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中外文化交流》2010,(7):90-96
启动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 由中国文化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于6月18~25日在北京和上海两地隆重举办。"阿拉伯艺术节"是为落实《中阿合作论坛宣言》及《中阿合作论坛行动计划》纲领,加强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而创办的综合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2006年,为配合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在京召开,中国文化部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共同于北京举办首届"阿拉伯艺术节";之后,"阿拉伯艺术节"作为中阿合作论坛一项机制化的活动,成为双方文化交流新的平台和亮点。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书法艺术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对阿拉伯书法艺术深入研究,会为我们提供理解不同文化的途径,消除中阿两大民族文化上的陌生感。阿拉伯书法家在书法领域的天赋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门艺术令他们引以为自豪。在阿拉伯国家的各种建筑物上,各种颜色的石头巧妙地镶嵌在一起,构成精美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3.
也门,阿拉伯古文明摇篮之一;其首都萨那“阿拉伯明珠”是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诞生地。2009年5月,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应也门文化部的邀请,中国选派郭红松、金亭亭、赵蘅等3位中国艺术家出席“第二届萨那国际造型艺术论坛”,他们携带的13幅充满时代感与中国元素的油画.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丙戌仲夏的夜晚,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剧场,一派神秘之中寓意欢乐、洋溢阿拉伯风情的“笙歌燕舞”为这座“石头城”平添一道风景。由文化部、外交部和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阿拉伯艺术节南京分会场于6月27日在此开幕。“阿拉伯艺术节”是22个阿拉伯国家首次在中国联合举办的大型艺术节,也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阿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艺术节的主会场设在北京,南京作为惟一分会场举办有多场阿拉伯歌舞艺术表演,集中展现阿拉伯国家传统歌舞和当代歌舞艺术的魅力。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江苏省长梁保华、文化部赵…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明。中阿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1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友好使者张骞不畏艰险,两度出使西域,到达阿拉伯地区,为推动中阿文化和贸易的交流做出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开凿于3世纪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广州的阿曼苏哈尔号纪念碑,仍然屹立当年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两个文明之间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6.
中国阿拉伯文化泰斗纳忠,可是“通海的儿子”。尽力而为,奋斗不止,甚于殉道者鲜血的学者墨汁.终于让他以对阿拉伯语言与文化非同寻常的广博知识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屈沙迦阿拉伯文化大奖,肯定了他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大量著述.特别是有关阿拉伯历史著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陈宇 《世界文化》2009,(12):48-49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诸仲文化中是比较晚出现的一种形态。阿拔斯朝(750年~1258年)早期,阿拉伯文化臻于鼎盛。其空间范围西起北非西端和西班牙,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里海和高加索山,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其中,中东是主体区域。阿拉伯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像两条友谊的纽带,将中世纪竞放异彩的东人两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联系在一起。在长达二千多年的中阿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丰富多采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传入中国。中国对阿位伯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890年一1948年,1949年一1977年,1978年至今,每个时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三个时期相互衔接,依次递进。特别是自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阿拉伯文学翻译活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中国学者对阿拉伯文学…  相似文献   

9.
根据阿拉伯“文化之都”计划,2004年12月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文化部长第四次伊斯兰大会通过了挑选伊斯兰城市举办文化节的想法,每年遴选两个城市,一个是阿拉伯城市,另一个是伊斯兰世界的城市作为伊斯兰文化之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中国美术馆共同承办的《意会中国——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精品展》2014年9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丁伟,19个阿拉伯国家的文化部长(大臣)、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文化官员、驻华使节及首都各界群众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1.
宋德发 《世界文化》2008,(11):44-45
Venerable背后的故事 英文Venerable,意为德高望重的,其词源是Venus,即罗马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维纳斯在希腊神话中名为阿弗洛狄忒——Aphmdite,其本意为肉欲。因此,Venerable这个词传递出多种文化信息。首先,爱情在古希腊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们看来,恋爱的人是“德高望重”的,而不恋爱的人则是“不得好死”的,比如阿都尼斯因为拒绝爱神的求爱,被一头野牛活活顶死;  相似文献   

12.
蔡武出席“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并主旨发言 2013年11月24日,“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的高级别官员率团参会。印尼总统苏希洛出席论坛的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13,(6):92-92
2013年5月14日,“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应中国文化部邀请,来自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16国的文化代表团出席了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深化务实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4.
10月28~29日,由江苏省文化厅主办,南通市文化局承办的长三角地区文化人才论坛在南通举行。开幕式由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主持。文化部、南通市的领导以及来自文化部人事司、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以及江苏、浙江、上海近30个市、区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等80余人出席开幕式。论坛以文化人才与文化繁荣为主题,旨在从当代国际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生态环境全局来展望文化队伍的建设前景,以理论结合实践的视角,切实剖析现状,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文化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赵克仁 《世界文化》2007,(12):30-31
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现存最完好的阿拉伯式宫殿。这座宫殿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北部的格拉纳达,处在格拉纳达城东南山地外围一个丘陵起伏的台地上。“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的意思。它表明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红宫”。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伊斯兰建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堪称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品。目前学术界对这座宫殿的介绍多于分析,有鉴于此,笔者拟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蕴涵等视角对这座千年古堡进行解读,发掘它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9月下旬,由中国文化部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厅、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承办的“中国文化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文化节”活动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赴阿拉伯国家预展。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文化部外联局局长丁伟、福建省文化厅黄启章厅长、泉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郑道溪以及22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有关新闻单位及各界人士出席发布仪式并参观预展。该展将于12月赴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正式展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海丝”文化与伊斯兰文化长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回眸千年,泉州曾…  相似文献   

17.
尼日利亚的文化史虽可回溯至2000多年前,但其较为近代的历史却与外来文化交融在一起。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和欧洲的基督教文化,都对尼日利亚这个曾有“黑非洲文化摇篮”美誉的文化形态产生过极大影响。因此,早于外来文化入侵而在本土形成其自身文化征貌的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明,就成为世人认识和分析具有真正本土特色文化形态的首要途径和必要手段。作为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化之一,贝宁文化在时间上是最晚产生的一个。因而,它在艺术形态上的技艺水准较之早期艺术则更为细致入微,其审美原则也更易为今人所认同和接受。然而,这一艺术…  相似文献   

18.
“乌兹别克斯坦文化艺术论坛基金会”享有国际盛名。该基金会创立的最初目的,是对外传播乌兹别克民族文化。目前,基金会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外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活动。基金会实施的项目具全国性意义,并逐步创立新的机构和组织,其所举办的各项活动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05,(1):68-75
综述 2003年10月19日上海举行首届“长江三角洲文化合作与发展论坛”后,长三角地区文化合作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04年,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在推进长三角地区文化合作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产生了明显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刚刚在京结束的“中非文化部长论坛”,便在西非结出了交流合作的硕果。9月11~29日,上海文化艺术交流团一行27人远渡重洋,踏上神秘的西非大地,在多哥、佛得角和塞纳加尔3国举办了6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此次访演由中国文化部与中国驻所在国大使馆主办,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承办,整个活动向西非民众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及海派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