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序三篇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2,(4):177-180
中国青年出版社最近编辑出版一套《王充闾人物散文系列》:《说帝王》、《读文人》、《话女性》,各有一篇作者自序。现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2.
荔奴是龙眼的别称。徐(火勃)(1570—1642)以荔奴名轩,又作《荔奴述》。林古度(1580—1666),作《荔奴传》。这两篇散文小品取材新颖,化俗为雅;两位作者巧妙地利用作为龙眼别称的"荔奴"这个词做文章,或由物转入写人,或由假托的人连带纪物。两文取材相同,而所用文体各异,前者用"述"体,后者用寓言式的传记体,各有所长,各臻其妙。《荔奴述》见于稿本《红雨楼集·鳌峰文集》;《荔奴传》见于稀见的明清之际刻本《林茂之文集》,在文献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父亲喜欢藏书,写过一篇关于藏书的散文《舱前明月枕边书》,最早刊登在宁波晚报的副刊上,获了藏书征文一等奖,后又被评为该年度宁波市副刊作品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李广田作为乡土文学作家,其散文创作主题大多是民间风俗、人文风情,以及故乡风景。他的作品充斥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质朴,看似用词简单平实,但每一处都经过了精雕细琢。他在《画廊集》中收录了大量以赞美自然风光和抒写乡土情怀为主题的经典散文,如《野店》《画廊》《秋雨》《黄昏》等,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和大量的景色描写,寓情于景,使读者能够明显感受到作者对于故土的思念和情感的寄托。同时,《画廊集》还包含了许多对于人物的描写,如《记问渠君》一篇反映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及底层劳苦人民的艰辛与无奈。而《画廊集》饱含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以及对自然风情的赞美和热爱,是现代散文殿堂中一条极具特色的乡村画廊。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临江林业局党委宣传部长郭爱东所著《心语》,日前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郭爱东近年来笔耕不止,时有散文在报刊上发表。散文集《心语》收入游记、回忆录、随笔等作品102篇。吉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廷玉为其作序,称赞《心语》所收作品“文字很平实很朴素,但却不可遏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10日至13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教育学院和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专家、学者91人,提交了论文54篇,另有口头报告26次。大会以会议报告、讨论、《论文集》和代表性学术著作展等形式,对中国古代散文作了较为全面而有成效的研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回顾与展望,谋求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可持续发展大会首先对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作了回顾与展望。谭家健《十年来古典散文研…  相似文献   

7.
文学评论     
《文化学刊》2012,(1):71
自《文化学刊》创刊以来,当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闾先生已经在本刊"文化纵横"栏目发表了32篇作品,其中包括:《文化赋值丛说》、《传统与现代》、《想象力谈片》、《闲堂说诗》、《学与思》、《龙墩余话》、《大欲无涯》、《貂蝉趣话》、《来往亭前踏落花》、《在中西会通的文化坐标上》、《我为张学良写心史》、《梦境迷离说放翁》、《历史文化散文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戴圣生平和《礼记》的编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圣是汉代著名的礼学家,治学、从政主要在汉元帝、成帝时期。先后两次为《礼》经学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他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至汉成帝阳朔四年(前21)的三十年中,以《记》百三十一篇等文献为依据,编选《礼记》四十九篇,配合今文《礼》教授弟子,传授礼学。  相似文献   

9.
正1989年4月20日,台湾著名作家三毛踏上了令她魂牵梦萦的故土浙江舟山。2017年4月20日,在三毛回乡探亲纪念日这一天,由《人民文学》杂志社、浙江省作协、定海区委区政府主办,浙江省散文学会、舟山市作家协会、定海区文联承办的首届"三毛散文奖"正式揭晓。参赛作品来自世界各地评奖活动自2016年10月启动以来,共收到参赛作品589件,其中散文集229部、单篇散文360篇。参赛作者有  相似文献   

10.
<正>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作为中国主导、多国参与的政治经济合作项目,同时也是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构建主体意识,推进世界传播新秩序的标志性新闻议题。本研究选取《中国日报》(131篇)、《纽约时报》(86篇)、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站(以下简称"BBC")(12篇)三家媒体自2015年3月12日至4  相似文献   

11.
张超 《文化学刊》2015,(4):213-215
《谈虎集》收录周作人1919年至1927年所作散文132篇,"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本论文以周作人的《谈虎集》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酣畅淋漓的现实批判,从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创作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一问题,以期对这一问题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散文翻译中单凭表面直观的形式符号来全面准确认识原作的风格是不够的,风格中所蕴含的神韵、意境、气势等"非形式因素"也承载着重要的风格意义,刘宓庆先生把这些非直观的形式符号归为"非形式标记"。本文将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四)中的散文为分析材料,从"表现法"和"作品内在素质"两个角度探讨张培基先生英译散文中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绿我中华”全国征文大赛评选结果日前揭晓。经过评委的认真审评,王嘉龙的散文《老队长纪事》和阿娜尔古丽的长篇小说《守林世家》2件作品获得一等奖,李青松的散文《爹》等12件作品获得二等奖,顾立岩的散文《天梦园小记》等25件作品获得三等奖,评委会还评选  相似文献   

14.
刘泽民 《生态文化》2002,(2):58-58,64
知天命之年后,聊发少年狂,学写涂鸦之作,一股作气写了三百余篇散文,编成《山趣》、《山梦》、《山韵》、《山魂》四个集子。有人见我老态龙钟了,就规劝我说:“该止笔了,悠闲地安度晚年吧。”我没有听信金玉良言,仍然固执地写着,并开始写长篇小说。我不安分的主要原因是受了敖汉五十多万人的重托。  相似文献   

15.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0,(1):179-183
<正>上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张学良:人格图谱》,是我近年来写作历史文化散文中的一部代表性作品。不仅耗时费力颇多,而且,自认为在个人的创作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近十年来,我在散文中写了大量人物,其中以帝王、政要、文人(有些是才女)居多。我选择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己—彼关系孙子的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谋攻篇》)早已是妇孺皆知了。如果加上其后的两句就更能全面地说明孙子对己—彼关系的看法:“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是《孙子兵法》中的重头篇,主要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冰心研究界倾向于将《小橘灯》看作小说,但一些事实证明冰心更愿意将其视作散文,而冰心一系列散文创作经验谈文章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反映出冰心持有更宽泛的散文观,她认同散文的适度虚构。散文能更充分、更自由地表达心性,当是冰心喜欢散文写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4,(5):I0001-I0004
<正>王充闾,辽宁盘山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有《清风白水》《当代散文大系·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沧浪之水》《何处是归程》《淡写流年》《一生爱好是天然》《碗花糕》等十几种散文随笔集和诗词集《鸿爪春泥》以及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作为全国散文界有代表性的作家,多年来,王充闾的文学成就一直得到文学界、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森工集团森邦公司经理陈修江的第三本诗集《韵境》前不久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韵境》分为《节庆篇》、《景物篇》、《杂感篇》、《情愫篇》、《游记篇》、《记事篇》等六个篇目,共收入诗作200余首,均为作者的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货殖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为品评《史记》者视为足以奠定这部伟大史著的“瑰玮奇变”的大文章,近现代论者,多认为《货殖列传》可作为一篇“经济史概论读”(周容语),谓其功“开《汉书》以下《食货志》之先河”(杨启高语)。其实,《货殖列传》亦开《汉书》以下《地理志》之先河,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篇“文化地理学概论”来读,盖其所写地理,不仅如潘吟阁先生所说,是“北至燕、代,南至儋耳。……各地有各地的环境”,而更在于形而上地思考了地理与人文的相互生发及其沿革关系,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