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朦朦 《出版科学》2021,29(5):71-79
聚焦于图书推荐类短视频的叙事策略,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抖音短视频平台"都靓阅读"账号"好书分享"标签下的167个有效短视频样本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图书推荐类短视频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策略,梳理出情境设置型叙事模式、问题引导型叙事模式、情感共鸣型叙事模式、热点追踪型叙事模式和内容还原型叙事模式五种较为典型的叙事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叙事主题(图书类别、图书国别等)以及叙事策略(叙事标题、叙事元素、叙事模式和叙事时长等)对图书推荐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兼顾叙事主题的吸引力与共情力、叙事形式的流程化和创新性、叙事技巧的情感化与内容性等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扬 《传媒》2024,(6):51-54
基于抖音平台的数据分析,本文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主要是非政务新媒体账号、传播内容主要是截取的视频片段、传播效果对既有流量依赖较大、政务账号传播能力强于非政务账号、沉浸式共情内容更易成为爆款,但也存在传播内容顶层设计不足、短视频逻辑性思想性不够、以小见大的生活叙事较少、非政务账号发声积极性仍需提升、“信息茧房”影响短视频传播效果等问题。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视频传播,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内容为王、遵循传播规律、建立激励机制、规范算法技术。  相似文献   

3.
肖鑫  张兴宇  徐拂洋 《传媒》2021,(21):94-96
短视频作为当下兴起的一种重要视频样式,在弥补缺失化社交、形成沉浸式体验、促进回馈式流量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传播价值,为走出"同温层",进而打破"信息茧房"提供了新途径,也为用户构建了虚拟空间下的狂欢广场.同时,短视频的内容品性随着这一样式的普及化逐步定型,人格化表达和聚焦化呈现成为当下短视频的突出特质.本文将从叙事品性、传播心理和模式突破层面出发,以其相关理论为依据,阐述短视频这一视频样式的叙事与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磊  李诗雨  邓稳根 《传媒》2024,(8):57-59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短视频领域。但其中仍然存在量多质低、文化壁垒难以攻破等问题。未来可以通过拓宽主题、推进情感叙事和风格化叙事等方式来提升自贸港短视频的质量,同时进一步发挥短视频的社交属性,与粉丝保持良性互动,优化用户社交体验,从而增强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短视频风口下,主流广电媒体迎合新媒体受众需求,在技术引领下打造新闻短视频,是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叙事方式向融合新闻产品过渡的重要尝试。主流媒体的新闻短视频要坚守专业新闻媒体的高品质、权威性,同时兼顾短视频叙事和传播的场景化、智能化、个性化、数据的可视化等特点。从产品定位、渠道建设、深耕互动等多维度提升主流媒体的融媒体新闻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短视频作为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因其简洁、直观、快速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短视频类新闻编辑作为这一媒介的重要一环,其能力提升对于提高新闻质量、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短视频类新闻及其特点,基于此分析了短视频类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了提升短视频类新闻编辑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旨在为短视频类新闻编辑能力提升提供一定参考,以辅助其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和满足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需要正确认识到短视频传播视域下媒体传播的新要求,通过正确应用短视频进行主题类报道,推动媒体吸引力和传播内容影响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媒体依靠短视频开展主题类报道时存在的思想守旧、创新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从提升选题质量、开拓传播平台、坚守舆论阵地、转变叙事角度、挖掘新闻细节、创新报道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增强主题报道吸引力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媒体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符号在相异文化间流动,他们通过跨越文化元语言集合的符号活动进行彼此间的交换和理解。在移动社交中,短视频更能实现直观、通俗的传播需求,进而能高效地聚合多重符号意义。本文以"英国小哥看中国:解码新时代"系列短视频为例,通过符号叙事研究探讨短视频文本中运用了哪些跨文化符号?短视频跨文化符号叙事的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本文基于对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分析,揭示了共同解释项的跨文化锚定、跨文化符号的视觉传达、文化间同质性符号建构等过程,我们认为:第一,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已生成多样化的新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动态聚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意义的全文本,进而得以实现民族凝聚、精神激励、价值整合的跨文化符号传播功能。第二,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应当特别关注非语言符号的叙事功能,符号互动的核心在于"意义的互动",短视频的跨文化叙事使多层次、多元的文化能够被转化为灵活动态的符号文本,进而通过发出者和接收者的文化间互构生成可沟通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信息表达方式,已逐渐成为政策传播的重要工具。探索短视频平台在公共政策信息传播中的效力以及受众采纳意愿,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传播效果。[研究设计/方法]以“双减”政策为例,根据框架效应理论和信息采纳理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短视频平台中“双减”政策信息框架的组织方式,同时分析不同政策信息框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此外,采用在线控制实验法验证了不同政策信息框架对受众采纳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中有近四成的信息使用了目标框架,其中损失框架居多,多数采用集体主义视角和非叙事陈述方式;目标框架、文化框架、叙事框架对受众的评论、转发、点赞意愿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双减政策信息中,损失、收益框架,集体、个人主义价值观以及叙事和非叙事要素都能增强受众的采纳意愿,并且目标框架与文化框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创新/价值]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宣传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优化政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昕  吕梦婷 《现代传播》2019,(12):101-105
