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收藏有一只民国"共和民旺"瓷笔筒。该笔筒高10厘米,口径和底足均为7厘米。笔筒主图画有两面相交叉的大旗,一面是辛亥革命时武昌起义革命军高举的"铁血十八星旗"(后被命名为中华民国军旗)。全旗以红色为底,代表鲜血,旗中心是黑色,代表铁,"铁血"代表革命军推翻大清皇朝的决心。十八星为黄色,代表  相似文献   

2.
(一)在标题上看,火车邮局本身就是行动邮局,这两者为什么会攀在一起谈呢?事实上行动邮局在最初也是火车邮局的一种,所不同行动邮局的是要处理国际邮件,其地位比一般火车邮局高出一等,系属于二等局,派谙悉洋文之邮务员任局长、邮务生,或拣信生为属员,车内设备与一般邮局无异,有邮件间、分信房、拣信格、台桌、木凳及向公众收寄函件之信箱。如以现代眼光来看,该叫做“超级火车邮局”。  相似文献   

3.
偶然间得到一张1881年8月(光绪七年)洪江二等邮局的公函,具体内容如下: 洪江二等邮局公函426号查本小区七月零售物价指数,经核算应为二九五二。除电呈并造表外,相应函请查照办理为荷: 此致会同邮局长副张寄呈管理局  相似文献   

4.
笔者藏有中华民国元年印有黄帝像图案的中国银行兑换券一枚。该券横式,票幅15.5×8厘米,正面主色调为绿色。上边自右至左横书“中国银行兑换券”币名,币名左右有同一的红色号码,下边框内印“中华民国元年印”字样,中间竖印“壹圆”面额字,在面额字右侧有一个椭圆形的风景图案,左侧为黄帝像图案,四角有斜形的“壹”字等,印刷比较精美。  相似文献   

5.
杨华 《集邮博览》2008,(3):17-17
20世纪40年代,上海、南京等地邮局为促进邮政储金业务的开展,推出一种邮政储蓄方式——邮政储金罐。人们储满钱后到邮局开锁,同时储蓄。储金罐为铁质,邮绿色,形式完全仿照信筒,高约16厘米,底圆直径为7厘米。罐身凸铸有若干文字:储口下方为"邮政储金稳固便利"8字,两行横排;右侧竖列"邮政汇兑简捷省费"8字;左侧竖列"简易寿险防老安家"8字;底托弧边横排"筒内储款可持向附近邮局开放存储"15字。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现展出一件由原邮电部职工捐赠的  相似文献   

6.
江志伟  汪苹 《收藏》2012,(17):106-107
这三款墨是由徽州休城胡开文按易水法特制的辛亥革命纪念墨,制作于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元年纪念墨(图1)此墨正面有阳文隶书"纪念墨"三字。造型为阔长方形大锭,通体涂金。墨长21厘米。该墨正面刻一首四言藏头诗:"胡越一家,开我民国;文德武功,造此幸福",巧妙地藏寓了"胡开文造"于诗句的开头。"纪念墨"的背面,上部绘就一汉将手持斧钺脚踏祥云,背后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的场面;下部以隶书写就"大汉奋兴云龙凤虎,神人攸赞统一环宇"等字样。墨的两侧分别刻印有"中华民国元年"和"安徽休城胡开文按易水法制"等边款字样。该墨有特别的纪念意义,且诗画艺术  相似文献   

7.
一、传球器材的设计制作: (如图一 )  1 所需材料:   (1)半径约为 25厘米的圆形白帆布两块。   (2)宽 2厘米、长 40厘米的白帆布带子一段。   (3)黑色和红色油漆少许。   2 制作方法:先在白帆布上画出半径约为 8厘米、 10厘米、 16厘米、 18厘米、 23厘米、 25厘米的同心圆,分别涂上黑色和红色油漆,然后同另一块重叠缝平,最后在其连缘缝上两条长约 15厘米的带子。   3 使用方法:可将其系于球场的挡网上或固定在墙上,距地高度约 150厘米处,由近到远进行各种传球练习。   4 特点:   (1)练习时目标特别明显,有利于…  相似文献   

8.
田卫冰 《收藏》2009,(3):105-105
这一帧老照片摄于民国32年(1943年),距今已65年,出自当时北平城花市大街容真照相馆。像宽10.5厘米,长15厘米,衬板宽13.7厘米。像中人物有三,衬板顶端及左侧各有两行钢笔小字,分别为“中华民国叁拾贰年照”“曹国栋年拾捌岁之像”。据我推测三人乃师徒关系,名曹国栋者系左侧垂手侍立满睑幼稚之少年,中间侧坐一身世故愁眉略展之中年估计系曹之师傅,  相似文献   

