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張仲民 《中国文化》2013,(1):166-173
有关陈寅恪先生在复旦公学读书时的情况,现在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蒋天枢先生选录的陈寅恪先生在文革中的“交代稿”,及蒋先生的一些推测:“光绪三十一年乙己(1905),先生十六岁,在日本……先生患脚气病,须异地疗养,遂回国,在家休养年余”(1967年第七次交代稿)。  相似文献   

2.
有關陳寅恪先生在復旦公學讀書時的情况,現在所依據的資料主要是蔣天樞先生選錄的陳寅恪先生在文革中的“交代稿”,及蔣先生的一些推測:“光緒三十一年乙己(1905),先生十六歲,在日本……先生患脚氣病,須異地療養,遂回國,在家休養年餘”(1967年第七次交代稿).“先生十八歲.先生插班考入復旦公學,似在本年春(引者按:即光緒三十二年丁未)”.“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先生十九歲.讀書上海昊淞復旦公學.”“宣統元年己酉(1909),先生二十歲.復旦公學畢業.”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大利这个国家并不陌生熟知历史的人必定知道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喜爱艺术的人必定了解“文艺复兴”的伟大:研究建筑的人必定不能无视“水城威尼斯”的存在:只要是球迷就必定曾为意大利球队的精彩表现拍案叫绝……意大利有太多值得“炫耀”的资本.对于这一点.意大利驻华大使白龙义先生微微一笑.并不否认。在正值中意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记者和大使间关于彼此两个国家的话题自然也特别多。  相似文献   

4.
台湾明郑政权与“开台妈祖”蒋维锬台湾民间妈祖信仰是伴随大陆移民渡海开发宝岛而发现的,故俗称早期的妈祖庙为“开台妈祖”。但“开台妈祖”源于何时?学术界对台湾妈祖信仰起源的时间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是从民间传说和移民史的角度分析,认为“在明郑之前,随著闽南...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居清话邓云乡“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茅庵草窝”。这是江南常说的一句谚语。人人都想有两间舒适的房屋,有个安定的家。因而《我想有个家》这首流行歌曲,一出来就唱红;因而当年郁达夫先生在西子湖畔筑起了风雨茅庐;家居无事,每每也想起陶渊明的名句:“众鸟欣有...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有不少关于美国法学家理查德·A·波斯纳先生的“传言”,最著名的一则当属:“谣言说,波斯纳每天晚上都睡觉。”这明显是人们面对这样一位有着诸多头衔的大忙人能做到著作等身所发的调侃。  相似文献   

7.
1983年,这一年冯友兰先生与金岳霖先生都到了八十八岁,冯先生题联一付,贺金先生寿,这上联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下联是“论高白马道超青牛”。“米”字可分解为八十八,故八十八岁有称为“米寿”的。“茶”字可分解为廿和八十八,故一百○八岁称为“茶寿”。上联表示祝贺,并以茶寿相期;下联是指金先生的学问。公孙龙著有《白马论》,“论高白马”是说金先生逻辑分析的水平高于公孙龙。青牛指老子,金先生有《论道》一书,这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的一部著名形上学著作,“道超青牛”是推称金先生此书可与《老子》相媲美。  相似文献   

8.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2,(12):32-34
浏览巴金先生的《序跋集》,忽然发现他于1952年写的《〈木木〉译后记》。《木木》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年轻时读过并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是那时读书大都生吞活剥,未曾留意译者是谁。记得书柜中那几本“文革”劫后幸存的巴掌大的小开本图书中就有《木木》,忙去找来,果然是巴老根据英译本转译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要有一面国旗是个相当新鲜的想法,但从太古时起旗子就已存在了。它们只不过用来在战争中表示首领的位置。你一定感到很奇怪吧?那时的“旗子”多为雕成的杆子。古希腊的国旗就仅仅是高挂在杆子上的一件盔甲或是在旗杆的上部雕刻着一些单个的字母而已。第一面布制的旗子是罗马人首先发明的。它是一面系在长矛顶端的横杆上的方形旗。过了若干年,美国正式通过采用有象征意义的旗子作为国家的标志,这是一个首创性的想法。因为在当时,许多欧洲国家正在他们国王的旗帜下进行战斗。例如,法国人使用的是波旁家族的白色旗;最初的英格兰国旗是圣乔治的旗帜,而现在的英国国旗形式则是在1801年1月1日宣布  相似文献   

10.
明·钦抑撰《画解》都四万馀言,是一部绘画理论著作。王世襄先生于一九五八年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发现此书的精抄本,遂加以标点,并撰写了这篇《后记》,收入王编《画学汇编》,当时腊版油印二百部。百馀年前,程庭鹭已谓“今《画解》一书,若在若亡”,余越园著《书画书乐解题》列入“未见”,故堪称孤本。一九八○年,上海编辑“画论丛书”,曾向王世襄先生索去复印本一份,准备印行,后因经费无着,未克实现。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文革”中将原写本丢失,故油印本成了仅存的本子。现在本刊发表王世襄先生的《<画解>后记》,以引起艺术理论界和出版界的注意,为《画解》续命。  相似文献   

