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与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健康信息传播备受关注,电视栏目作为主要信息传播途径,担当着重要角色。当前各类电视健康类栏目虽蜂拥庞杂,却普遍存在节目形态单调、类型单一、受众面狭窄等问题,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电视健康类栏目培养健康文化遭遇阻碍。本文借用生态系统模式,从生产传播机制、媒介社会环境等方面寻求电视"健康文化"的生态建构。  相似文献   

2.
刘之杰 《职业圈》2007,(19):53-54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网络列为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属于科学与文艺之外的“第三文化“的范畴.信息网络是网络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网络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网络文化在与传统文化相比照中有其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在海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给受众留下直观印象,传播文化内涵给受众带来中国文化认知上的改变。现阶段借助海外栏目的品牌效应,制作、传播符合中国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是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受众从了解文化符号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是认同中国文化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一档美国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及上海外语频道ICS改编版《极速前进:冲刺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必然要积极适应现代化的进程.电视娱乐节目作为电视媒体中最具大众属性的节目形态,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并占据了人们相当大的娱乐空间.这种娱乐形式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吸纳某种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电视外宣是我国文化和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在对外传播、国际舆论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电视外宣的新任务,就是要通过国际化的观念、中国化的视角、全球化的语言,向外部世界说明中国的政治立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明真相,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结交朋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和谐、良好的国际环境。●电视外宣要充分发挥电视的传播功能,肩负起"民族文化大使"的使命,宣传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鼓舞民族斗志,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和谐、大繁荣,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到中国足球出线,从姚明、刘翔成为超撅巨星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中国队大获全胜,我国体育事业以其前所未有的蓬勃姿态令金中国为之兴奋,金世界为之瞩目。电视体育资讯节目在今天也承担起了愈发举足轻重的职责。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电视体育资讯节目不仅承载着向大众传递最新体育信息的任务,更是对外宣传我国体育文化、展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到来,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社会信息共享效率大大提高,大众需求也随之提升.大量城市网红建筑及"打卡点"的出现表明建筑设计传播过程已不能忽视当下新媒体传播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这些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成为社会公众与城市文化生活联结的"桥梁".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建筑设计传播过程进行解读,以与公众社...  相似文献   

8.
试论电视节目的编排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节目编排策略是一项重要环节,对电视台节目进行合理有序、科学规范的编排,不仅可以使节目实现有效传播,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电视工作者不仅要重视电视节目的制作,而且还要重视电视节目的编排.文章探讨了电视节目的编排技巧.  相似文献   

9.
洪芳 《职业圈》2010,(5):214-215
电视节目编排策略是一项重要环节。对电视台节目进行合理有序、科学规范的编排,不仅可以使节目实现有效传播,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电视工作者不仅要重视电视节目的制作,而且还要重视电视节目的编排。文章探讨了电视节目的编排技巧。  相似文献   

10.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3,(2):30-33,1
"二级传播"是指大众传媒的影响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舆论领袖把自己获取的信息传递给受其影响的大众。在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整体布局中,整频道在海外播出固然重要,但在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中,以分时段播出等方式开展"二级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路径。具体而言,电视对外传播"二级传播"策略可以包括四个方面:"整频道"落地与"部分时段"落地并举,充分利用目标国媒体开展二级传播;电视传播与视频传播并重,利用视频发稿模式实现二级传播;"播出"与"互动"兼顾,制作和传播符合新媒体传播模式的节目;"走出去"与"请进来"并用,提升节目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电视媒体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其引导国际舆论的力量。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电视节目海外落地,这是扩大海外影响、建立国际一流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国际电视传播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有效落地过程中各种障碍屡见不鲜,一些瓶颈突破极难。电视媒体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提升传播力显得尤为迫切。2013年,面对世界范围内多媒体发展势头,央视俄语频道尝试进入俄语地区主流社交网络VK。通过网际虚拟社区,为有的放矢地生产出高度客户化的产品,精确投放节目内容提供了机遇。将传统电视传播方式转变为社交网络传播的优势,突破落地局限,通过优良渠道和精确制播使受众群体不断壮大。同时,与观众的高度互动性也提升了节目品质,为电视媒体的国际传播注入高能量燃料。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电视对外传播需要认真研究海外电视观众特征的变化,针对观众收视行为和收视渠道等方面的变化,改进传播策略、优化传播渠道,更好地提升传播效果。一、"心不在焉"地看电视就收视时间而言,人们用于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与电视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有关,也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相关。以美国为例,2012年的研究发现,94%的美国观众平均每天收看近5小时的节目,而且这5小时都是花在电视机上。另外,研究发现,观看电视时间最长的前20%的观众每天平均收看10.5小时的电视,观看电视时间最短的20%的观众每天平均收看39分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中国电视对外传播领域有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事件,即中央电视台创立的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英文缩写为CGTN)正式开播。正如1992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第四套节目(CCTV-4),成为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史的标志性事件。中国电视国际频道是中国电视对外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丰富,国际受众对中国相关信息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快速和便捷。然而在国际传播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产品和品牌节目的开发还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还缺少像好莱坞、迪士尼那样具有强势文化植入性的媒体内容出现。若想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宣传的实效性、亲和力和影响力,就要找到某种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和途径。媒体  相似文献   

15.
正一、历史发展进程早在1972年,美国纽约的华人刘恕就与友人合作成立了传播公司,成为了早期的"华语节目运营商"。但由于缺乏经验、资金不足、运营困难等问题,华语类节目很快停播。同年马福全夫妇创办中华海外传播公司则成为了一个历史性节点。自此之后,各个地区陆续出现了华语电视组织,华人运营的华语节目也日渐兴盛。当时华语电视运营商的中心城市也就是早期出现华语电视组织的几个地区,例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20世纪70年代华商  相似文献   

16.
刘萍 《文化学刊》2012,(3):77-80
随着"科教兴国"的实施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颁布,中国电视科技传播逐步规模化、传播经常化、传播形态多样化、传播方式娱乐化、传播内容生活化、传播意识服务化等现状。为促进电视科技传播健康可持续发展,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国际传播的力度,这既是我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全球化态势下传媒市场的发展规律。从电视国际传播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目前在布局上仍存在重内容、轻渠道的问题,在主体方面则存在重官媒、轻民企的问题。本文以四达时代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其在非洲市场的渠道建设、节目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举措,探讨中资传媒企业"本土化"的策略,以及对强化我国电视国际传播能力的作用。渠道:中国电视国际传播最大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近一个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文化交流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优质的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传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国际传播策略的"软路径",也是贯彻精准化传播要求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以展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电视节目风靡荧屏,在国家和民族形象塑造、社会现实呈现、文化价值传达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跨文化传播节目的创新与传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互鉴。通过模式创新与技术迭代的外化形式丰富场景与氛围的体验,以尊重文化差异为基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精准传播的最大同心圆,在多元共生的文明交集中消解文化成见,实现有效链接,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是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文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观赏的文化机构,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各种专题博物馆不断涌现,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出现。中国黄酒博物馆和鄞州雪菜博物馆都是舌尖上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建立、完善与提升,为传播与弘扬中华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名片,而古都代表着一座城市辉煌灿烂的历史,浸透着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的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等新媒体为古都城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呈现形式。以古都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点的微信公众号为例,选取代表古都洛阳城市历史文化形象的20个历史资源点的公众账号,从组织机构定位、信息发布、内容构成三方面分析,发现了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点微信公众号在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力图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