9.
客户到邮局购买邮票后,索取一张由邮局出具的票据是一件极为平凡的事情。邮局开出的收据或发票,以此证明用客户购票的凭据又可作为单位的报销凭证。  相似文献   

10.
杨燕 《收藏》2007,(5):153-153
笔者藏有一张民国元年版黄帝像中国银行兑换券(见图)。该券横式,票幅15.5×8厘米,正面上色调为绿色。上部横印币名“中国银行兑换券”,左右各有一红色号码;下边框内有“中华民国元年印”字样,中间竖印空心字“壹圆”面额,面额右侧椭圆形水内为风景图案,左侧为黄帝像;左右边框内上下及底部均印有小字“壹圆”,四角各有一“壹”字。此券印制比较精美。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藏友处,见到一张《通行证》,宽8.5厘米,长20厘米。黑色单面印刷,顶端印有“通行证”,下印“兹有邮差×××等前往××××沿途步哨准予放行,勿阻为要,此致。”和“严防奸细,希各机关招待”。编号苏字27号,发证日期为“公历一九三三年一月十七日。”上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红色圆形印章和“相殷邮局一月十七日邮戳”(见附图)。  相似文献   

12.
(1942年2月7日)一、敌后中华邮局因在敌人劫持统治下已不复为我抗日人民所用,为便利敌后抗日军民间之相互联系,本会特决定建立各级战时邮局。二、战时邮局之性质系敌后战时环境下的临时组织与我中华邮局是相互依辅的并非对立的,战时邮局应尽量协  相似文献   

13.
读2004年第5期《集邮博览》,戴金良先生《"站前"有多少邮局》一文后,颇有感触,可能是与笔者收集的种类相投的缘故吧!引赴了共鸣。一些问题愿与戴先生探讨、商榷。火车站设邮局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早在1903年4月13日(清·光绪二十九年),邮政局与当时的铁路公司就签订了《大清邮政局与铁路公司互议章程》共八条,其中第六条就明文规定:"火车各站准租趸屋若干间,照纳租费,并于各站设立信箱。系归邮局自行经理……"从此,火车车站设邮局,已成顺理成章之事。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20,(6)
正侯母壶是1977年3月至1978年10月曲阜鲁国故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重器(图1)。该器略呈卵形,平口直领,圈足,两侧有四系,上两系作兽首衔环形,壶身纹饰分四区,最上饰夔纹,次为三角纹,再次象鼻纹,下饰三角纹,圈足饰垂鳞纹,盖作蟠龙形,盖沿两侧各一系,盖沿和壶领有对铭,各一圈十五字:"侯母乍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该器通高39厘米,口径10.2厘米,腹径27厘米,足径19.3厘米,口壁厚0.5厘米,重6.8千克。  相似文献   

15.
笔者收藏一件红陶尖底瓶,浅红色泥质陶,烧结较密实(见图)。通高44厘米,口径5.5厘米,颈长8.2厘米,上肩径17厘米,下腰径13厘米,腹长22.5厘米。直口、长颈、  相似文献   

16.
据《申报》1914年4月24日报道,交通部邮政总局通告云,为通告事照得加印中华民国字样之各种邮票、明信片、欠资票等类既经定自本年九月一日起作为无效。此项邮票内尚有数种仍由各邮务管理局及一等邮局出售,以本年六月三十日为截止之期。  相似文献   

17.
李训刚 《收藏界》2013,(5):62-62
据《九江党史大事记》记载:1975年4月,在九江钢铁厂基建施工中发掘出珍贵陶罐一件,腹上部阴刻行书"东林寺乞米"五字。该罐高19.1厘米,口径12.9厘米,底径12.4厘米。盘口,短颈,肩部饰对称双系,鼓腹,平底,通体饰戳印方格纹,胎体深灰色。此罐  相似文献   

18.
在南宁新民路邮局寄出的简装纸包上,贴有一种签条,印有红色“包裹代封服务费收据”和“伍角”字样,并有编号。  相似文献   

19.
李正平 《收藏界》2011,(7):108-109
一九一一年(辛亥)十月,革命军武昌起义,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国,翌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史称"辛亥革命"。其时著名墨肆胡开文制纪念墨数种,甚精美,兹为简说,并藉作文之便,略谈胡氏创业时间。大"纪念墨"(图1)长方形,长22厘米,宽6.8厘米,厚2.7厘米,重607克。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2009,(1):11-11
本刊讯2008年1 2月1 2日,北京市第一家在商场内设立的"新东安圣诞临时邮局"正式开业。邮局设在新东安商场一层中厅,围绕"洋节"这一主题,为顾客提供邮政服务。邮局在商场内营业期为1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