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嵇康常以《养生论》来标举其个性,然而从他的养生中来看却有很多是有悖于此道的。《养生论》的产生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因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均与之不符,不难发现在《养生论》之后,所隐藏的是狂傲与峻直,这才是他真正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他是医学家和药学家,在养生方面也很有心得,他写的《卫生歌》、《养生铭》、《摄养论》被历朝历代养生者奉为经典。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指出,老人养生宜三少: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  相似文献   

3.
论嵇康音乐艺术理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现代美学作为审视角度,梳理与研究了嵇康的音乐艺术思想。论文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集中地表现了魏晋时期音乐艺术美学思想,由传统儒家功利实用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注重个人内心情感体验,以及尊重音乐艺术自身特殊规律的审美倾向。本文共分四部分,即嵇康的艺术人生倾向;《声无哀乐论》与养生论;以“心”为乐之体,以“声”为乐之“用”;“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相似文献   

4.
嵇康 克服养生五难 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试图详细考察《心雕龙》中的“养气”说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本认为,《心》的“养气”说与由孟子“知言养气”而来的气说完全不同,它不是从精神方面而是从生理方面立论的;《养气》篇的基本宗旨是创作过程应该因任自然而不要强作妄为;这种以无为论养气的主张,显然受到王弼、郭象等玄学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以及嵇康“养生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玄学的核心是有无本末的本体论,言意之辩的思维方法,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在理论体系形成以后,又用该理论去考察解决如“养生”、“声无哀乐”等问题。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正是这样一种体现,它运用了玄学的言意之辩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乐之本体的问题。本主要就《声无哀乐论》与玄学的言意之辩思维方式的联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中古玄学清谈的热门话题中,“养生”与“声无哀乐”这两个题目是由嵇康率先提出来的。《养生论》全面论述了嵇康的人生哲学,其不过问政治、坚决不肯出仕等可以由此得到解释,此论中关于养生长寿之道的意见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声无哀乐论》高度重视欣赏者的主体性,将传统观念加在纯音乐上的教化负担予以剥离,批评前人有关音声接受方面的某些记载乃是故神其说,并明确指出讨论问题应当首先明其“自然之理”,对经典中的“俗儒妄记”应当用清明的理性加以分析而不能迷信,表现了一位大思想家的丰采。  相似文献   

8.
向秀的《庄子注》早已散佚,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就只有他的《闻笛赋》和《难养生论》。《闻笛赋》是一篇文学作品,篇幅很短,几乎没有什么哲学价值,这一点早为学界所公认。《难养生论》的理论价值稍高一些,但却不能视为向秀的哲学作品。它所概括的只是当时的一些流行看法,其目的乃在给嵇康的理论阐发提供一个平台。目前学术界普遍将它作为向秀的重要理论著作加以引用,这是很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的形成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和贡献进行了考察。认为此《汤液经法》为出自东汉时期黄老道神仙方士之手的医学著作;其医学宗旨和重要内容在于服食补益和养生延年,体现了道家道教重生养生的思想,并对《伤寒杂病论》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达生》认为生命是形、精的结合,养生包括养形和养精两个方面。但在形、神二者中,神重于形,养神重于养形。“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的原因在于“神全”,“神全”则“形全”,可以不受外物伤害而得长生。《达生》篇的生死观、生命观和养生论都与《庄子》内篇不同,而与《管子四篇》相似,是受黄老学派影响的庄子后学所作。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一部内容相当丰富的中医学重要典籍,在古代四部著名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中,《内经》居于首位,它奠定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基础,同时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综观《素问》、《灵枢》各篇,其中三十余篇述及养生保健,可以说《内经》是集古代养生之大成。这颗人类养生学上的摧灿明珠,对人类今天的养生保健,尤其是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养生保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认知人体的衰老现象和原因人之生,经历了生长、发育、壮大以至衰老死亡的过程。对于人体衰老的原因,内经作了详细的阐述。首先,《上古天真论》说到:…  相似文献   

12.
无为与养气——《文心雕龙》“养气”说与魏晋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详细考察《文心雕龙》中的“养气”说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本文认为 ,《文心》的“养气”说与由孟子“知言养气”而来的文气说完全不同 ,它不是从精神方面而是从生理方面立论的 ;《养气》篇的基本宗旨是创作过程应该因任自然而不要强作妄为 ;这种以无为论养气的主张 ,显然受到王弼、郭象等玄学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以及嵇康“养生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六气法,是养生技术中重要的行气术,是以炼呼为主,配合默念字音,结合脏腑,保健养生,祛除病邪的一种吐纳法。《养性延命录·服气经》与《养性延命录·明医论》中的"六气"法,言语简明,借由疗疾功效与病症之间的对应,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很有可能《明医论》之"六气"由《服气经》之"六气"发展而来。《养性延命录》《胎息秘要歌诀》《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嵩山太无先生气经》所言"六气法",其主要功能都在于疗病治愈。《四气摄生图》中,"六气法"与四季有着较为明确的对应关系,并将"六气"理法完全确定下来。对"六气法"进行探究,具有文献价值和养生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吕氏春秋》的美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体现出战国晚期儒道美育思想的会通、合流倾向,而道家以尊重人的自然生命为主旨的养生学说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吕氏春秋》美育思想以“乐”论为中心,在音乐本体论方面主要受道家宇宙本体论影响,具有纯艺术论倾向;在音乐的政治、道德教化功能方面则吸收了儒家礼乐教化的美育现;在音乐的审美心理及其与个体养生的关系等问题上,主要以道家养生学说为主体同时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乐”论观,并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耀全  王艳红 《教师》2010,(15):119-1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儒道两家养生思想进行分析研究,“社会本位论”的儒家养生思想以为社会服务为养生的最高目标;“个人本位论”的道家养生则更注重个体人的生存状态,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嵇康一生有不少矛盾的表现,他本质上是一位养生主义者。追求思想和人身的自由,以及健康和长寿,因此他不肯当官,也不愿意出事其他政治活动;他两次拒绝司马氏的征召,并非政治上的表态,而是为了养生。了解嵇康其人最重要的文献是他的《养生论》,其养生长寿之道归纳为一个字,就是"和"。  相似文献   

17.
比较《道德经》与《圣经》养生思想,发现《圣经》归属于宗教的范畴,贯穿《圣经》中的养生思想是正确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经》归属于哲学的范畴,诉诸于心灵或理性,从养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柔弱处上、培养德行等。  相似文献   

18.
向秀的《庄子注》应作于竹林时期,它以宇宙本体的不生不化和万物的自生自化思想为依据,强调圣人的无作无为,突出万物的个性,带有明显的个性解放色彩,在情感基调上与嵇康的“自然论”思想可谓如出一辙。长期以来我们所以一直将它与郭象的《庄子注》夹缠在一起,弄不清二者的同与异,除了它的严重散佚外,对它的撰写时间以及向秀《难养生论》的双簧性质一直迟迟未能给予认定,无疑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读《中国文化走向论》杨宗平田秉锷《中国文化走向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以下简称《走向论》)九章十八万言,以“文化如风”(本文引文全部引自《走向论》)开篇,从《风赋》说起,纵横比较,上下求索,对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与浸润进行了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养生之道”.所谓“养生”就是自觉运用保健知识和经验,以求人之健康长寿;养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即为“养生之道”.我国论述养生之道的著作甚多,可谓汗牛充栋.伟大的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对养生之道也很重视,《论语》中就多处谈论过这方面的问题.就这点来说,今天的教师也需要向“先师”孔子学习,重视并学点养生之道.三国时代的嵇康写了一部书《养生论》,书中写道:“善养生者……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