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简称校本教研)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一线校长、教师的关注。校本教研有何意义和价值?目前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认为校本教研虽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应该澄清校本教研的相关概念,以利于一线教师的实践;校本教研只是一种研究方法,无需制度化,更不可标准化;校本教研也不是标签。可以随意的贴等。  相似文献   

2.
李凌 《广西教育》2007,(12A):18-18
校本教研中的学校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长作为。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和身体力行者。作为校长,如何带领学校在校本教研中获得战略性的富于内涵的长足发展,这是广大校长要深思、要践行的课题。南宁市兴宁区华强小学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发扬近百年老校的风范,积极发挥“南宁市校本教研基地”的带头作用。笔者有感于华强小学校本教研的生动实践,就校本教研中的学校作为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下,“校本教研”因时而立,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校本教研既然是“以学校为根本”——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那么,作为学校首脑的校长,自然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人物了。教研能不能“校本”得起来并且能“校本”得下去,就看这一校之长怎么管、怎么推、怎么带了。思量起来,对校长来说有四怕。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简称校本教研)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一线校长、教师的关注。校本教研有何意义和价值?目前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认为校本教研虽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应该澄清校本教研的相关概念,以利于一线教师的实践;校本教研只是一种研究方法,无需制度化,更不可标准化;校本教研也不是标签,可以随意的贴等。  相似文献   

5.
刘毅 《中国基础教育》2006,(1):20-22,11
“校本教研”为新形式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个有效的平台。“校本教研”就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它通过学校内教师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技能,深化专业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和观念,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发展。本文从我校校本教研实施的四个层面、校本教研的七个模式和校本教研得以实施的四个保障三方面论述了我校高中英语教研组在一个学年里是如何进行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的,并阐明了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校为本的教研包含校本培训、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评价四个方面,校本培训是校本教研的条件;教育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目的:课题研究是提升校本教研发展的层次;校本评价是推动校本教研的动力.四个环节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关于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层层深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课改走向持久深入的现实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校长、教师和教师研究集体。校本研究主要通过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的方式来展开。校本研究将对教研员、教师和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就是要在学校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就是要整合学校的各种教研力量,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明确指出:“在学校里,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第一负责人,是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因此,作为学校领军人物的校长,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校本教研的重任,将自己的工作重心定位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校本教研上,从教育教学的本质人手,从教师的职业生活人手,从教育的服务对象人手,建立一系列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强有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提高教师真功夫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但是由于学校所处的环境不同,校长与教师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实施在接受新理念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等,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以校为本”的教研也同样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而且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校本教研的评价与其他活动的评价的关系是各尽其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