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芦山峁是继石峁之后,在陕北地区开展的又一项重要考古发掘工作。这类区域性大型聚落遗址的存在,充分揭示出黄土高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地区之一。农牧交织地带的这些重大考古发现,能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的核心特征。一、芦山峁遗址考古发掘的初步收获芦山峁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西北侧的梁峁之上,西邻延河支流陈团沟、新尧沟。遗址整体地貌呈"山"字形,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福建古陶瓷     
福建负山面海,是中国东南地区陶瓷窑场较为密集的省份,晚唐五代时期,福建陶瓷业就十分发达,据已发现的考古资料证实,日本福冈市古代大宰府鸿昨馆遗址出土的青釉碗、施化妆土的釉下褐彩水注、青瓷盘口壶,其生产地来源于福州怀安窑。宋元时期,依窑业体系划分,陶瓷大体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建阳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二是以德化窑为代表的青白瓷器。三是以晋江磁灶窑为代表的釉下彩和绿釉器。四是以同安窑为代表的青瓷。到了明代,福建的窑业形成了晋江、九龙江流域密集分布的格局。誉为瓷都的德化县,利用瓷土资源可塑性能强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水井街酒坊遗址是近年来成都城市考古的突破性成果,也是晚近历史时期考古的重要发现,曾当选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它历经明清,延续发展至今,基本连续不断,拥有不同年代、较为完备的各类酿酒设施遗迹,并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陶瓷酒具、食具、工具等遗物,为探讨  相似文献   

4.
殷周青铜器怪异动物纹饰的意蕴●刘志荣据考古发现,青铜器最早出土于马家窑遗址,而青铜器纹饰最早出现于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纹饰渊源于石器时代。在山东日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是正反两方面均刻有兽面纹饰的石器,与殷商时青铜器上的纹饰极为相似,从中可以看...  相似文献   

5.
<正>距今3500年的武汉商代盘龙城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现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青铜时代早期城址,是长江、黄河同属华夏文明发祥地的重要见证,被专家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入选武汉市“十大城市文化名片”,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盘龙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城自1954年发现以来,经过国家、湖北省市数代文物工作  相似文献   

6.
最后的窑工     
所谓"秦砖汉瓦"的说法,使中国建窑烧砖的历史至少可以溯至秦始皇的时代。2002年11月,文物考古专家在燕山深处长城脚下发现60多座古代砖窑遗址,经考证确认为明代修建长城烧砖的窑,距今历史已经400多年。2003年1月,人们在安徽肥西县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淹没区的地下物抢救发掘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考古大会战。这次考古会战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揭开三峡的古代巴人化之谜。云阳李家坝遗址是三峡地区当时巴人的一个区域性中心聚落。这一遗址的发掘,对于我们认识古代巴化、尤其是三峡地区的古代巴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作以自己的亲身发掘经历,介绍了1997年度李家坝遗址重要考古发现的主要经过,以及这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8.
为了配合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2年度对盘龙城遗址一般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勘探工作,弄清了遗址核心保护区以外的文物分布情况;2013至2016年度对盘龙城遗址城墙及护城壕、环城壕沟、李家嘴墓葬区域、宫殿区域进行文物勘探工作,全面揭示了遗址的文化面貌及内涵,为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及施工提供了详实的科学考古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考古工作已经发掘了不计其数的各类古代遗址,但是却从未发掘过古代酒坊遗址。最近,四川省成都水井街全兴酒坊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白酒的起源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遗址发掘面积近280平方米,揭露的遗迹现象包括晾堂、酒窖、炉灶,灰坑及路基、木柱、酿酒设备基座等。其中晾堂的年代分属明代、清代和现代,制作材料包括三合土及砖两种。酒窖多呈斗状,内壁及底部采用精选的纯净黄泥填抹而成,个别酒窖经过整修、  相似文献   

10.
水井街酒坊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该遗址是第一处经过考古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发现的考古遗存最早的为明代,其次为清代,再次为现代。这种叠压关系有同志称为“酒坊三叠层”,它揭示出全兴酒生产的历史,各个时期的酿酒设施,通过这些实物史料可以探讨全兴酒的悠久历史,也可以研究酒坊各个时期的酿造工艺:为全兴酒今后  相似文献   

