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4,(23):42-47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变化,海外华文网站迅速发展,为我国对外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本文比较了我国境内中文网站、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传统海外华文媒体,分析海外华文网站在我国对外传播中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境中文网站相比,海外华文网站的覆盖范围更贴近我国对外传播的目标对象,其传播身份中立,更易为传播对象所接受,同时,它有机会覆盖国内中文网站不易到达的人群;海外华文网站与我国对外传播外文网站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落地"问题上,即媒体信息能否真正为目标覆盖范围的受众人群接触到;海外华文网站与传统海外华文媒体的比较优势突出体现在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新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其主要包括华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平台。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悠久的传统和当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时代则为其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东南亚华文新媒体时代下的华文文学对于东南亚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为青年华人提供了交流和创新表达的渠道,还为其探索和表达族群身份提供了新平台,有利于促进青年华人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3.
作为少数族群媒体,华文新媒体具有华人强化身份认同、确定华人与其他族群边界的作用。这种圈层内的传播形态,赋予了华文新媒体与当地主流媒体不同的传播特征,即在华人社会中实现内容生产的本土化与传播的全球化。伴随大量中国新移民定居海外,华文新媒体迅速发展,但同时,其在海外的文化环境中面临经营困难、两极分化等问题,亟待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以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背景下,东南亚华文媒体处于转型发展期,其发展面临着东南亚国家政府对新媒体的管制、新媒体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及人才匮乏、华文媒体受众整体萎缩等困境,只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媒体建设、以视频化表达重塑新闻传播形态、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协同转变以及转变媒体盈利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东南亚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华人圈,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以及吸引新生华人受众。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发展路线图指出,丝路沿线国家合作的主要内容,应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海外华文媒体作为连接中国与当地民众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一批以新媒体为特征的新生华文媒体集团开始涌现,积极传播中国的形象,更是把民心相通往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肖航 《东南传播》2013,(6):16-19
针对当前海外华文报纸的现状和问题,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规律,本文提出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华文报纸"软传播"理念和应用方法。作者认为,"软传播"是在尊重当地国受众文化和社会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平等进行的族裔文化传播理念,应用"软传播"的华文报纸可以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构建微信平台是传统海外华文媒体转型的一大突破,由于海外华文媒体的特殊性和与新媒体的不同特征,微信平台的内容生产也应该遵循特定的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英伦圈"的内容生产特征,得出海外华文媒体微信平台进行内容生产需要注意的有:受众定位要精准到核心受众群;内容生产者应采用平等视角与受众进行对话;文章类型应以消息类为主,娱乐类文章也必不可少;内容形式尽量丰富;报道以中立报道为主;文章议题要注重时宜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是指华文出版中贯穿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大致应包括出版理念、出版思想、出版理想、出版文化、出版理性、出版管理之道、出版品质、出版形象、出版价值观、出版哲学等。本文通过对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要义分析,指出出版质量是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并为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9.
华文出版创新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推动华文出版"走出去"步伐。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华文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文化创新与出版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华文出版的新突破,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华文出版要通过本土文化创新、引进出版物的本土化改造以及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等策略实现华文出版创新,以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王志刚  度冉 《出版广角》2016,(19):34-37
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应该以文化传播为核心目的,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地缘优势占领华语文化圈;二是打造华文出版"中国"品牌,传播中华文化;三是利用文化影响带动华文出版经济.华文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应该强调五种策略,即国际化、制度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9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近百位海外华文电视媒体高层人士激起"头脑风暴",纵论华文媒体的"影像话语权"。以开放心态回应偏见温哥华多元文化电视台制片人丁果认为,"对于西方媒体的偏见,我们  相似文献   

12.
国际传播的特例——海外华文报纸,是全球发行最广、种类最多的移民传媒,在五大洲超过55个国家发行。但是,以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挤压了报纸的生存空间。许多海外华报资金少、规模小、发行量不大,会被新媒体淘汰吗?本文对五大洲31个国家的59家华文报纸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8家报纸进行深度访谈,结论是新媒体无法淘汰海外华报。原因包括:1,当地华人的语言障碍和阅读情感;2,主办者的执着;3,报纸作为媒介质的优势,4,市场经济的空间。而目前海外华报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形态已经明朗。这一调查在实践上为海外华媒深刻认识自己和媒体环境提供参考,在理论上填补了国际传播的研究空白—移民报纸在新媒体社会环境中的生存与演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对缅甸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缅甸华文报纸的出现以及曲折的变革过程则是中缅关系发展的镜像呈现。进入21世纪,民盟的领导为缅甸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以《金凤凰》、"缅华网"为首的缅甸华文媒体,表现出了空前的公信力、凝聚力。"一带一路"背景下处于变革期的缅甸华文媒体,仍在中缅关系良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历史回到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马六甲创刊之时,这份当时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期刊就掀开了中国海外华文传媒的崭新一页.著名中国新闻史学家戈公振就在其<中国报学史>一书中高度评价它为"华文报纸第一种"、"我国有现代报纸之始".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17日至18日,两年一度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第六届)在重庆召开.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传媒",来自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华文媒体老总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陈竽秀 《出版广角》2014,(16):68-70
柬埔寨目前有《华商日报》《星洲日报》《柬华日报》《高棉日报》《金边晚报》五家华文媒体,彼此之间相互竞争。文章以《华商日报》为例,从新制度主义的角度概述了海外华文媒体的新闻制作流程,以及其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挣扎与求生,并对《华商日报》的运作模式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文图书走向世界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第六届"华文出版联谊会"上曾对华文图书走向世界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文标 《编辑之友》2015,(3):109-112
文章根据ALEXA数据对北美华文网站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网站创办时间、访问情况、网站类型及提供的服务等方面阐述北美华文网站的现状;以北美地区排名首位的华文网站文学城为例,从新闻主题、新闻来源及浏览评论等方面研究其对中国新闻的报道情况,并探讨北美华文网站涉华舆论的特殊性问题;从北美地区华文网站的访问人群、新闻管理以及媒体环境等层面加以分析特殊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宋中杰 《今传媒》2012,(11):46-47
泰国华文报业历史悠久。他们经过了一种复兴衰弱的循环。以前华文报业由于与泰国政府有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场不相同而受到限制,存在于衰弱的时代。根据考察发现,今天泰国华文报业再次存在于衰弱时代,主要因为发行量极大减少、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和读者需求、以及人才缺失。  相似文献   

20.
余楚娴 《出版参考》2005,(8X):40-40
近来被喻为海外华人一朵奇葩的大众集团,将于2006年在华文图书市场的第四块版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大展拳脚,承办“海外华文书市”,势必在华文图书市场掀起一波热潮,引爆无限商机,成为瞩目焦点所在。六地书业业者将聚集一堂共襄盛举,共同为华文图书闯出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