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爱     
屈指一算,母亲已40岁出头了,辛苦的皱纹早早爬满了她的额兴。岁月的痕迹留在了她的脸上,也留在了我的心里,我深深知道母亲为我付出的艰辛,她对我的爱胜似春天般温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发起了高烧,感觉头疼得快要裂开了,眉毛拧成了疙瘩,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上滚落。我的呻吟使母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顾一切地背起我冲进了雨幕中。  相似文献   

2.
婆婆     
嫁给老公之前他告诉我,他妈是全天下最好的母亲。我不以为然,所有人都会以为自己的母亲是全天下最美丽的母亲。我的母亲也是一样啊,她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贝,即使我非要留在北方嫁给宇,她虽然一万个不愿意,怕我不适应北方的气  相似文献   

3.
读懂母亲     
母亲不是那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从小时候起,我是不怎么喜欢母亲的,我总以为,母亲给予弟弟的爱远远超过给予我的,虽然年幼的弟弟常常遭受母亲的责骂和痛打。母亲为了这个家,长年奔波在外,只让我和弟弟两人孤零零地留在家里。慢慢的,我觉得我已经淡忘了母亲,只有在雷雨交加的日子,我才会想起母亲的怀抱。随着我一点儿一点儿大起来,母亲在家的日子,我总是因为种种原因和她赌气、拌嘴。后来,我想,我跟母亲的性格其实是很相像的——母亲遗传给了我她的倔强。我冷冷地看着母亲,不和她说话,甚至在我特别痛苦、特别困难的时候。因为我和母亲之…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并不喜欢父亲,不管他如何迁就我,而我,总要在心底生出一种厌恶。 父亲和母亲不和,他们一直分居。父亲热爱他的土地,始终固执地留在山中。而母亲却嫌父亲没志向,她也受不了大山里的艰苦,便带着我,来到城里,过起了她向往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写给母亲     
家住县城,常想回乡下看看母亲。母亲那一生的艰辛,让我这一生受用不尽。母亲从小就不知双亲,她是被父母丢在雪地上的弃婴。被人捡起,还转了两三个家庭……她常跟我提起幼年的不幸,我只有静静地倾听,默不作声,但那景那情,我早已铭记于心。母亲年过六旬,还在田间耕耘,我坚决不让她再去折腾。我要用我的辛勤,让她安享生活的温馨。我发誓:此世此生,我一定好好报答母亲。十年苦读,我终于跳出农门。但我的心我的根,永远留在农村。写给母亲@周礼华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眼睛     
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有一双美丽的眼睛,闪耀着母性的智慧的光辉。柔柔的覆盖着我,伴我前行。那便是我的启蒙老师周慧敏的眼睛。我上小学那一年,老师刚做母亲,年轻而美丽;如今,她怀里的小女孩也早已做了母亲,而留在我记忆中  相似文献   

7.
朋友国二的女儿本来很乖巧。放了学像小鸟一样吱吱喳喳跟母亲讲个不停。现在突然放学不立刻回家,留在学校做功课,回来后洗过澡就不再出房门.与母亲面对面时眼睛也避免跟母亲接触。朋友慌了,暗中查访。女儿的确是留在学校读书,并没有交男朋友.但是整个行为都不对劲,连星期天都说要去图书馆念书,她非常忧心,跑来找我。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生日     
周礼 《家长》2011,(11):44-45
十几年前,大姐和我先后参加了工作,离开了家乡,然后在异地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从此,我们一家人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我在一方,大姐在一方,母亲在一方。我和大姐都曾想接母亲与自己同住,但固执的母亲留恋家乡的一草一木,坚持要一个人留在老家。我们明白,家乡是母亲的根,在母亲的意识里,那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家。我们无法说服母亲,只能每月多给母亲寄些生活费。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生日     
十几年前,大姐和我先后参加了工作,离开了家乡,然后在异乡成家立业,结婚育子。从此,我们一家人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我在一方,大姐在一方,母亲在一方。我和大姐都曾想接母亲与自己同住,但固执的母亲就是放不下家乡的一草一木,坚持要一个人留在老家。我们明白家乡是母亲的根,在母亲的意识里,那才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家。我们无法说服母亲,只能每月多给母亲寄些生活费。转眼间,母亲六十大寿临近,我和大  相似文献   

10.
<正>我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山区农村妇女,一生为生计奔波,为养家活口辛劳,虽然还不满80岁,却已一脸苍桑,走路蹒跚。20年前,因为父亲过早的撒手寰宇,我并将她从乡下接进了小城。开始,她觉得乡下人低城里人一等,很不情愿跟周围的人交住。于是,她就呆在家中时常跟孩子逗乐,得到些许乐趣。可后来孩子入托进园了,她便无所事事难以适从,闹着要回乡下老家与弟弟同住。近些年,乡下老家也富裕了,同样吃穿不愁,而且弟弟及弟媳都很有孝心,母亲回去自然有好日子过。可我不舍得让母亲回去,只想让她跟我及我的家人朝夕相伴,时常看看她那慈祥和善的脸,即便没有能力让她比其他老人活得更好,我也需要把她留在身边,尽一份孝心。  相似文献   

