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宋的岳飞、明代的于谦和明末清初的张苍水三位民族英雄,并称为“西湖三杰”。“西湖三杰”不仅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气节为历代所敬仰,而且以他们精妙瑰奇的书法艺术为世人所称道。岳飞挥笔《出师表》 在西湖之畔肃穆庄严的岳王庙内,陈列着岳飞手书的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碑。  相似文献   

2.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千百年来,他一心效忠祖国的无比赤诚和为祖国河山的光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之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之一.他高扬的爱国精神,不仅体现在他那叱咤风云的军戈铁马岁月中,还体现在他那千百年来被世人广为传唱的爱国词篇里.  相似文献   

3.
端午节刚过的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被广为传播,说南京某中学的音乐课上,老师让知道屈原的人举手,全班三十多个学生中只有三个人举手,而且这三个人的回答全部错误,分别说成是歌手、医生和发明粽子的厨师. 尽管有人质疑这则新闻的真实性,但是它仍然引来一片唏嘘感慨,无数人由此惊呼传统文化之不扬,爱国精神之不振.并有人搬出网络上盛传的台湾歌手李玟不识岳飞的故事来作为旁证.据说李玟有一天读到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对随行人员说,岳飞这人写东西不错,能不能把他找来给我写歌词?  相似文献   

4.
在杭州岳庙长长回廊的东端,数百年来一直陈列着一件碑刻,上面的书法字迹潇洒,充满了“铁划银勾”的大宋气度。碑刻的原形,是宋高宗赵构的手书御诏《起复诏》,它记载了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岳飞在为母亲守孝期间,朝廷令岳飞出山抗金的历史。在长达700余年的岁月里,《起复诏》作为岳飞后裔世守的秘宝,珍藏于杭州岳庙。一直到清代的太平天国之乱才让它遗落江湖,辗转千里。  相似文献   

5.
梅村词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村词作数量不多,今存世一百零五首,这个数字相对于他的诗歌创作量,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梅村词的艺术成就和在词史上的地位却不容忽视。清代论者对梅村词的评价很高,一般都认为他是清初词家中最杰出的一位,如徐珂说:“明崇祯之季,诗余盛行,人沿竟陵一派。入国...  相似文献   

6.
诗是以美的形式愉悦人的精神,以爱的形式感染人的灵魂。李岩作为林业企业的工会主席,在大力推进企业化的同时,以其火辣辣的情感和妙语巧思,编织成一首首诗的七彩画卷。这一首首诗又带有浓郁的森林气息,也不乏大森林的浩荡之势。  相似文献   

7.
因晋代潘岳作<悼亡诗>三首悼念亡妻,后世遂以"悼亡"作为丧妻的代称,悼念亡妻之诗(词)称为悼亡诗(词).本文认为这种说法存在问题,因为就本人阅读所见,明代有六位女诗人作有以<悼亡>为题的悼夫诗.这说明"悼亡"并非悼妻的专称,也可用于悼夫.  相似文献   

8.
张惠言选编的《词选》连同他亲撰的序言作为具有开宗立派意义的词学改革纲领,最终催生了清代词学史上取代浙西词派统治地位的常州词派。张惠言以"比兴寄托"和"意内言外"的词学理论主张开一代风气,被后人尊为常州词派宗主的他在词学创作上也是身体力行,其《茗柯词》存词46首,自觉地继承、践行了比兴寄托的文学传统,寄寓了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底层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9.
宋欣  张云龙 《职业圈》2012,(34):16-19
在人们的印象中,女性总是与“弱者”联系在一起,所谓“弱女子”“弱不禁风”等词汇,都是在描述女性时高频率出现的词。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女企业家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重新书写着新时代女性的另一面。曾有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10.
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冯惟钢一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但因散失太多,现在保留下来的比较可靠的只有四、五十首词,十多首诗和几篇文。②尽管如此,从现存李清照的集子中,仍然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在靖康之难(1127年)前后,无论艺术手法还是...  相似文献   

