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生命不在于多长,而在于每天活出自己的精彩。”也有人说:“我们控制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在评选“TOPTEN”教师时,我们发现了一位老师,她以浓厚的兴趣学习心理学知识,成为中国首批心理咨询师;她以坚强的意志,激励学校近30名教师组成心理工作志愿者队伍;她以执著的热情,创造一所乡村高中心理工作的奇迹。而谁又能想到,她在做这许多事情的同时在同病魔斗争。她,就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大杨树二中心理工作负责人——陈明清老师。  相似文献   

2.
夸美纽斯曾说:“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职业了。”她的高尚就在于:她所从事的工作,塑造的是青少年的灵魂,谁赢得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说她伟大,她像一面镜子,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说她光荣,她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做人的标准,鞭挞丑恶,把美还给学生。说她无私,她倾自己的所有知识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她像父母,以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而自豪;她像兄长,与学生平等、友爱、亲密无间。做一名班主任,就要为了孩子,奉献一片爱“为学生奉献一切”,这是我在实践中信奉的准则。1994…  相似文献   

3.
关注理由 “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说是“竞争压力”。 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 “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里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编按]  相似文献   

4.
对“减负”的生命意义的悟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起“减负”,有人说,它是顽症,难以根治;有人说,不能指望一纸行政命令解决问题,要打持久战;还有人说,学生“减负”,教师“加负”,要搞“战略转移”。一句话,“减负”难。那么,它究竟难在何处?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难处?我们感到,从人的生命层面考察,分析什么是学生合理的学习负担这一基本问题,也许对“减负”有所启发。一、“负担”:人的生命运动之规限人同宇宙中的各种事物一样,乃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都在一定时间、空间以不同形式运动着,运动是它们共同具有的根本属性。人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是:人有生命,但不是一般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些媒体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师有太多的指责,一些绝大部分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学生自杀等个案被炒得沸沸扬扬,学校和老师往往成为第一“嫌疑人”,身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都谈“罚”色变,为了自保,宁可对屡教不改者手足无措;或者以一种讨好式的奖励去放大其微小的优点,以求得“天下太平”,也不敢对其稍加辞色,而结果是:懒惰的更懈怠,自大的更傲慢,散漫的更张狂,不懂得尊重,不懂得感恩,心理脆弱而又惟我独尊。如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师恐怕真的要误人子弟.罪不可赦了。  相似文献   

6.
舒情 《贵州教育》2010,(8):47-47
老师是什么?有人说;老师是蜡烛;是人梯;是春蚕;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有人说:老师是决定天气的云层;是决定焰火的引线;老师决定着学生的世界观;决定学生的未来与憧憬。而教师从事的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敞开心去感受,幸福就会像暖暖的午后阳光洒遍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自豪地说:老师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照料我们,让我们可以茁壮成长;还有人把老师比作一部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而我却把老师做枝红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传知识给我们,带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邀游。而我的老师,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两奇一特”:名字奇,服装奇,说话特别。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其自我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学的学校心理服务工作肇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初由于各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在关注和研究这项工作的开展,致使人们对这项工作有着多种多样不同的称呼;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学校心理学等。直到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才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将中小学的此类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同样,目前我国对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称呼,现在常见的叫法有:心理辅导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学老师等。本文结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将从事这一工作的教育者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简称为“心理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学与心理学专业理论培训,在中小学从事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开设心理课或专题讲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家长教育等)的专职或兼职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王霞 《四川教育》2007,(2):74-75
莎士比亚说:“上天生我们,是要我们做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火炬精神,当是老师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她用生命之光,引领着一颗颗初涉世事的心灵;她用生命之光.哺育着一朵朵渴求知识的花蕾。正是这种抻圣的使命感,使姚嗣芳老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地警示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说起“减负”,有人说,它是顽症,难以根治;有人说,“减负”不能指望一纸行政命令就解决问题,要打持久战;还有人说,学生“减负”,教师“加负”,要搞“战略转移”。一句话,“减负”难。那么,它究竟难在何处?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难处?我们感到,从人的生命层面考察,从生命意义悟解“减负”,这也算是对“减负”难题的一种“解”吧!  相似文献   

