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长期的防治过程中,以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除害兴利、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思想,根据水土流失区的实际条件制定相应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基本治理模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治理经验,其中主要包括五道防线基本治理模式、三道防线基本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基本治理模式及县域水土流失基本治理模式。这些基本治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对福建及我国其它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有着重要的帮助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纳雍县水土流失严重,对纳雍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很有必要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为了实现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治理中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对小流域治理的影响以及在小流域治理中导入社区理念和“人文生态社区”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商洛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事关长江及黄河两大流域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结合陕西省商南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分析了目前商洛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果、工程标准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10月5日人民网太原电:山西省作为水上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从8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小流域的治理工作,20年后的今天,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是山清水秀、瓜果飘香,不但有效防止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而且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2010年省水利厅把阜蒙县紫都台八里小流域列入省属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项目,经过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并为以后流域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系统规划办法研究,着重论述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优先建立相关资料数据库的重要性和方法,并以浙江省武义县麻阳溪流域综合治理为例,论述长期信息数据库建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治黄科技信息》2005,(5):17-18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淤地坝、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移民和农村能源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同时,还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据统计,5年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8万km^2,建设基本农田1861.7万亩、大中型淤地坝4800座,水土保持林草9399.8万亩。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改观。但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根本的遏制,严重的水土流失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8.
《治黄科技信息》2004,(5):11-14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作为2003年水利建设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由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实施。2003年,流域有关单位和各省区先后开展了430年小流域的坝系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黄委组织对其中83条  相似文献   

9.
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黄土高原的视频,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总结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找出相应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保障。《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主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内涵、实践教学保障制度、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具体项目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黄土高原的侵蚀历史、黄土特性,并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多数并未考虑生态系统恢复所具有的突变性.本研究针对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建立了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在ENVI4.2、Arc GIS9.2、MATLAB7.0等3S技术平台上,采用突变级数法对长汀县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总体较好,80%的流失区都可恢复到Ⅲ级以上(含Ⅲ级),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主要为封禁;(2)对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因素主要有植被盖度、水土流失指数、土壤肥力和地表温度,其各个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植被盖度〉水土流失指数〉土壤肥力指数〉地表温度;(3)突变级数法和生态恢复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采用了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也反映了南方红壤侵蚀小流域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更为科学地揭示了生态系统恢复变化过程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3.
淤地坝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划方案的优劣又是其工程效益发挥与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小河沟淤地坝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择适合该流域建设方案,使其有效改善该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Land degradation is one of the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bat land degradation, a soil conservation program was introduced since 2000 to reduce soil erosion by converting slope-cultivated land into forestry and pasture.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first systematic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soil conservation program on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il conservation program to convert slope fields into forest or pas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mbat soil erosion. However, a subsidy that is higher than profit of land use activity of slope fields before their conversion into forest and pasture is needed to encourage farmers to join the conservation program. A policy measure to encourage and assist farmers to develop sedentary livestock by using crops produced from fields as well as fodder and forage grass from the converted slope fields might contribute to combat soil erosion. Increase in off-farm job opportunities may encourage  相似文献   

15.
Land degradation is one of the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bat land degradation, a soil conservation program was introduced since 2000 to reduce soil erosion by converting slope-cultivated land into forestry and pasture.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first systematic attemp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soil conservation program on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il conservation program to convert slope fields into forest or pas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mbat soil erosion. However, a subsidy that is higher than profit of land use activity of slope fields before their conversion into forest and pasture is needed to encourage farmers to join the conservation program. A policy measure to encourage and assist farmers to develop sedentary livestock by using crops produced from fields as well as fodder and forage grass from the converted slope fields might contribute to combat soil erosion. Increase in off-farm job opportunities may encourage households to reduce cultivation in slope fields. That implies a policy measure to encourage rural urbanization might contribute to combat soil erosion.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市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三门峡市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将RS与GIS引入到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中,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空间分析及合理规划,可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水土保持工作对于现势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麻城山丘区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灾害频发。一段时间内,人们不合理地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植被,导致境内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地失去植被的庇护,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洪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加大,加重了洪水灾害。二十多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表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在流域内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相结合,坚持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拦、截、灌、蓄、排优化配置,集中连片,规模治理,防范减灾效益显著。事实证明,水土保持工作是山丘区防治洪水灾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生态重建与环境恢复为目的,引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区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并根据数据资料进行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评价结果为:西南部梁状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经济系统相对处于较好状态,而其他两个区不仅生态系统表现脆弱,同时经济系统也较弱.  相似文献   

20.
降雨入渗是非饱和黄土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与降雨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土边坡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岩土工程界的重视,降雨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还不尽完善。本文浅析了非饱和黄土边坡雨水入渗及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均为某一实例边坡,尚缺乏对边坡问题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了坡高、坡度、干密度、含水量等因素影响下黄土边坡内水分场的分布规律,而且进一步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黄土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