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义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解释,也被译为“志愿者”。义工这个“义”,既是义务工作的“义”,也是道义的“义”,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1970年,联合国设立“义工项目”,招募专业人士做义工。目前,联合国义工分别在13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每年的12月5日是“国际义工日”。美国的义工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2年1月,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号召全体国民踊跃投身义工行列。美国“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鼓励青年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义工服务,法案规定,对做满1400个小时的青年义工,政府将提供4725美元的奖学金,可以用作大学学费;美国中…  相似文献   

2.
看了讨论,感觉同学们对“义工”的认识有一定深度。对“义工”性质的界定,陈海滨、王杰、翁涓萍等同学的观点有代表性。“义工”倡导的是以自愿为基础的、不计报酬地服务社会的精神。作为一种超市场化行为,“义工”的参与者不是为了某种功利上的利益满  相似文献   

3.
薛涌 《学习之友》2006,(3):16-16
美国社会是以社区自治为根基,强调社区互助。老百姓打“义工”成风。所以,家长为了送弦子进大学,就积极鼓励藏子参与社区建设,打义工。打义工有记录,学校录取可以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打工和做义工是学生两项重要的“必修课”。打工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而做义工是义务为社会服务,没有报酬。  相似文献   

5.
“义工”学分制,提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与深入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成长平台,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努力与贡献。制度创新是推进“义工”学分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到处可见“义工”,有退休者,也有青年人。美国学校规定高中学生在4年学习期间必须当“义工”,为社会服务满75小时,才能获得“义工”学分,这也是得到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去年美国有1330万的青少年,约占全国青少年人口的60%,每星期都义务为社区服务。开始时,不少学生有被迫感,抱着应付的态度去当义工。当他们的劳动得到人们诚挚的感谢和社会充分的肯定时,他们从中得到了极大的鼓励、满足和自豪,觉得自己虽然还是一个学生,但已经能够帮助他人,为社会  相似文献   

7.
黄明 《山东教育》2010,(12):16-16
前些日子去台湾,走访了五所学校.给大家印象最深的竟是学校的“志工妈妈”——类似于太陆的“义工”或“志愿者”--当然也不乏“志工爸爸”。她们当中有的刚刚做志工,有的、已经在一所学校义务服务十几年了。  相似文献   

8.
“义”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儒家将它作为自己的思想纲领,而且墨、道、法等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本文主要探讨“义”的起源问题,认为“义”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活动。通过探讨,使读者认识到“义”作为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原则,是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9.
轻歌曼舞与坚忍不拔“曼”字有柔和义项,因而才有“轻歌曼舞”这个成语,一些人将其写作“轻歌漫舞”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漫”字根本没有柔和义;同样,“曼声低语”是描述拉长了声音小声说话,其“曼”为延长、拖长义,写成“慢声低语”也是错误的,因为“慢”字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李颖 《语文知识》2009,(4):87-88
韦昭注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国语》注本,虽然保存了很多古义,训诂成就不容忽视,但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本文讨论了《国语》韦昭注中一些词语训释问题,即“贪冒”之“冒”为“贪”义;“班贡”为偏指“贡”的偏义复词;“奖”为“助”义;“资”为“蓄积”义等共四条,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羹"、"汤"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羹”与“汤”现在多据王力说,释“羹”为浓汁食物;凭一个“羹汤”例,定唐代“羹”变为菜汤义,“汤”引申出菜汤义,也有以为一物异名、同词假借,至今混乱不清。考察羹的性质和特征可知,羹是熬煮的调味浓汤或薄糊状主菜,“羹”从未产生菜场义,只是至元代浓汤类划出羹。而菜汤姗姗来迟。唐宋时文献中的“羹汤”实指汤(热水)制的羹,不可误为菜场义的同义连用。“汤”经药剂、保健汤、茶汤等义到元代才引申出菜汤义,但所指实是浓汤类羹;至明代“汤”才成为菜场通称;至清代逐渐有取代羹成为餐食主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义”本义为“所宜为”,古代学者最初以“义”形容和修饰顺应正道的事物。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义”作为超越具体行为而存在的德目,已被学者普遍接受。《论语》中,孔子以“义”概括合礼之行。但孔子时代对“义”的诠释尚未触及“义”与行为主体的关系问题。汉学系统认为行为主体不可自行解释自我之行是否合“义”,因为“义”外于“我”,它是伦理规约。个体须学习以明“义”,个体行动的核心问题是“我”该怎么办;宋学系统认为“义”是理之一端,为各人自具,“义”当自内求。个体应以涵养工夫明“义”,并自行回答行动与“义”的关系问题,以回应“义”的自我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家长义工制,是家校合作发展的未来趋势。成立家长义工队,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促进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实现全员教育和全程教育的目标。在实践中,首先要注意明确成立家长义工队的目的、意义和可行性,还要坚持自愿参与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为家长义工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方苞的“义法”说中,“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和道理,“法”则是“义”的存在形式。“义”有两层意义,即存在于主体的“义”和存在于作品的“义”,就前者而言,“义”决定“法”,就后者而言,“法”决定“义”,“雅洁”从语言风格方面对“义法”作了补充,“义法”说凸显了形式的重要作用,深化了传统“文道”关系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程娟珍 《成才之路》2023,(17):29-32
“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精神的准则。传统“义”文化的精神意蕴体现在礼仪风貌、恰当适宜、公平正义和情谊仁爱几个方面。传承发展“义”文化,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以恰当适宜为尺度,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实现共同发展;以公平正义为准则,实现文明和谐。在新冠疫情发生期间,“义”文化既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也是互帮互助的众志成城,更是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6.
“兜鞋”一词用例多、且较为费解,词书又未立目。赵楠先生的《宋词“兜鞋”义辨》对该词的探讨是有意义的,但将“兜鞋”释为“整理鞋”则是不正确的,将“兜”的“提拉”义引申为“整理”也欠稳妥。“兜鞋”的准确意义是“提上鞋”,由“提拉”引申的意义是“招揽、攀扯。”  相似文献   

17.
“义”作何解?古往今来,仁见仁,智见智,一曰:“义”,“仪”也;二曰:“义”,“善”也;三曰;“义”,“宜”也。“仪”说认为,“义”原意是仪表,是人的外在形式,《诗经》曰:“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大概从那时开始,人们逐渐把外在容貌行为的“仪”演变成内在的人的行为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义”。  相似文献   

18.
贾小娜 《教育》2007,(9S):35-35
他是摘下全国“五星级义工”桂冠的人,并因此荣获了2005年度“十大中国社区志愿者之星”的称号。退休近10年来,他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坚持义务教小学生学习“明眼操”达1000多小时,使3万多名小学生从中受益,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无数小学生的近视眼得到治愈和改善。他先后获得了从北京鲁谷社区到全国范围内的l5项光荣称号,成为当之无愧的“五星级义工”。他就是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第三小学退休体育教师董文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肮脏”、《诗经》中的“食贫”、“成语”颠扑不破”这三个词的一般释义提出质疑,认为“肮脏”是“污染”义,“食贫”是“受穷”义,“颠扑不破”是“掉不破,跌不坏”之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问”与“对”配对使用,至唐五代,“答”在“问答”义场中表现活跃,逐渐取代“对”的义场核心成员地位,怀疑此时“对”在口语中已经消失,宋元明清时期,“对”在书面文献中用例也已极少,最终退出“问答”义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