11.
张艺元 《辅导员》2009,(13):61-61
在房屋倒塌的一瞬间,一位母亲把她的孩子放在自己的胸下,当救援官兵赶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没有呼吸了,但是,她身下的孩子得救了。因为有母亲身体的庇护,婴儿毫发无损,还在安详地睡着,她那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一部手机留在了婴儿的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  相似文献   

12.
生活的味道     
正外婆病了,病得很严重。母亲陪外婆去广州求医,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从母亲的眼泪和那几张白纸黑字斩钉截铁不容更改的诊断书中,我知道,外婆留在人间的时间不多了,她已如晚秋的寒蝉。那段日子,生活已不再是生活。它化开了糖衣的外表,让我舔舐到莲心一般的苦涩。  相似文献   

13.
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朴实.她比所有普通人更普通.人总是容易把眼睛盯在别处,而忽视眼前的.于是.便也容易失去弥足珍贵的.希望我的觉醒不会太晚. 我们家除了母亲.谁都出去旅游过.每次全家出游,母亲都会一个人留在家里,有时我随口说:"妈,一起去吧!"母亲就会说:"我不去.我走了猪怎么办?没人看家……去吧!你们快去!"听母亲这么说,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扔下母亲,出去观光去了.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居然把这当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14.
每年这个时候,黃昏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云朵,和风轻轻吹来,我思念母亲。留在记忆中的是我七岁时,我母亲40周岁生日的夜晚,她带我到外面,站在月亮底下,月亮把花园的每一个角落照得亮晶晶。“透过这些看过去,”我母亲说道,递给哦一副望远镜。“你看到那最红的部份吗?那是安宁之海。而旁边蓝色的影子呢?那是暴  相似文献   

15.
记忆于心     
正我相信,记忆是永不会丧失的,即便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看似在丧失——因为记忆更多是留在心里,而不是脑海中。那时候,我44岁的丈夫埃德一步步向死神靠近,同时,我母亲也在一点点地丧失记忆。埃德得了肺癌,而母亲的大脑则因肿瘤而变得记忆混乱。她忘记了怎样开车,不记得自己是否吃过饭,也忘了哪些家庭成员已不在人世——包括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6.
飘逝的雪花     
漫天飞舞的雪花,飘然来到我身边,没有哀愁和忧怨,只是轻轻地带来一串问候挂在耳梢,落在我的心尖。往事愈来愈清晰。雪花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人们总说不俗的她有一个俗气的名字。是啊,留在我印象最深处的不正是她清秀、温婉、文静的印象吗? 18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夜晚送来了雪花,却无情地夺去了她的母亲。她成了一片清冷的雪花。比她大一个月的我同样降生在那个山村,但很幸运地  相似文献   

17.
母亲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怪得很,还是在梦中常常见到,而且是那样清晰,母亲一如既往地绽开着皱纹纵横的笑容向我说着什么。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系在一起,并不因为生命的结束而终止。在母亲的晚年,曾经得过一场幻听式的精神分裂症的大病,把她和我都折腾得不轻。记得那一年母亲终于大病初愈了,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留在学校里教书。好几年一直躺在病床上,母亲消瘦了许多,体力明显不支,但总算可以不再吃药,我和母亲都舒了一口气。记不得是从哪一天清早开始,我忽然被外屋的动静弄醒,竟有些害怕。因为母亲以前得的是幻听式的精神分裂症,常常…  相似文献   

18.
再次读到那首小诗的时候,心,很久地被留在纸页上,苍凉的泪流了一脸。 那是雷平阳的《背着母亲上高山》,是写将母亲背到高高的山巅,引她俯瞰“她困顿了一生的地盘”,“河是小河,路是小路,屋是小屋,命是小命,顺着天空往下看.母亲没找到她刚栽下的那些青菜”……  相似文献   

19.
很久以前读过一篇文章,一直留在脑海里。文章描述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在海边玩耍,母亲望着孩子流连忘返的身影,在心中暗自祈祷: 让迈克流连吧,我们都应学会流连,最重要的是,我要记得,迈克穿着蓝布裤子,站在水坑边的身影。他沉迷在充满神奇与敬畏的境地中,非我所能及。  相似文献   

20.
母亲     
母亲的腰弯了, 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母亲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母亲的皱纹深了, 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母亲老了, 她把年轻的心灵给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