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指导下,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平台建设,其中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以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为调研对象,对其发展现状及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揭示我国目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模型基础上,提出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
校企研发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以研发活动为主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在中国校企研发合作的潜力仍未被开发出来,校企合作仍然困难.运用双边市场理论,以某著名研究型高校教师及其邻近的创业园区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和调研,发现校企研发合作最主要的障碍是合作者搜寻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合作者.从企业、高校和社会3个角度剖析找不到合适的校企研发合作者的原因,提出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企业在校企研发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政府、各种平台和中介机构协同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对以特定产业集群为支柱的区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意义重大.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分析了区域创新平台的供给机制,揭示了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双边区域创新平台的研发成果定价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创新平台的供给是一个类型依赖型博弈主体进行贝叶斯博弈的过程,博弈均衡结果取决于集群企业与区域创新平台研发成本的相对大小;区域创新平台是一个对接研究机构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供求的双边协调者,交叉网络外部性等双边特征决定了其实施非均衡两步定价方式,集群企业与平台之间的双方叫价模型是平台实现不对称两步定价的关键机制,而供给主体不同的区域创新平台在研发成果交易性质、均衡交易数量、产业化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政府主导型区域创新平台契约性突出,而龙头企业主导型则更具关系性.  相似文献   

4.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着国家、区域的经济发展.探讨2009-2017年"双一流"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构建相应的静态、动态以及分类横向对比模型,并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和科学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高校科研效率较2016年增长25.8%,2009-2017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呈缓慢趋势;4类不同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呈不同发展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升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郑世珠 《科技与管理》2010,12(3):138-14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区域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程。以福州大学为例,分析了"十五"以来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学科发展、区域战略需求、企业创新体系三方面相衔接的建设成效以及对推进地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地方高校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北部湾区域科技服务模式落后、科技服务资源共享水平低和科技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构建具有北部湾特色的综合科技服务云平台,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增强北部湾城市群协同创新能力,海南大学牵头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北部湾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8YFB1404400).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区域创新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研究提升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运用全面分析方法,从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中介、研发合作、科学家技术专家企业家协会、科技人才自由流动制度、自主创新、科技资源共享八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将内部研发分为探索性内部研发与开发性内部研发,研究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探索性内部研发与开发性内部研发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呈倒U形关系;在外部技术获取前,企业进行探索性内部研发正向调节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外部技术获取后,企业进行开发性内部研发正向调节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因此,企业在获取外部技术前应保持与内部技术知识适中的相对异质性,并在外部技术获取前后采用不同类型的内部研发.最后,为企业利用外部技术相对异质性以及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类型内部研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使用整合平台产品进行资源整合的情况进行分类,并对几种主要整合平台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对比,最后对整合平台产品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组织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发活动的全球化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显示出迅速发展的态势。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组织形态也随着公司发展战略和研发业务特性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着调整,相继出现母国绝对集中式研发、母国相对集中式研发、多中心分散式研发、轴心型混合式研发、网络化整合研发五种组织类型。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组织形式逐渐由控制走向协调,由协调走向协同,逐渐演化为整合的一体化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