可以实现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向校企结合模式的转变,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应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形成新的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以教育部“四项改革”中的“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以课程改革和开发为突破口,借鉴发达国家中职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最终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式。这是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十一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主动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观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需要,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目前在国际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根据能力观而开发的课程结构模式:一、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美国能力标准的开发多采用这一模式,其能力标准来自对优秀从业者素质的鉴别。在课程上,多为开发一些普适性的课程模块。教学中,注意系统性与整体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现场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二、以职业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加拿大、德国...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专业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设置专业,改革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教学体系,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其主要方式包括: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珠宝学院理事会,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等。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了“基础、专业、实践、创新并重,以科研拉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刺激招生”的可持续发展实验教学循环模式,为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具备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社会报道误导、学校教育观念错误、学生个人认知错误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缺乏。围绕社会需求,制定职业素养培育模式;围绕企业需求,创新职业素养培育机制;围绕学生需求,打造职业素养培育平台,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素养培养策略,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为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校企共同体"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新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人才结构的变化、职业岗位的变迁以及人们就业观念的更新,都为高职教育及其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推行"校企共同体"建设,建立校企联动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职业岗位培养模式,使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课堂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密切结合,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时效性、适应性、针对性;学校提出"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向和理论,是对高职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新诠释、新发现和新创造;学校提出"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的创业教育理论成为引领新时期高职创业教育的新思维、新模式,高职学生创业园的建立成为新时期高职学生创业与就业的新平台,高职学生创业园成为高职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的理想港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形势并不乐观,其原因包括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和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缺乏等。以“1+5T融合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综合考量,根据社会需求,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PPD”评价体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通过“9P”循环流程,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多元化T型人才;构建了“1119N”(构建一个体系、集成一种理论、搭建一个平台、实施九步流程,最终形成N条全产业链多元化人才成长路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全链条、多元化”模式。本研究在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上有重要创新,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意义,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