11.
戴瑶琴 《文化学刊》2012,(6):169-172
李洱的小说讲述着知识分子在探寻存在真相和存在意义的路途中进行的"精神漫游"。进入新世纪以来,他的创作以更为扎实的现实主义笔法为"悬浮"的精神寻找"大地",直面真实和精神自由成为小说最突出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0,(6):190-191
患上了"浮肿"综合征的中国大学李泽生在2010年7月27日发表的《"中国大学精神虚脱",还是浮肿综合征?》的博文中指出,中国大学的确患上了极为严重的病症,但不是"精神虚脱",而是"浮肿"综合征。近十年来,中国的专科院校都迅速升格为本科、一般学院迅速升格为大学、几家不大相干的学院捏合在一起就成为重点大学;乃至原先稍有名气的大学就只能去做“世界一流大学”之梦了!  相似文献   

13.
上一篇说过《橄榄味苦称谏果》,这回说枣。枣的别名"红皱",以极经济的用字量,不仅描形摹状,还敷色着彩。"皱"很传神,"红"也不可缺。这二字,1+1大于2,红而皱皱出了形象思维之妙,皱而红又可避免歧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莒南县马髻山上一高峰海拔660米,形状如扬鬃狂啸骏马。故名马口石。石上长着芦苇草。相传,当年岳飞抗击金兵,战功显赫,却遭奸贼秦桧陷害,在风波亭就义,他的白龙马悲忿嘶鸣,奋蹄狂奔至此,化为这座马口石。  相似文献   

15.
我又一次来到人称“祖母绿”的原始森林。我又一次登上能俯视碧波万顷的“观涛塔”。走进这座闻名遐迩、声播海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倾情地投入在她的怀抱,我已记不清有过多少次身临奇境的感觉了。但是,每次爬上高高的兴安岭之巅,我都要悉心认真地聆听一次松涛奏乐的悦耳之声。之所以松涛滚过的轰鸣之声能让我情有独钟,倾心于此,就是缘于这尽收眼底并振颤鼓膜的松涛声,被我视作了一首首慷慨激越的生命咏叹调,一组组高亢昂扬的绿色交响曲。她让我一回回的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极大的宽慰。然而,她给我更多的却是遐想与思索。……时值金秋…  相似文献   

16.
论汉语同素逆序词——一种特定的汉语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彦斌 《文化学刊》2012,(3):150-163
汉语同素逆序词,或简称汉语同素词,是一种特定的汉语文化现象,一种特别的构词法。汉语同素逆序词学习的出现,首要是一种适应汉语自身发展要求的特定的构词法。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同素词的考察与比较分析,在"汉字文化圈"产生影响与交融的"涟漪",以及有关同素词规范的两点补充。  相似文献   

17.
厕所名称民俗语源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厕所”由于其特殊之功用及其污秽之特征,人们多采取避讳态度,很少谈及。然而厕所又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之处所,从古至今,有关厕所之称谓众多,从民俗语言角度出发,对“厕所”一词诸多名称进行民俗语源的考释,可以探求其语义生衍流变背后之民俗内涵和背景。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话》卷首有两组词,每组四首,第一组没有题目,学者们根据内容称为《四季词》,第二组有题目,题为《四贪词》。八首词中有不少难解的词句,今加考释,以便研读《词话》者正确理解其意,且供校注《词话》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旧文学交替时代的一道大桥梁”——曾朴与法国文学钱林森如果说,不谙外文的林纾首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这一奠定中法文学交流始基之作,还带有某种程度的偶然性,那么曾朴之于法国文学就显示着他更多的自选性与自觉性。他之跨入法兰西文学门径及与之结下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在《论译书》一文中明确提出:"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译之才。"(1)其中,"择当译之本"被列为首义,可见先生对文本选择的高度重视。这对今天的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依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然而在探讨这一课题时,多数研究者将译者置于研究中心,而对译本选择问题研究不足。在此方面,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