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前夜,中国旧式知识分子(封建文人)已在黑暗中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力行实践。20世纪以后,中国新式知识分子(包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知识分子具有优秀的思想品格,应当积极地投身到工农中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现代教育知识的生成明显地有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特质.文章以历史的视角,对20世纪前半叶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教育知识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在知识分子的努力下,中国现代教育知识逐渐由传统的道德性、精英性、政治性向科学性知识、平民性知识和实用性知识转变.而这些知识的生成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知识的解体,明显地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性的悖论式语境,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悖论式的生存状态、价值理念和精神结构。这种悖论从近代、现代一直延续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存在与写作中。“新时期”初期文学叙事的现代性追求从一开始就隐含着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匮乏,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遭遇到更大的挑战,知识分子普遍产生了自我认同与阐释中国的双重焦虑。在全球化、世俗化语境中知识分子及其叙事亟需重建其公共性、反思性、独立性品格。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按性格特征分为三类:封建思想的代表者;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安于现状力求改造社会的、觉醒的知识分子。本文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寻找出鲁迅通过人物系列性描写所揭示的思想内涵,并探索他独特的创作心理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  相似文献   

5.
杜运燮与穆旦、郑敏并称为联大三星,他们的创作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代表。杜运燮以其特有的幽默与智性从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解析生命的处境及意义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这样的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轻松诗创作中。他的轻松诗是对以奥登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的继承,是注入了中国现实与诗人个性的独特尝试。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部分地区知识分子体质及运动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部分地区知识分子体质状况的研究表明,除了自然生理衰变原理外,他们的体质状况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中年知识分子的体质健康状况恶化尤为明显。其原因来自各个方面,其中一方面就是没有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而影响这一合理、科学方式的因素这一就是体育运动。这在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中显得尤为不足,主要表现在,运动时间不足,投入财力不足,运动方式单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批自由知识分子,他们对国际国内政局情势发表了自已的见解,特别是当时有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蒋廷黻,他起家于学术,兼跨行政、外交等诸般领域,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一批自由知识分子的思想意向。在短短几十年间,这些博雅通达之士因应时势,成为民国政治舞台上军人集团外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张玉龙博士的《蒋廷黻社会政治思想研究》的问世,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弥补了蒋廷黻学者从政以后的思想演变、政治实践及二者间的互动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在 2 0世纪有三大表现 :两大知识分子集团互不理解 ,相互敌视 ;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 ;中国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两种文化的冲突是 2 0世纪文化领域中的一大景观。消除两种文化的冲突是 2 1世纪人类的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9.
霍松林先生是20~21世纪杰出的人文学者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化人格魅力、教育理念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的学术文化,并影响着21世纪的学术发展。霍先生在长期的学术研究、教书育人和文学艺术创作中,形成了富含中国传统人文知识分子情怀的文化人格,集中表现为博学多能的文化素养,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的学术文化品格,关心国事民生的人文情怀,品学兼优、知能并重的素质教育文化理念,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兼擅融通的人文大师风范等。霍松林先生的文化人格充满丰富的文化内涵,饱含多彩的现实人生阅历,凝聚着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对其从事文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文学创作有着积极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知识分子群在五四时期已经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的活动是那时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向;他们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否定资本主义,认定社会主义,这一点和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起了桥梁作用,还是建党的骨干力量。知识分子群在五四时期对中国革命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忠丽 《职大学报》2013,(6):55-57,61
中国戏曲文学继承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在选材、类型化人物塑造和时空处理等方面都表现出写意抒情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时与文”群体与“观察”群体是战后上海最为重要的两个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都有着民主、富强的社会理想。但在战后独特的历史格局中,不同的教育经历、价值理念及人生际遇,使他们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和政治态度。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影响力取决于群体内部结构,也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及互动能力,在这一点上,“时与文”群体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观察”群体则成为一个“漂浮者阶层”。  相似文献   

13.
元代,在蒙古贵族的统治下,斗争和反抗充斥了整个社会。人们的反抗,不仅针对民族和阶级的压迫,还扩展到更深的封建伦理、文化层面。知识分子对深刻影响他们的儒家人生观、人格观进行了一番重新认识,创作出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杂剧作品。本文将结合对水浒戏的分析,来探讨元剧作家对传统儒家人格理论的继承和突破,以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世纪以来,韩国出现了巨大的历史变革,玄镇健作为韩国一个非常出名的作家就诞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因此,他的小说作品中有着非常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在此,本文将重点对韩国作家玄镇健小说中新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探讨,即解析了他小说中新知识分子的追求、新知识分子的妥协与退让、新知识分子的孤独。  相似文献   

15.
张元济是在戊戌维新背景下从传统官吏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代表人物,他在近代中国东西方政治、文化的激烈冲突中,出于高度的爱国心和历史责任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文化观。一方面他积极支持戊戌维新,提倡学习西方传统文化和目前的成就;另一方面他重视普及教育,努力继承中国历史的文化成就,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形成了一整套融会中西文化的思想,表现了一代文化大师所特有的清明理智和兼容情怀。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竞争日益加剧,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管理贸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表现出新的特点。西方国家的管理贸易政策和措施将影响和改变世界资源配置的领域与方向,造成资源扭曲和低效率。全球范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选择难以实现。中国应从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资源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17.
熊庆来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其教育实践与人生经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学界对熊先生教育思想的学术性、科学性、开放性多有探究和总结,但其人文性涉及较少。考其行实,可发现熊先生对于善、中和、家国、理想的尊崇、坚守以及由此所表现出对于个体、家国终极命运的深情关怀,这些是我们今天的办学者和知识分子所要继承和践行的。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进入中国.在他们的传教活动中,创办报刊是一种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以他们办报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吴宓和郁达夫都是20世纪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曾狂热地追求美丽的爱情。比较吴宓与郁达夫的爱情遭际,可以看到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的禁锢与扼杀造成了一代知识分子文化性格的缺陷。如何走出世俗伦理的禁锢迈向自我解放的道路,构建自由的个性和追求幸福的爱情,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与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故乡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不同作家的书写寄予着他们对故乡不同的情感。莫言在其作品中对故乡表现出了既爱又恨的焦灼,文章试从莫言的特殊经历,对乡土文学的超越和现代知识分子尴尬的精神状态和这三方面分析莫言的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