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篆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吸收使用了书法篆刻元素,以汉字书法独有的"形"和"意"作为电影海报片名字体传播的载体,不仅使得电影海报独具设计之美,同时收到了灼灼夺目的宣传效果.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电影也使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书法国际传播方兴未艾,书法国际出版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梳理了当下华人参与撰写的国内外书法出版物,发现其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着国际受众定位单一、文化地域划分模糊、对外翻译发展滞后、传播媒介更新迟缓四大问题.溯源造成上述困境的文化成因,文章提出构建书法国际出版创新系统,以市场创新、地域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创新方式,推动书法国际出版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丹 《大观周刊》2013,(8):22-22
中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也体现着深厚的人文特征,是最常见而又广泛认同的艺术形式之一。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更习惯于用键盘来敲打汉字,如何让中国书法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文化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教材研发目标,研究在梳理与分析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修辞教材编写与出版现状基础上,以时代性、实用性、立体化和本土化为重点,探讨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修辞教材研发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出版机构和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国际中文教材出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进步空间.文章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丝路汉语"系列教材为例,从选题策划和内容编制两个层面出发,对新时代国际中文教材出版要领及策略提出了科学建议,以期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书法具有人文的性质.作为个人精神的外化,书法艺术关乎艺术家的胸怀、气质、品格等.当代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展厅文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作简要分析,进而重新审视书写者所应具有的品质,并提出书法学习者应该贵在虚静、笔墨文心、不忘初心,以期在时下书法学习中能够对书法爱好者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出版了多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类教材.本文首先梳理了此类教材的出版现状,从读者对象、编写内容、编写体例、出版语种、装帧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并指出了此类教材还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编写出版建议.  相似文献   

8.
齐白石的书法篆刻艺术不但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还有着巨大的创造性,真正实现了文学修养、个人品质及生活经验等的高度融合。他的书法篆刻理念不仅在于其诗书画印的完美融合,而且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刘涛 《出版广角》2021,(1):82-84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大国崛起下的汉语国际化不仅是世界趋势,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总结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探索新时代汉语国际化推广的"中国新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教材出版为切入点,针对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编制现状展开深入研究,并就新形势下的国际汉语教材出版事业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虓虓 《大观周刊》2011,(33):82-82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古老文化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市场经济的空前竞争,各种艺术的互相交融,中国书法旋律的美、形体的美、意境的美已越来越被现代设计家所采用,并赋予了现代设计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他们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设计之中,让人们得以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发扬中国文化,使其“韵味”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作为文化的具体呈现形式,迫切需要从通史转向更深入、更具体的地域书法史研究.在此时代大背景下,《中国书法全史》项目应运而生.《中国书法全史·安徽卷》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安徽书法发展脉络的专著,不仅具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之功,更有知往鉴来的学术价值,对于展示安徽的书法历史全貌,落实文化强省的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第一、二届杏花村杯汾酒集团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书画作品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性文化的国度,传统诗词是中国诗性文化的结晶,在中国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诗性文化影响力非同凡响。而诗词学习无论对国内学生还是国外汉语学习者而言都是感受中国诗性文化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经,充分体现出诗词教育的使命和深远意义。鉴于此,在汉语教材编写中,应当树立诗词教育的理念,弘扬中华诗教传统;由浅入深逐级增加诗词数量,提高诗词感性认知能力;以史为纲,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诗史意识;重视跨文化特点,与时俱进,适当增加海外风情主题的传统诗词;同时配备诗词相关视频、音频材料,培养汉语诗性感悟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超 《兰台世界》2013,(11):146-147
中国是书法的国度,历史上出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家,其中最受推崇的当数东晋的王羲之,他是公认的中国书法第一人.在几千年的书法史上,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王羲之被世人尊为“书圣”,足见其书法之高之精妙.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3,(8):84-85
<正>本书通过丰富有趣的互动立体形式,介绍了汉字简史、毛笔书法的字体知识、书写常识,以及著名书法家的碑帖故事、历史趣闻等,激发孩子对练习书法的兴趣,培养其专注、耐心的优秀品格,同时引导孩子了解汉字书法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郝永伟 《出版广角》2015,(12):82-83
以草书著称书坛的刘艺先生,是中国书法领袖集团的代表之一.笔者责编的《翰墨人生:刘艺书法著述暨同行评论选集》是刘艺先生书法理论研究的精华所在,通过这些书法理论,刘艺先生对个人、时代与社会关系,对宏观视野中书法事业的繁荣昌盛、微观状态下书法创作"荒腔走板"的深情指认,令人瞩目而同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外宣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中国现当代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并以汉语为重要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基于此,应该整理并梳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充实丰富自身,形成文化自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描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故事,传播正能量,使文化潜移默化于不同传播媒介中.还要调查孔子学院作为文化传播输出品的效果,特别是汉语作为外语的最佳传播途径;在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多种汉语教材,提高语言学习兴趣,实现文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书法欣赏谈     
在中国,和其它艺术门类相比,书法艺术有其特殊的地位。人们所以欣赏书法,是因为这种欣赏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书法欣赏是一种高尚的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能使心灵丰富充实,人性和谐完美,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王林 《大观周刊》2013,(5):36-36,45
中国书法是具有生命意义的线条美的艺术,书法线条之气质美的构成主要表现在线条的方圆、粗细轻重、中侧藏露等方式来抒发情感,把具有生命的活体注入单纯的线条中,从而体现中国书法线条富有生命之气质美。  相似文献   

20.
汉语教材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和展现中国文化的双重使命.如何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材能得到外国读者的接纳和认可,进而推动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环球汉语》教学项目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包括体系结构突破传统,多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教材编创理念开放包容等,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和交融,为汉语教材出版及对外文化传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