11.
“文革”时期有一幅标语:继承鲁迅革命精神,狠批封建孔老二!在这幅标语中,鲁迅是学习的榜样,孔子是批判的对象,二者被对立起来了。抑孔扬鲁有许多原因.如孔子是封建礼教的奠基人以及鲁迅是打破礼教的急先锋等,其中还常常与两件事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新野县是汉光武帝刘秀的中兴地,也是汉蜀刘备政权的发祥地。当时,众多的皇室勋戚、名门望族、达官显贵生活于此,死葬于此,因而境内多有汉墓古冢。据新野县志记载:“城东北二里,坟冢林立,三四相连,状如联珠,为光武勋戚之墓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这...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国父黎刹根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少川 《寻根》2000,(6):45-51
一、族谱:珍贵历史的见证 时间:1966年“文革”岁月。 地点: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罗山镇上郭村。 人物:柯贤清,男,34岁,上郭大队会计。 事件:柯贤清冒着被打成黑帮的危险,在负责监烧“封资修黑货”时,毅然从烈火中抢救出一部破旧残缺的《柯氏族谱》…… 结局: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部即将化为灰烬,后来又被柯孙提、柯文海父子长期保留下来的古族谱,竟然是记载菲律宾国父黎刹的高祖父柯南哥(DOMLNGO LAM-CO)的海内孤本,成为考证黎刹家族根在中国的最重要的依据。 “文革”三十多年后,我们来到晋江罗山镇上郭…  相似文献   

14.
善待文物     
“人类文化是继承的”。四年前,我曾在《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4期上讲过这样一句大白话,因为我认为这实际上好像是一个问题。我现在试着再讲两个问题,以向专家们求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50年前发表《共产党宣言》,其中讲了两个“决裂”,常令我们文物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上级的地址、姓名我知道,下级的地址、姓名我也知道,但这是我们共产党的秘密,决不能告诉你们”;“假如我有百次、千次甚至万次生命,我也要毫不保留地献给我们伟大的党……”  相似文献   

16.
我到米粮川     
我到米粮川邵燕祥《寻根》创刊号和《东方文化》1994年第5期刊载了两篇有关东干的的文章:刘迎胜先生参加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草原丝绸之路”考察后写的《寻访东干人》,郝苏民先生参加“吉尔吉斯·哈萨克共和国民俗文化田野考察”后写的《中国文化·中亚与...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陈方正研究员和副研究员沈建华女士,于1999年8月19日访问了《寻根》编辑部。饶宗颐先生精神矍铄。身体爽健,看不出已是82岁高龄的老人:敏捷的思维、幽默的话语显出学者的智。饶公一直关注《寻根》。很欣赏《寻根》努力追求文图互动、文章平实易懂的风格。说:“这是人文普及的很好尝试。《寻根》是沟通学术的桥梁。”当饶公看到《寻根》刊的“潮汕文化研究小辑”时,祖籍潮州的公他会心地笑了,兴致勃勃地询问了有关情况,说:“这组文章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8.
写剧本并无师承,写散文没有章法。临各种字帖不能成体而成自己这个样子。至于我的妻子新凤霞自幼学戏,一天学校也没有上过;却由于我的图祸,惨遭反右、文革之难成为残废;而只凭一只健康的右手竟写了300万字,出版了20本书。更由于曾受教于我的父亲吴景洲先生习画,又受到义父齐白石老人的悉心教导;在病残之后,除写文之外,画之不休,竟成为作家、画家……新凤霞未能成为“美协”会员,我也不是“书协”会员,对书画专业说来,我们两人都是“野生动物”。这是去年年底,我在筹办我们夫妇诗书画展时,应记者采访说的一段话。今年2月,我…  相似文献   

19.
德米特里·谢尔盖维奇·利哈乔夫,1906年出生于圣彼得堡。在这个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大都市,利哈乔夫度过了自己幸福快乐的童年。利哈乔夫的童年正值俄国文化史上著名的“白银时代”。“白银时代”是特指1890年至1917年,即俄国政权与苏维埃政权交接的混乱时期,俄罗斯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复兴运动时代。在这短短的近三十年间里,在俄国哲学、  相似文献   

20.
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文丛编委会邀我们编辑此书。书中所发表的先父诗作,除《寅恪先生诗存》已刊出者外.并增加了我们姐妹自“文革”后十余年来多方设法收集到的父母诗稿。编排顺序,大体上按照父母亲生前共同商定,由母亲执笔编写的诗稿目录。我们在编辑过程中,主要对某些诗因来源不同而文字略有差异者作了说明,其他基本未加注释。在父新诗集后面,附上了母亲的诗作,这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