11.
杨盛龙 《寻根》2005,(2):25-29
新世纪之初,湘鄂渝黔接壤的湘西龙山县里耶一项重大考古发现轰动中国乃至世界。酉水河畔里耶发掘出一座战国古城,出土36000枚秦简及许多重要文物。国务院将里耶古城遗址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发现是继发现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蕴含巨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实践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文物保护单位制度及80年代以来遗址及露天博物馆、风景名胜区等的发展过程。回顾国内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践历程,本文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出发,将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实践过程划分为酝酿期、初创期、起步期、发展期四个阶段,通过梳理考古遗产从保护到利用的思路转变过程,探寻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践在不同时期的类型特点,希望能够为国内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践所有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对茂县凤仪镇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的勘探和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又有新的突破性进展,在营盘山遗址发现了下压奠基人殉坑的可能属于大型广场性质的遗迹、各种类型的房屋基础、陶窑、灶坑等现象,出土了陶质雕塑人面像等大量高规格的遗物,初步确认营盘山遗址是岷江上游地区的一处大型中心聚落,其周围还分布有十余处中小型遗址。从而为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大型中心聚落与中小型聚落的时空组合关系、地理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互动关系等提供了实物资料。营盘山居民虽以定居农耕为主要生业方式,狩猎及捕捞业也是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补充手段。围绕彩陶制作的装饰和造型艺术,尚红、人殉及猎头等习俗,是营盘山居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内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沉没于地中海底的古城堡赫拉克利恩遗址发现了一座壮观的雕塑——古埃及神像。它高19英尺,重6吨,由花岗岩制成,它是古埃及文明的写照。“这座石雕是埃及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座神像,”考古队长弗兰克·戈迪奥说。“它具有特殊重要的考古价值。”一个和风轻拂的晴朗春日,杜拉公主号考古探测船上的船员把锚链投入距埃及海岸只有4英里的地中海碧波荡漾的水中。一年前,考古队潜水员找到了位于阿布吉尔湾一带的赫拉克利恩古城遗址。考古人员从海底的残垣断壁中打捞出了那座石刻雕塑神像和一些铭文石碑。这些印证古代埃及文明的石雕作品…  相似文献   

15.
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寻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渡河上游史前考古近年来有一些新进展,发现了多处遗址,哈休遗址考古试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初步揭示了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内涵和演化序列。河源区及汇流上游区的史前遗址分布规律、时代均有差异。大渡河上游史前文化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第二阶段关系密切,为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文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大渡河上游史前先民的生业形态以粟作农业为主,尚红习俗是其精神生活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段守虹 《世界文化》2013,(3):56-56,F0003,F0004
山东日照天台山 山东省日照市天台山下有一片6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遗址,曾出土过号称蛋壳陶的龙山黑陶,也发现有最早青铜冶炼遗迹。天台山上更发现有史前先民的巨石文化遗迹,与中国历史上记载的上古时期东夷部族的活动范围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明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有它的个性、特殊风格和特征。大量考古材料表明,中国明的起源是呈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国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和成都市金沙村遗址的发现表明,殷商时期成都平原的古蜀国有着高度灿烂的古代明,三星堆遗址是古蜀王国的都城所在,金沙村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古蜀国的又一明中心。新津宝墩等六个史前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证明了古蜀明是源于川西地区,带有明显地方特征的长江上游古代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明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盘龙城遗址本体保护工程于2013年9月正式开工。在市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下,现阶段遗址保护建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目前工作进展简述如下:一、遗址内杂草及违章建筑已基本清除。对遗址宫城、城垣、古城门豁口处进行了适当修整。二、清理了大量严重破坏城墙结构的鱼塘淤泥和城址内外多处水坑洼地,为保护遗址城墙奠定了坚实基础。三、遗址内杨家湾考古发掘有序进行。目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考古工作在金沙江北岸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做了大量的田野考古调查和田野发掘工作,有许多重要的收获。其中尤以对西昌市经久乡大洋堆遗址、会理县河口乡土坑墓群、盐源县双河乡老龙头墓群三处古代化遗存的发掘意义最大。这三处古代化遗存代表着金沙江流域新发现的多种考古学化,是金沙江考古的重要发现,对于研究金沙江流域的考古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的西南部,是我国南方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址,发现于1958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汉城,平面形状为不规则的冲步形南北征纳860米、东西宽550米,城墙周长2896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东、西、南、北四面均设城门,城内分布着众多的宫室楼观、廊台阁宅基址,其中高胡坪甲组宫殿建筑群由主殿、侧殿、前庭、后院、东西厢房、各式配房、回廊、天井和浴池等组成,房基下发现精心理设的规格大小不同的供水排水管道,在倒塌殿墙上发现刷白石灰并绘制有彩画的遗迹,说明当时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