11.
偶然间读到毕淑敏老师的一篇章《我的五样》,叙述了她在北师大接受一次心理测试时强烈而又独特的心理体验。我的思绪也随着阅读的展开在情感的波浪中起桨。毕老师的经历与其说是一场权衡人生价值取向的模拟测验,还不如说是对生命支点的重新审视,灵魂深处历经大浪淘沙之后,凸现出生命的“重中之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变"职业倦怠"为"职业眷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曰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人们称之为“职业倦怠症”或“职业高原期”。实际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此种现象也并不鲜见:工作了几年的老师走进校园,孩子们一声清脆的“老师好”恐怕再也无法让你有丝毫的心动;当老师走进教室,学生那感情纯真的诵读有时也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八小时内外     
本期,我们关注的是“幼儿教师的‘八小时内外’”。常常听教师们说自己很忙、很累。通过对幼儿教师工作状况的考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凸显出来——因为工作状况而带来的焦虑正困扰着众多的幼儿教师。而累积的焦虑心理,往往诱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教师们到底在忙些什么?工作强度有多大?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如此紧张?老师们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我们组织有关人士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希望通过大家的集体智慧,寻找到一些能帮助幼儿教师有效改善工作状况、科学调整心态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摆脱焦虑、走出困境。在进入讨论之前,让我们先看看湖南大学幼儿园陈春梅老师写的一份手记:  相似文献   

14.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教育界,裴斯泰洛齐被誉为“教育机智的天才”。他说。用儿童接触相交的原点就是“微笑和共鸣的眼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共鸣,生成教育机智。它将促进学生在成功的欢乐中充满信心地学习”。可以设想:冷漠的表情、刻薄的语言等。都会造成凝滞的学习气氛,会给予学生心理带来压力和负担。所以,教师丰富细腻的面部表情。充满爱心的语言。无疑是“教学美”、“学习美”之间的桥梁。并由此能产生师生心理上的“同构”与“共振”,促使课堂教学氛围富于轻松、和谐、激趣、探求,时时进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呈现出课堂教学动态美的双主体互动的活力。因此,教育教学机智的捕捉,教育教学机智的导入,教育教学魅力的产生,关键还要来自于教师高尚师德风范和优雅有气质风度,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等。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加强自我的基本素质的提升,注重自我形象塑造,作好课前三分钟的准备,创设和搭建最佳进入每一节课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愉悦地自主学习,勃发出生命的活力。故,作者认为课前三钟准锊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儿子对父亲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验”。忙完一天工作的父亲,疲惫地回到家里,十岁的儿子抬头望着父亲说:“我爱你,爸爸。”父亲不知该说什么。好一会儿,父亲只是站着,看着儿子,终于似有所悟地问:“你想要什么?”儿子笑了,说这是老师让我们对父亲做的心理测验。第二天,父亲去学校找到老师,想知道自己测验的结果。“大多数家长的反映基本上是和你一样的。”儿子的老师这样说。“关键是”老师解释道:“感受到爱是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往往没有完全表达出这种感情,我们忽视了孩子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除了餐桌上的食品,衣橱里的服装以外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在说我爱你的时候,最想听到父母说的是‘我也爱你,孩子。’”  相似文献   

17.
假期,我认真阅读了北京特级教师李烈老师的著作——《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她以自己的人生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诠释生命,而诠释生命的教育是“以爱育爱”。在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做得好,学生一生难忘,做得不好,学生终生遗憾。”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两年前,有位老师和我们说过一件事,他受远方朋友的委托给一位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按她父母的意向,叫她填报师范专业比较理想,但总是动员不了她,她说:“只要不当老师,什么我都可以报。”问她为何不想当老师,她笑着说:“看到我们班主任做工作那么辛苦,背后许多学生还恨他,想到这我们就不想当老师了。”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深感做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减少学生的“恨”,如何使学生对老师的“恨”转变为“钦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认为可以从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从“以人为本”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在教学工作中对心理学知识不是很熟悉,对学生具体的行为和心理缺少一种客观的观察指导,对自身的教学措施是否到位也缺乏清醒的辨识,所以在忙忙碌碌中,我的心灵逐渐麻木。假期培训中听了一位老师的心理健康课“关爱心灵”及课后的学术报告。甜甜的声音,柔和的语气,对心灵真挚的关爱,让人现在想来还有丝丝触动。她说,要注意培养教师关爱生命的意识,不要去碰触冒犯生命底线;教学,是为了让生命个体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享受生命的存在,进而发展生命的积极状态。她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当年师院学生伤害老师的事件,个中原因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20.
工作着是美丽的。但是,当工作成为生命的一切时,人就成了“工作狂”。而工作狂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它是一种病态的强迫型人格的表现。“工作狂”的表现邻居李老师就是个“工作狂”。在她的时间表内,几乎每一分钟都在工作:早晨6点钟到校,晚上10点多钟才上床。这倒也没什么,许多中学教师都是这么做的,但李老师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下面三点:一是一旦闲下来就感到闹心。所以,她总是无限量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这样她好有作业可批。尽管学生为此而怨声载道,她却因为满足了强迫性工作的需求而自得其乐。二是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她都要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