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者们断言,历史上没有过类似的情况:十八世纪初,有六万多俄国人被迫离开祖国。他们的后裔回到俄罗斯以后,至今原封不动地保留着他们祖先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文化比较学是一门庞大的学问。既然文化包罗万象,文化比较也就涉及方方面面,比如体育。一个令人惊奇的发现是:比较西方文明史来说,东方文明史中缺少体育的观念和精神。甚至我在想,为什么在古老的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没有过古希腊那样的体育竞技大会——奥林匹亚?和西方一样,中国有过自己的政治、军事、哲学、伦理、艺术、各种节庆祭祀仪式和民俗。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聚众讲学时,孔子也在收取门徒的“束修”;当亚历山大和恺撒东征西讨,扩大自己的疆域时;秦始皇也在南驰北骋,建立自己的帝国。真的,为什么我们没有过奥林匹亚?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是交际中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之一。不同语言的亲属称谓作为各自民族文化的积淀物,均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亲属称谓所具民族文化特征的系统阐释,对比分析,揭示两者的文化差异,从而明确对外汉语亲属称谓教学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泰 《华夏文化》2006,(3):36-37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汉语又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汉语的发展,同时,汉语又影响着汉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在实际汉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运用、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汉语所负载的文化涵义以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汉语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医典籍向世界推广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是翻译,而翻译的关键是这些文献中隐喻性语言的解读。中医典籍语言最大特点是"取象比类",也就是隐喻性,中医典籍语言中暗设概念隐喻尤其是情感隐喻,而这没有得到阐释者和翻译者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倡导中医典籍文化要走出去,首先解决中医典籍文本语言的解读之困——较准确理解中医典籍语言里的各种概念隐喻和情感隐喻,以便更好地为翻译中医典籍文化的二语译者提供准确理解典籍的认知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城里生活了一些年头,但留存在记忆里的却是乡村的物事而城里的事情几乎是一片空白。任我怎么努力回忆,那里面就是没有存翻多少信息。即使去翻看日历.脑子里想到的依旧是乡下的情景.就好像我在城里白过了一样.我因而明白了,乡村是活的.城市是死的。尽管城市里有漂亮的楼房、繁华的商店和丰富的化生活.但城里却没有时间观念、城里没有四季.有的只是昼夜的轮回;城里没有时间,  相似文献   

7.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不同文化的诠释.传统观念中,翻译对文化的忠实与叛逆是各有其理,却又相互矛盾的.事实上,忠实与叛逆的结合需要有"度"作为衡量标准.只有在考虑客观文化条件和译文读者倾向性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才能把握好翻译对文化忠实与叛逆的度的问题,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与代码。从某种语言入手,去研究这种语言和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群体或社会区间的文化,是  相似文献   

9.
语言年俗是以语言要素、语言形式为本体所生成并承载的民俗文化现象。作为中国人辞旧迎新的贺岁活动,传统语言年俗凝聚了喜庆团圆的美好寓意,也是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而近年来兴起的"年度汉语盘点"活动,也逐渐形成了具备特定模式的新时期语言年俗,并因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成为了影响广泛的大众语言文化现象。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以近年来"年度汉语盘点"评选的词语作为研究材料,分析其语言形式和文化属性,揭示新语言年俗中蕴涵的语言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播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孔子学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强对这一文化平台的研究和建设,尤其是研究其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跨文化交际中"第三文化"理论的研究,该理论也能反哺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人们用身体的舞动,诉说着内心的喜怒哀乐。舞蹈无文字障碍,是人类心灵沟通、相互交流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劳作方式,产生出千姿百态的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将使你领悟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奇异。舞蹈向你展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风采。舞蹈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大理舞蹈在舞蹈的历程轨迹中变化发展着。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同英语谚语一样,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具有一定哲学道理和思想依据的、精炼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行为动作、风土人情、自然景物,都曾被人以文字的形式浓缩在中英成语或谚语当中,诠释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本文将着重对成语当中的动物形象进行研究,并通过中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比较,对其因历史、地域、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具体形象的不同表达进行阐释。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希望从文化对比和分析的角度,为从事中英文语言和风俗文化学习与研究的学生找到较为贴近生活的突破口,使之更透彻地理解中西方风俗文化和思想认知上的区别。从而引导语言翻译和文化传播在更科学有效的途径中进行,使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精准,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更高效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与汉民族思维之文化通观申小龙语言是以特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中概念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需要有语言形式的"包裹"才能巩固下来,人的认识才能推进,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必然深刻影响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在世界各大语言体系中,汉语具...  相似文献   

14.
一种地域文化必有其别于其他文化的特色符号,四川方言和川剧就是四川地域文化的两个重要符号表征。二者同为四川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四川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四川方言可以认识川剧文化乃至四川文化。在川剧文化中,四川方言是富有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其说多唱少、浓郁的地域性和生活气息、以及诙谐幽默等可以说是川剧在语言上的亮色。不仅如此,川剧中的四川方言还折射着四川文化的方方面面。四川社会生活的民俗风情,四川人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语言风格等,都可以借助川剧及其语言得到全景展示。  相似文献   

15.
安瑞 《华夏文化》2001,(2):13-15
一、语言是一个民族除体态特征外一个显著的外在特征。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极为特殊的内容。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方言冗杂,人们难以交流。有时同县人的语言也有障碍,甚至相邻两座山上的居民,一河之隔的居民语言都不能相通。这样便有统一方言语音、使用民族共同语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正祖母做了凯莉最爱吃的烤鸡和蛤蜊蒸蛋,凯莉却似乎并没有什么食欲,她坐在餐桌前,甚至连餐具都没有动一下。"亲爱的,发生了什么事情?"祖母放下叉子问。听到祖母的问话,凯莉的嘴角快速抽动了几下,几乎要哭出来了:"我遇到了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凯莉告诉祖母,下周她要主持班会,从策划到组织到实施全部都由她来负责。这对于她来说,几乎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因一位中学历史教师上课而起。一年前,笔者曾观摩南宁市一所中学历史教师的公开课。在课上,那位教师为了讲解汉代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秦始皇吃过葡萄没有?老师的答案当然是没有。后来,我查找这位老师所凭借的依据,发现这个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知识竞赛中也提出过,答案当然也是没有。中央电视台影响之大,不须细说。近年已有不少老师采纳这种观点。如  相似文献   

18.
一说起“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文明”。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就是识字撰文,其实不然。从1871年至1951年间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作过164条定义,时至今日,没有一条被世人所共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观念形态和不同的文化。一般“文化偏在内,属于精神方面。文明偏在外,属于物质方面”(《中国文化史导论》)。“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科技进步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这是理解文化与文明区别的重要尺度之一。哲学的基础是文化,而文化的基础是经济,无论那个时代的文化,都必须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相适应。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9.
"文化"小议     
一说起"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文明".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就是识字撰文,其实不然.从1871年至1951年间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作过164条定义,时至今日,没有一条被世人所共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观念形态和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地中海幅员辽阔、气候宜人、景色秀丽,被誉为是镶嵌在欧亚非大陆中间的一块蓝色宝石。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和人民自古至今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了特有的崇尚自然、享乐自然的“天性”。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更是将地中海人的这种天性敷上了神秘而浓郁的色彩。今天的地中海以及周边辽阔的疆域不仅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圣地”,还是传播自然文化的“天堂”。虽然地中海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语言和历史,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民俗特色和风情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