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澜婧 《东南传播》2017,(12):138-139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企业对品牌进行构建时要结合多种传媒、多种渠道,以保证品牌生力的强盛不衰。文章以新媒体时代网龙网络公司品牌传播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实现品牌营销广泛传播的几点策略和启示,以期为现代企业品牌建设探索一条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2.
何婷 《采.写.编》2018,(2):180-182
新媒体时代是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流的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品牌传播的媒介生态环境和品牌传播的信息结构,降低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覆盖率和渗透率,提升了品牌的传播模式,提出了更高的传播策略要求.本文结合文献资料法和实际案例,探析目前新媒体语境下品牌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媒体特征和媒介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媒体也成为重要的传播和交际工具。品牌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也成为企业品牌传播策略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的时代特征,然后就企业如何借助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初令伟 《东南传播》2013,(4):106-107
一直以来,公益营销传播备受企业青睐。通过公益营销传播可以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品牌传播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给企业进行公益营销带来更大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机会。本文试着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公益营销传播环境的变化,以及应通过何种公益营销传播策略,来提升品牌价值,积累品牌资产,以期对新媒体时代的品牌传播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悦 《新闻传播》2023,(9):74-76
互联网迅速发展,在多个领域被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凸显出传统网络营销存在的局限性。因此,电商平台创新发展中要正确认识到传统网络营销方式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合理应用新媒体营销模式,积极抓住新媒体营销机遇,提高自身推广和传播效果,增强自身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发挥新媒体优势和作用,实现电商平台具有针对性的推广和传播。基于此,本文从新媒体营销、电商平台运营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新媒体营销给电商平台运营策划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论述其对电商平台运营策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互联网、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展的媒介环境中,品牌应当依据怎样的媒介策略思路,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以及形成更好的购买转化?长期以来,品牌和媒介代理公司最主要的目标就是针对目标人群的信息覆盖。本文提出了"目标注意力"的新概念,并主张在目标人群的基础上,媒介策略所针对覆盖的重点应该放在目标注意力上,优化品牌与目标注意力的信息触点上的对接与传播。这为新媒体时代的品牌媒介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开拓点。  相似文献   

7.
李凌 《今传媒》2013,(11):77-78
品牌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备受消费者的依赖和关注,也将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惯性选择。如今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新媒体在品牌传播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电视媒体的品牌传播能够弥补其不足,可以有效地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价值。本文从当今电视传媒的特征入手,阐述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传播品牌的优势、传播能力,并分析企业如何利用电视媒体提高其品牌传播效果以及电视媒体如何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梳理,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点,如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等。在现状分析中,对新媒体的发展状况、影响力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进行了评估。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包括垂直领域的深耕、内容多样化与专业化以及内容与电商的结合等。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和把握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品牌资产生成要素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了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品牌资产生成机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出版企业品牌资产建设策略,即根据SICAS模式下的读者购买行为进行品牌定位;多元化的参与者共同进行品牌创建;整合读者品牌接触点,动态地进行品牌传播;采用互动沟通方式建立读者与出版企业品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传播环境的变化,富媒体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广告形式成为企业传播和强化品牌的有力传播工具。本文通过进行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广告调查,发现富媒体广告在传播企业品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策略和建议,促进富媒体广告效果的发挥,为寻求有效的富媒体广告传播和投放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潘源 《新闻世界》2014,(3):145-14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品牌传播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企业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利用新媒体对自身品牌进行传播尤为重要。而企业要想使品牌传播达到目的,就必须通过整合新媒体的方式来开展品牌传播,以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凭借强大的搜集信息、传播信息能力迅速占据了市场,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关于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争论也一直没有间断。实际上二者之间各有优势,与其争论两者是否会被互为取代,不如探讨研究它们之间如何相互融合发展。本文在对新媒体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融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品牌传播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企业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利用新媒体对自身品牌进行传播尤为重要。而企业要想使品牌传播达到目的,就必须通过整合新媒体的方式来开展品牌传播,以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新的媒体传播方式,这就是新媒体,新媒体是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而言的。目前新媒体的主要样式包括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新闻客户端、抖音等途径。与传统媒体进行比较,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内容形式和传播路径都有非常大的发展。新媒体可以消除国家、产业、社群之间的边界,其快捷性、跨时空性和交互性的优越特点,为广大企业的品牌传播带来了新的理念。本文通过分析电力品牌传播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为广大企业在品牌传播过程中做以引导。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媒体急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信息传播模式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手中的信息终端传播信息.本文就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的新媒体传播模式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征和传播策略,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新媒体传播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其碎片化、多中心化、个人化和自由化的特征使得品牌危机频发。社会监督的严格化和新媒体的高速信息传播均对企业的品牌危机化解提出考验。文章研究了品牌危机中新媒体处理的依据及核心逻辑,并针对品牌危机中新媒体的反应效率和干预机制进行了案例分析,认为企业应当结合新媒体特征进行社会化的品牌危机化解,提升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性。新媒体也同样应当恪守新闻伦理,建立第三方内容审核机制,提升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司法干预性,建立公平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提升网络传播规模化发展背景下的品牌监督公正性,保障公众的信息知情权,并确保企业的声誉不受损害,建立公正透明的媒体品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阗 《传媒》2021,(12):76-78
随着各类电商平台的层出不穷,电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塑造优质品牌就成为各大电商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选择.本文以"蘑菇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品牌传播策略中的品牌定位、传播对象、销售渠道等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其品牌传播的经验,希望可以对"蘑菇街"自身的品牌传播和进一步的发展、扩张有实质性的帮助,同时也能引发其他电商品牌传播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杨勇 《采.写.编》2022,(12):178-180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广告传播策略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传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电视广告传播必须要把握好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特点,及时变革传播策略,创新传播模式,积极探索电视广告传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新媒体成为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工具之一,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城市品牌传播的重要媒介,但在其为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哈尔滨的城市品牌为例,由表及里地探究其传播策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哈尔滨城市品牌形象传播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向飒 《出版广角》2012,(8):66-67
媒介融合时代,期刊通过不同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相互借用,实现媒介功能重新组合和媒介资源重新配置是期刊品牌发展的必然方向。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网络化延伸就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互联网、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对接,通过采用新媒介出版策略、整合资源营销策略、自主网站形象策略,个性增值服务策略、宣传策划推广策略等,不断探索传统期刊原创内容优势和新媒体数字化传播优势的结合,推进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网络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