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产业密切相关。本文利用1986--2006年GDP与能源消费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时甘肃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1980-2009年间甘肃省公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甘肃省公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运输通道的不畅通.在1980-2009年间,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为2.3404,且公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择甘肃省1978-2016年的数据对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协整检验以及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在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但是城镇化水平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甘肃省2000-2010年GDP的增长率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率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探讨了具体的居民消费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消费支出类型也不完全相同.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甘肃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个区域科技经济系统来讲,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依据甘肃省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科技投入各个指标与甘肃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R&D经费支出、科技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均有正相关关系,而研发经费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科研机构的研发经费投入作用最明显,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甘肃今后科技投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索罗模型的哈罗德中性为基础,对甘肃省1978-2010年的经济增长方式、物质资本水平做计量分析。通过测算实际经济指标估计出长期的均衡趋势,并以此测算出甘肃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明甘肃省的经济增长质量及科技进步水平,进而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运用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面板数据,对影响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地方政府行为和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经济增长与投资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与投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甘肃省1978-2005年经济增长和投资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的具体关系,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文章利用邓聚龙创建的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甘肃省旅游产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甘肃省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近年来农村人口对于旅游产业和配套设施的带动作用凸显,开始强于城镇居民的带动作用;入境旅游人数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性最大。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旅游配套实施和管理机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冕  陈兴鹏  杨福霞 《资源科学》2010,32(2):359-365
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不仅是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案例,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进而运用结构分解模型,对比分析了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GDP与能耗总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促进甘肃省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变动对全省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份额较小;对能源强度降低贡献较大的为第二产业的效率份额与结构份额,而第三产业结构份额对能源强度降低的贡献为负。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优化、关键技术推进、能源结构优化三个角度提出了甘肃省能源经济系统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主要是通过计算,来研究科技进步因素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进行相关结果的解释与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甘肃省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增长速度方程的测算,我们发现科技进步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不断上涨的,尤其是1999年以后,科技进步对该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攀升,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2.
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作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研究的主流理论,在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污染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干旱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区,它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规律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区别。选取干旱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的甘肃省GDP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数据,采用抛物线模型分析和检验,证明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是存在的。针对干旱地区环境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主要是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环境监督执法等。  相似文献   

13.
分析各种因素(投入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是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总量生产函数和HP滤波方法,对1978-2004年间甘肃产出与投入进行了计量分析,测算了甘肃省全要素生产率及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就业、潜在产出和能力实现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馨之 《软科学》2001,15(5):81-84
甘肃省农业在面临人口增长,粮耕面积增长空间日益狭窄的形势下,粮食生产能否满足人民需求的问题值得探讨。结合甘肃省的粮食生产状况及人口发展状况来研究甘肃省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甘肃省2000~2006年制造业①中20个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甘肃省制造业集聚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西北地区20个制造业行业中多数行业发展对集聚度的变动高度敏感,以重工业最为显著。同时,部分行业的集聚度明显偏低,严重阻碍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面对经济工作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今年,甘肃省科技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力度,强化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把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全省科技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特别是在开展农业新科技  相似文献   

17.
告读者     
在中共甘肃省委和省政府的关怀下,《科学·经济·社会》杂志1983年试刊以来,受到国内各界读者的热情支持与广泛欢迎。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1984年起,本刊改由甘肃省科学学研究会、甘肃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这两个研究会的挂靠单位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兰州大学联合主办。本刊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经费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三项费用以及科学事业费四个科技因素,根据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这四个科技因素在这个时间段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关联度。结论表明,所选科技四个因素对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正相关关系,且以经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最大,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通过整理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甘肃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很大,中心地区和河西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河东地区产业结构处于低水平阶段;结合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进行分析发现,各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体比重的变化对整体经济规模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另外,对照全国第三产业的产出弹性看,第三产业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直接反映出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建立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模型,并对甘肃省1996-2010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近年来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向协调,但协调水平较低,且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尚处于从失调到协调的过渡阶段,最后对甘肃省提高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