广告是商业信息的传播活动,短视频广告除了传播形式的更新,在内容上也表现出了诸多新特点,从叙事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短视频广告使分离的叙事主体重新聚合,使完整的叙述结构走向分散,内容加工制作以元素拼贴为主,整体来说短视频广告的生产者、生产流程和机制都受到来自短视频平台机制的深刻影响。基于此,目前短视频广告的受众参与并非等同于营销效果,短视频平台的生产机制给短视频广告的内容标准造成了一定挑战,能否实现长期持久的广告效果仍然是目前短视频广告内容叙事需要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主流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赛道推出了一系列精彩作品。截至2022年11月9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抖音号共计发布64篇相关报道,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提升二十大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叙事因素。研究发现,叙事主题、叙事方式和标题文本均对传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叙事声音和话题标签的相关性则并不明显。鉴于此,本文提出主流媒体应设计特色式标题吸引用户,运用多元创新的形式和亲民语态,全方位、分阶段地展开会议报道,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田刚 《东南传播》2020,(4):23-25
近年来,短视频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最受用户欢迎的新闻内容样态。本文以央媒新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探究爆款新闻短视频的叙事特征,对移动短视频生产和传播进行经验总结,并尝试阐述这种叙事变化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数字叙事理论,以两个典型的抖音“书单号”为研究对象,力图分析内容生产者在短视频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数字叙事策略。研究发现“书单号”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叙事特征,多模态、交互式、沉浸式叙事已成为短视频图书营销的主要叙事策略,情绪共享、知识焦虑、成就动机的叙事策略为图书营销提供了基于情感、认知和社会的沉浸式叙事体验。由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在数字叙事环境下短视频对图书媒介的再媒介化过程。研究也表明,“书单号”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受到图书营销和平台商业文化的影响,其叙事空间进一步窄化,导致内容同质化、空泛化等传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黄超 《新闻前哨》2020,(2):84-84
近年来"CCTV News"(央视新闻旗下的短视频新闻应用)等媒体推出了短视频新闻服务,是融媒时代电视媒体应用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实践,本文力图对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相关问题进行探析。一、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短视频传播的优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提升和手机等移动设备迅速发展,依托于移动端的短视频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具有以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短视频平台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阵地。本文试图在国际传播视域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以中华文化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中的数字叙事理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华文化短视频数字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软件的简化普及和社会大众对短视频信息的需求不断提升,促进新媒体短视频的迅猛发展。短视频最初的形式为视频图文拼接,发展到现在已是动图视频形式,信息传播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受众的体验感。本文对新媒体短视频进行概述,探究其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1):34-43
短视频在"火山爆发"式的增长后,将进入"细水长流"的长线应用。短视频是从民间文化走向公共传播的,它从一开始就是以"生活化"为其底色,进入公共化传播后,生活化也是一种基本的表达策略,而以人为本将是其持久的文化基因。传统媒体要在专业化资讯短视频生产方面培育新视觉生产力,就需要在文化基因改良基础上,优化短视频要素配置、凝练移动平台上的微叙事模式、培育硬核新闻等优质种子。短视频在一些方面也有自己的局限,在调查报道、记录片等领域,长视频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18.
短视频以其独特优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自媒体热衷的传播形式。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短视频同质化、浅层化的问题也制约着自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因此,本文以SIPS模型为视角,分析头部短视频类自媒体"李子柒"的传播效果,以给其他短视频类自媒体的发展提供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9.
赵志明  朱丽萍 《传媒》2021,(6):58-60
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呈现出的叙事特征与后现代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叙事内容浅表化、叙事场景碎片化、叙事语言多元化与叙事主体去中心化.本文借助叙事学视角对后现代语境下短视频存在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在颠覆传统叙事特征及碎片化、狂欢式的传播模式下,短视频存在的合理性并对衍生出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聚焦科学家科普短视频传播现状,以媒介叙事理论为切入口,总结相关科普视频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事接受方面的经验,以期为优化科学家科普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