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潘永铭 《学子》2004,(6):51-52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元杂剧的奠基人。他的艺术成就和实践堪与英国的莎士比亚相媲美。《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奇葩,是关汉卿杂剧的代表作。同学们阅读关汉卿作品,不妨从《窦娥冤》人手。下面我分析一下《窦娥冤》,供同学们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力作 ,一直以来 ,人们都把它作为一曲反抗皇权与强暴的颂歌来传唱 ,殊不知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出的鲜明伦理道德色彩 ,并不是作品的依附 ,而是作品的主旨 ,《窦娥冤》应该是一曲封建道德的颂歌。首先 ,让我们来看关汉卿的思想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的关汉卿 ,其伟大在于其超凡的艺术造诣 ,而不是后人所评价的具有叛逆的先进思想。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说“关汉卿一空倚傍 ,自铸伟词 ,而其言曲尽人情 ,字字本色 ,故当为元人第一” ,评价的是其艺术造诣。其思想是受时代制约的 ,具有浓郁的时…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窦娥冤》作为元杂剧奠基人关汉卿的传世之作,具有极其丰富的悲剧价值和极高的艺术成就,艺术家们曾以京剧、晋剧、越剧、昆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八十多个剧种形式呈现于舞台,不断探索、诠释着这部凝重的古典悲剧。语文课本中节选的片段是这部戏剧的高潮,其中窦娥所发的誓愿是妇孺皆知的。不过面对着这古典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是我国十三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的不朽剧作。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成就。近日读到张德鸿同志的《谈谈对〈窦娥冤〉的评价问题》(载《昆明师院学报》今年第一期)一文,力图对这部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但张文对剧作否定过多,对古代作家要求也过苛。为明辩学术是非,我想就《窦娥冤》的评价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张德鸿同志商榷,也求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问世七百余年来,以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广泛传播.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窦娥冤》的传播流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维利 《考试周刊》2007,(29):39-40
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以其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感天动地的艺术力量,载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学史册。它的高度艺术成就,在于窦娥这个受尽欺凌而又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的塑造。作为高潮所在的第三折,则是刻画窦娥最精彩的部分。《窦娥冤》第三折在艺术上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各类教学参考书中,都强调《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思想特色及其鲜活的人物个性、本色的语言风格,而且将其作为关汉卿甚至元杂剧的代表剧目来定位。毋庸置疑,《窦娥冤》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窦娥冤》入选课本更多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反抗性、人民性。至于它在元杂剧中的代表地位则值得商榷——《窦娥冤》实在很难胜任元杂剧代表的角色———近年来高中语文课本又补选了另一部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人们现在对《窦娥冤》的评价是建立在新的批评准则之上的,而实…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和《窦娥冤》是两部同类型的戏剧,也分别是西方和东方悲剧的代表,两部作品因为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哲学体系,以至于产生了一些文学层面上的差异。首先从描写的主体来说,《哈姆雷特》塑造了一个有着独立思维,精神上忧郁的王子;而《窦娥冤》着力塑造一位深受封建枷锁束缚的中国古代女子形象。其次,两部作品在结构上也是风格迥异,《哈姆雷特》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从开端到高潮再到结尾皆是如此;而《窦娥冤》则有所不同,并且富含很多的中式元素,虽然以悲剧开头,结局仍给读者以团圆之感。《哈姆雷特》体现的是一个灵魂的升华历程;《窦娥冤》体现的是从悲到喜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这部激动人心的剧作以其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古今舞台上盛演不衰,其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闪耀不灭的理想光辉.  相似文献   

10.
《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也以富有抗争性著称,在评论家眼里,《窦娥冤》一直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歌颂下层人民反抗斗争的典范之作,而这一切的思想意义,都在主人公窦娥身上得以体现,窦娥因此成为反封建礼教的斗士。而在我看来,窦娥不仅不是反对封建礼教的斗士,而是一个贞节与孝顺的典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礼教与文化的坚定执行者。  相似文献   

11.
京剧《六月雪》取材于元杂剧《窦娥冤》,其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以及思想主题均发生了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京剧表演大师程砚秋赋予作品以新的时代特色和个人特色,将这部经典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2.
<正>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二单元是戏剧单元,元杂剧《窦娥冤》配了一幅明代的版画,《雷雨》配的是话剧现场剧照,《哈姆莱特》配的则是英国著名演员劳伦斯·奥利弗1948年主演的同名电影的剧照。同为“剧”照,它们折射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观念却是不同的。《窦娥冤》配的明代版画代表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文化形态,《雷雨》配的剧照代表着西方现代戏剧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的文化形态,而《哈姆莱特》配的剧照代表着西方古典戏剧改编而成的现代影视艺术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元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取得了巨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但也有人认为该剧第四折鬼魂情节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然而笔者认为,《窦娥冤》的批判意义其实正体现在窦娥的鬼魂形象的设计上,因此,仅以鬼魂的出现就压低关汉卿作品的成就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4.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窦娥冤》选取第三折,这一幕为窦娥反抗性表现最为强烈的一幕,也是整个戏剧的高潮,是戏剧矛盾冲突的核心焦点。更深层次探究戏剧的角色塑造艺术,还需从整体出发,厘清情节脉络与矛盾冲突。因此,从戏剧矛盾出发,分别从《窦娥冤》的整体人物冲突、多种对立面间的人物塑造与偶然因素的参与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剧本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应该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窦娥冤》与历代改编本之比较王卫民《窦娥冤》问世后,历代都有改编本:明代有《金锁记》;清代有两本《东海记》;民国初年有皮黄剧《金锁记》(后改名《窦娥冤》。一九五八年是关汉卿从事创作七百周年,我国广大地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许多剧种纷纷把《窦娥冤...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家,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不同时代受不同价值观影响,对关汉卿杂剧尤其是其悲剧代表作《窦娥冤》的文化思想意义作出了不同评判。我们认为《窦娥冤》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使命感,立足于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立足于进取精神和民本意识。  相似文献   

17.
把《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加以比较,可以化用四句诗来概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三个女人三台戏,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作者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被压迫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张会文 《学语文》2009,(1):17-17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体现于情节艺术之中,剧情以人物为中心,高度集中,冲突迭起。一、以人物为中心构思情节《窦娥冤》的悲剧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作者成功地刻画了窦娥这一悲剧形象。剧中情节安排,高潮出现,都是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漩涡中心。窦娥几乎承受了封建社会下层妇女所承受的一切不幸,是封建礼教、封建更制、社会无赖等各种恶势力共同残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9.
《运河谣》是一部典型的民族歌剧,在创作出来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歌剧实现了传统民族音乐艺术与现代化音乐文化的高度融合与联动,使得音乐旋律变得非常优美,受到了广大社会民众的喜爱.本文先阐述了歌剧《运河谣》的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接着分析这部歌剧的音乐特点,最后结合歌剧《运河谣》的几个重要唱段探索其具体演唱策略,使得这部歌剧的艺术内涵可以充分展现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关汉卿的名杂剧《窦娥冤》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主人公窦娥作为一个永恒的悲剧形象在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她临死之前发下的三桩誓愿已经深深定格在我们的心中。笔认为,《窦娥冤》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艺术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作善于在剧本中巧妙地运用矛盾这一艺术手法,使读在矛盾中感受窦娥的冤屈和无奈。在矛盾中感受窦娥的痛苦和悲愤.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感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