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精神不仅是体育的精神,更是人类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建设起重要作用。体育精神是体育锻炼过程中形成对人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的价值观念。体育精神中的集体主义、公平竞争、拼搏进取、革故鼎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公平竞争的理念和遵守规则、法制的意识,培养受挫性和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完善和个体全面发展。大学体育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沉淀、整合、提炼贯穿于高校校园教育文化建设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大慧 《内江科技》2009,30(3):54-54
小型足球运动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促进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行为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的建设,促进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3.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等学校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终身锻炼为目的,具有健身、娱乐、培养情感、社会化价值等,与德育、智育、美育一体,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施林伟 《科教文汇》2011,(27):155-156,187
作为体育精神物化载体的体育建筑,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结构、色彩和线条以及具有装饰作用的雕塑、壁画等表达蕴含的独特、具体的体育精神内涵。通过研究、展现体育建筑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可以提升体育建筑的文化品位,彰显其个性及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主要针对当前学校运动会重竞技、重结果,竞赛形式单调、竞赛项目与体育课程脱节状况,提出创新学校运动会思路。期望通过改革,把学校运动会办成鼓励体育先锋、弘扬体育精神、展现体育风采的舞台。有效促进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促进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全面开展,打造学校体育特色,繁荣校园体育文化,为学生科学健身,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百年名校南师附中校园植物的现状、观赏特性、植物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附中校园植物以阔叶树为主,综合了乔、灌、藤、草、水生的搭配,校园里古树名木反映了学校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形成特有的校园景观文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和环境里,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体育精神的概念,体育精神对大学生的教育内容等方面着重研究体育精神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颖 《科教文汇》2024,(1):40-43
中华体育精神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模式。文章提出通过融入思政课堂、增强实践教育、构建体育课程思政以及营造崇尚体育道德新风尚等方式,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竞赛成绩显著。但运动成绩的突出并不意味着体育精神的完善和升华。在体育竞赛追求运动成绩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与竞技体育所倡导的体育精神相背离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不良现象的成因,发现主要是体育精神的缺失及异化的问题,为了我国竞技体育得以良好发展,必然要建设一个健全的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7)
中华体育精神蕴藏着丰富的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健康快乐等教育资源,将其融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体育精神文化和实现精神成人自觉,实现体育课精神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促进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构筑"大思政"教育生态圈的一盘棋工作格局中。本研究提出通过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全面融入教学设计、开发思政微课资源、纳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活动、增加课程思政学习评价等教学途径来实现中华体育精神文化完全融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可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体育精神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往往被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过程和成绩所掩盖.体育精神对人的思想、作风和意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启迪和影响.本文将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的参与精神、胜负对待、合作精神、遵守规则、意志品质行为规范等内容作出阐述以及对此教育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谭光勇 《科教文汇》2012,(15):149-150
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的体育精神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相当部分的中学生缺乏起码的体育常识、缺乏自觉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顽强拼搏"、"受挫能力"、"对待对手"等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当前中学生体育精神的缺失与不足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的,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合力联动。  相似文献   

14.
郭国胜 《科教文汇》2007,(10X):146-146
体育精神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往往被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过程和成绩所掩盖。体育精神对人的思想、作风和意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启迪和影响。本文将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的参与精神、胜负对待、合作精神、遵守规则、意志品质行为规范等内容作出阐述以及对此教育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涛 《科教文汇》2014,(3):184-186
各类学校校园的和谐与平安,应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之一。学校工会作为一个保护教职员工权力与利益、实施与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和各项服务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理应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历史背景下成为维护校园平安与和谐构建的重要成员。学校工会要开拓思维,与时俱进,积极发挥其群众组织的功能和社会团体的作用,通过排查化解校园纠纷矛盾、创新学校管理方式、促进校园公平正义氛围形成等方式,积极投身于防治校园暴力事件或不稳定因素、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李涛 《科教文汇》2014,(9):184-186
各类学校校园的和谐与平安,应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之一。学校工会作为一个保护教职员工权力与利益、实施与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和各项服务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理应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历史背景下成为维护校园平安与和谐构建的重要成员。学校工会要开拓思维,与时俱进,积极发挥其群众组织的功能和社会团体的作用,通过排查化解校园纠纷矛盾、创新学校管理方式、促进校园公平正义氛围形成等方式,积极投身于防治校园暴力事件或不稳定因素、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精神家园的迷失,大力弘扬体育精神更加显得迫切和必要。体育精神是崇高理想和积极向上价值追求的精神动力,是集体主义、团结友爱、构建和谐的活教材,市场经济条件下谈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张帆 《内江科技》2012,(3):99+102
校园体育文化由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构成,而精神文化方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精髓与核心,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学活动是体育精神文化贯穿的主渠道,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从六个方面切入,同时要有促进精神文化贯穿的主要措施,确保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心理素质、群体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坚强意识品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为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成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这项运动经过不断发展和变化,已经不单单是锻炼体能的一项运动,还是提升学生精神素质的一项运动。体育精神是体育课堂的核心,通过体育教学将体育精神进行很好的渗透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吕霞 《科技广场》2009,(9):80-81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以校园网为载体,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集身份识别、校务管理以及各项校园服务为一体的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应用,可以形成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可自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