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分析 1.本课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课题学习内容,总课时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体育比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对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非常重要。教材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
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要认真研读《课标(2011年版)》和教材中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正确把握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宏观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要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在经历系列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探究并发现结论,在突出知识之间实质联系的基础上把握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分析1.本课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课题学习内容,总课时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体育比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对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非常重要。教材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注重类比,做好从方程到不等式的迁移。(2)突出数学建模思想,反映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3)加强探究性学习。(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本节课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也是本章最后的几节内容。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我作了分步处理、化整为零的设计,考虑问题的难…  相似文献   

4.
姜萍 《小学语文》2013,(3):35-36
我执教黑龙江省《写字》教材三年级下册《偏旁十》这节课时,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组织形式上都试图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在分析研究基础上的书写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卫丽 《考试周刊》2014,(21):53-54
<正>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理念,注重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取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有时更需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我谈谈对本节课的构思。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第2课时,它是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基础上,介绍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了解英语教学的特点,更要遵循小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只有学会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带领他们学习,才能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一、教材教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要1.教材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少儿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点。有的以功能结构为主线,注重对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还有的以对话、表演、游戏、唱歌为主要形式,突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课的设置也有很大差异。有的学校每周两次课,每次一课时;有的每天一课时;还有的周末集中上3~4节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时安排等情况,合理地选…  相似文献   

7.
要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备课是一个主要关键。我的备课过程,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钻研教材。即在通览全册教材,分析钻研每个章、节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每个课时的教材。通览全册教材时,要求掌握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明确总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各章节间的联系等。分析各个章、节的教材时,要求深入领会教材安排的意图,掌握章、节内容,找出关键、重点和难点,以便分清教材的主次,恰当安排教学进度。钻研每一课时的教材时,要求明确每一课时应该讲清哪些基本概念,教给学生哪些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哪些基本技能等;对课本中的例题、说明部分、结语以及练习题都加以仔细的研究与分析,弄清每道例题的作用,摸清学生在学习和作业中的难点;在这个基础上,再通盘考虑教材的前后联系,正确拟定教学目的。第二步是钻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材分析"群落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3节内容。本节一般安排2课时完成。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学习了种群的特征,本节的学习也为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及种间关系,第2课时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第1课时的重点内容是群落的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这一节设计了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制作小报,第二部分是对初步制作好的小报进行美化,共需2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习各种利用Word编排文字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曹会刚 《考试周刊》2009,(7):218-219
一、背景分析 教材与教学内容: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二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能够区分这三种基本的结构类型和受力特点。在这一节前面,教材已安排了一个课时:从力学角度了解结构的概念,并且分析结构如何受力。经过前面的了解,学生对结构有了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结合自学与讨论,教师再加以巧妙点拔,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主人”意识、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现以对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两节的教材处理为例,将我的做法介绍如下.在备课时,将两节教材合并,讲课时仍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师首先简要介绍历史上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用实验成功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的史实;然后布置学生阅读“双缝干涉”一节的内容,要求了解这节教材的基本内容,再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用双缝…  相似文献   

12.
本节课是浙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学科指导意见,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库应用的例子,理解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是如何进行数据的组织和有效管理的。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学会利用Access进行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创建、记录、添加、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3.
教学分析《小水钟》是大象版五年级《科学》教材《时间的脚步》单元第三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各种计时工具及摆钟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一课。教材原定1课时,为了能更好地、深入地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我把本节课调整为2课时。第一课时,先介绍水钟发展的资料以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的第二节,按教学大纲要求,本节需2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本章节是本教材的核心部分,是信息获取这一重要环节的实践章节,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章节。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以“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以“渐变”的图示引领学生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6.
吕龙 《黑河教育》2011,(2):57-57
设计思想: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和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2.通过实物演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快乐和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材分析处理:本节课是PEP小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但我认为应先学单词,再学相关的句子和课文,所以我将它改为第一课时。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水果类单词,为下几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动物的活动展开话题,内容生动有趣。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物活动的图画,学习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进行描述。本节是B部分的第二课时,属于对话教学课,教材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 《小水钟》是大象版五年级《科学》教材《时间的脚步》单元第三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各种计时工具及摆钟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一课。教材原定1课时,为了能更好地、深入地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我把本节课调整为2课时。第一课时,先介绍水钟发展的资料以及水钟的类型:受水型和泄水型。  相似文献   

19.
郭晓艳 《考试周刊》2016,(14):57+155
<正>初中数学倡导探究性学习,并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交流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强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动、直观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下面以正多边形的镶嵌实验为例,谈谈初中数学学法指导与探究学习的具体做法。一、教学背景《镶嵌》是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这节课内容安排了一课时对正多边形的镶嵌实  相似文献   

20.
我校自1992年秋开始使用全国职业高级中学的数学课本,已有四届学生使用过,共19个班,先后有八位老师任教,大家一致认为,整套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结合,覆盖面大及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应该说,是一套比较好的教材。但通过几年的实践,联系学生实际,我们又感到这套教材还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容量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它有困难。按教材的要求,256课时完成一、二册全部内容。我校实行周课时4节(省教计划),每学期64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