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注意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顺利开展扩红运动,重视发展地方武装,加强边区自卫力量,坚持“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开展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保卫苏区南大门,主编《红星报》,指导红军建设和苏区革命斗争,为进行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鄂豫皖苏区地方防御体系是地方党组织在中共革命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地方革命环境和具体的革命实践而逐步建立起来的。通过正规红军的武装斗争,逐步建立区域性的游击武装,进而组织群众性的防御武装。这种由游击武装和群众性武装相互配合的地方防御体系的形成,使鄂豫皖苏区基本实现了全民皆兵的全面军事化,从而增强了鄂豫皖苏区地方基层的军事防御能力,对苏区的巩固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是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实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力量,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它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中共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是苏区武装力量的三个组成部分,三者间在兵源补充、后勤保障和指挥作战等方面协同配合,形成一套分工明确的苏区共同防御体系,同时又分别以不脱产、半脱产、脱产的形式来保持军事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发挥"全民动员"之功效。但在苏维埃时期,受国民党军事压力和"进攻路线"影响,三者间双向循环变成了把地方武装连根拔入红军的单向流动,结构失衡的代价是军事与社会的疏离,这也是各苏区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时期的少年先锋队是一个革命青年的半武装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和苏维埃政府的关心下,少年先锋队领导苏区青年为争取自身阶级利益,保卫苏维埃政权,努力学习知识,并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中。他们参与阶级斗争,帮助政府实现各项政治经济政策;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帮助工农群众进行生产建设;训练和培养了大批红军后备力量,帮助红军、赤卫军、游击队保卫苏区政府和人民的安全,并为前线输送了大量优秀战士。在近代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少年先锋队组织有着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青年实话》大量文论涉及苏区共青团的扩红,展现出苏区共青团扩红的一些基本特点,即:开展团员征收运动和扩大少年先锋队,培养红军后备军的主干力量;建立地方青年和红军的联系制度,加强地方青年及红军的心理建设;树立和宣传扩红的典范,推介各地扩红的方法和经验,批评扩红中存在的错误;宣传鼓励从各方面支援红军及其家属,切实推动扩红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青年实话》大量文论涉及苏区共青团的扩红,展现出苏区共青团扩红的一些基本特点,即:开展团员征收运动和扩大少年先锋队,培养红军后备军的主干力量;建立地方青年和红军的联系制度,加强地方青年及红军的心理建设;树立和宣传扩红的典范,推介各地扩红的方法和经验,批评扩红中存在的错误;宣传鼓励从各方面支援红军及其家属,切实推动扩红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地方武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贡献是巨大的,是地方武装打开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门,地方武装不但在军事上、经济上支持根据地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他们成了我正规军的重要补充力量之一,从此走出井冈山,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对地方武装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有助于丰富我党的建军思想,同时有助于加强我们现代国防建设。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支外来的军队,红军经过艰苦的革命动员才最终立足于赣、闽乡村社会。这一时期,红军通过革命宣传,扩大了革命的影响;重视发挥地方党组织的作用,使军队与地方的革命动员相互配合;注意克服地方武装地方主义观念,以帮助其壮大力量。由此,共产党开创了赣、闽区域革命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1934年,中央红军准备长征时,“为了保护中央苏区和土地革命的胜利,留一部分红军和干部在中央苏区来领导地方武装和工农群众以游击战争来保卫苏区”。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由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兼中央军区政委和司令员,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任务是“在苏区及其周围进行坚持的游击战争,使进击苏区的敌人,不能顺利的统治下去,以准备将来配合野战军在某种有利的条件下进行反攻”。在项英、陈毅等同志领导下,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艰苦卓绝地进行了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党史界对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存在的时间及突围的地点等问题有异议,本文试就以上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革命老前辈和党史界同行们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放手壮大人民力量的方针,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洛川会议所制定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中,就已经包含了"放手壮大人民力量"的内容;此后,这一方针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至中国共产党的七大,正式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方针。这一方针的重点和中心内容是发展武装力量。它的形成和制定,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获得巨大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抗战的历史上,中共湖南党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掀起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有力的保障,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中共湖南党组织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为后来湖南的和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县龙川的革命,与中央苏区革命发展态势有五个一致:都积极利用国内反动军阀内争局势使革命力量获得发展壮大的时间空间,随着国内反动势力内争局势结束都遭受国民党"围剿",革命力量都随着正确领导下的反"围剿"胜利而得到发展,革命都因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呈波浪式发展变化,龙川革命随着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中央苏区丧失转入低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沧桑历程中,基于对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惨痛历史命运的教训总结和对党成立后所面临的艰巨使命与整体国民精神素质病弱的现实,基于对国民精神素质重塑重要性的深刻体察,在致力于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制度破旧立新改造的同时,奋力疗治清除国民精神沉疴积弊,并在党的事业持续推进发展的同时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为国民精神素质的重塑做出了巨大实践努力和革命性贡献,从而使国民精神素质实现了颠覆性的塑造改变,面貌焕然一新,民族精神获得浴火重生,为中华民族迈上光明的复兴之途创设了最根本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党内、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同非马克思主义党派等不同主体之间就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形势、性质、阶段、重心等诸多问题发生了论争。论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深入认识,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曾长期担任中共北方区委主要领导职务,他以及他所领导的北方区委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人物影响方面都对吉林省早期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思想上影响了一大批吉林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吉林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他所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干部在吉林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提升了吉林省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华南敌后战场是与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并存的全国三大抗日游击战场之一。中共广东各级组织在抗战中组建了2.8万余人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开辟了面积9.7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它的7支主力部队牵制住敌军十几万人,先后共对日伪顽军作战过4300余次,歼敌2.2万多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是广东坚持长期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强大力量。他们有力地配合与支持了全国各战场的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引领中国人民谱写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篇章。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责任,又承载着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盼和深情厚望。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站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提党的革命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她所处的环境、面临的任务及内部状况的变化,其党章逐步完善与不断创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全部历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创新,折射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曲折过程,反映了党对革命和建设认识的理论升华,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凝结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192 7年 6月中共湖州地方党组织诞生后 ,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领导群众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组织发动工农参加土地革命 ,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起了一定的领导作用。抗日战争时期 ,湖州地区党组织较为健全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积极领导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组建抗日武装 ,开展敌后武装斗争 ,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逆流 ,协同新四军对敌作战 ,贯彻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为湖州的抗日战争胜利和浙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 ,党的组织严重破坏 ,但分散的各地基层党组织 ,在中共吴嘉工委的指导帮助下 ,策反国民党地方武装 ,宣传党的政策 ,护厂护矿护校 ,迎接解放 ,做了大量工作 ,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