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女子篮球运动员16PF常模标定及人格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部分女子篮球运动员16PF人格因素测试结果研究得出女子篮球运动员与全国成人女子在16种人格特征比较中有多项存在着显著差异,反映了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独特性;女子篮球运动员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高,希望成就超过普通人;运动健将与一般运动员相比,有5种人格特征存在差异,其中,稳定性、恃强性等因素差异显著,运动健将具有比赛所必需的人格心理优势;成为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需要通过多年努力,最佳运动年龄阶段在23~27岁。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河南省体育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进行测查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体育大学生人格特征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人格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河南省体育大学生乐群性、敢为性、世故性、独立性等人格特征与专业间有显相关;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体育大学生在某些人格特征上存在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运用心理测验法对辽宁省21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的体育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5027名本、专科学生进行了人格特征、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兴趣特征、自我意识、适应环境的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恋爱观等8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结果表明:辽宁省体育大学生在人格特征、自我意识、兴趣品质、意志品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特征。在体育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比较中发现,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普通大学生。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组别的辽宁省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比较结果表明:男生优于女生;一、四年级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二、三年级则相对较差;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城审与乡村学生心理存在差异并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木研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及其对照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来自专业队运动员)和普通专业学生进行人格素质测量,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体育教育过程与人格素质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体育与人格发展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体育专业四种典型类型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卡特尔16PF量表为测试工具,以高校224名体育专业学生为对象,探讨体育专业不同学习类型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学习类型的体育专业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理论成绩和术科成绩都较优秀的体育专业学生突出的人格品质有乐群性、聪慧性、有恒性、敢为性和自律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试量表和体育行为程度调查表对山东省5所高校901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通过体育行为程度高低与人格因素关联性的调查研究,为今后高校体育开展更为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以不断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总体上推动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但不利于个别人格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熊明生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93-194,199
本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与《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柔道运动员男 2 8人 ,女 32人共 6 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角色类型柔道运动员在 16种人格因素中有 7种因素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有 2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这与以往不同性别间人格特征差异的调查结果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周军  徐晖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2):106-107,112
体育凝聚了人类竞争、创新、奋发向上的卓越品质,并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积极的人格教育因素。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社会化过程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最直观的社会化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学生健康人格素质的培养和形成进行了具有一定意义的建设性论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心理测量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普通专业及其一、三两个年级层次的6组被试(共904人)的人格特征及其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专业和不同受教育年限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差异,以及体育教育、运动竞技对学生人特征质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学体育理论课教材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体育理论教材的改革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大学体育理论教材改革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辅于访谈法和资料法,指出并分析了原有体育理论教材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编写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体育理论教材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2.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体育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相混淆的现象,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出发,从分析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确认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出体育教学目标最终应落脚于身体素质类、技术与技能类和体育知识类之上,并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人文性教化与终身体育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扩招后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高校扩招后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从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向“健康第一”的教学观念转变,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对策,以适应我国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宁雷 《体育与科学》2004,25(6):85-87
为了使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体育,加强大学生人文体育的素养,全面推进高校的素质教育,丰富人文奥运的内涵,通过对辽宁省8所高校体育教学人文教育现状的调查,提出构建高校人文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议方案。在高校中应鼓励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选修课资源,开设有关体育人文的通识选修课程及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讲座,丰富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以加强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开设定向运动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培养都将产生全面而积极的影响,从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为定向运动列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情感因素是影响体育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已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不多,运动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习惯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高校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对高校公体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教育进行渗透性阐述,以正确审视高校体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掌握一到二项运动技能,是培养大学生身材素质的重要课程,但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本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分析,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融入“靶向教学”改革理念,以期待解决目前大学体育课程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生体育态度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国大学生体育态度的结构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大学生体育态度差异,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原因,找出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典型组合型式及特点,从而找出相应发展大学生积极体育态度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演绎法,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指出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必须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相适应,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是: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为育为方向,并提出了落实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