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档案修复工作是一项对馆藏破损档案进行抢救,以恢复档案历史原貌为技术内容的治理性工作,它是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都非常重视档案的修复工作,据了解,199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档案的抢救经费就达1.14亿元 ,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抢救的重点档案约500余万卷,同样,近十年来,上海档案修复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在人力、财力的投入上加大了力度,而且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加快了步伐,有效地提高了破损重点档案的抢救速度,延长了档案寿命,保护了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7月28日,湖北省档案工作座谈会在武昌隆重举行.会议传达了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实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座谈会精神,讨论制定了湖北省"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规划,部署了下半年工作.  相似文献   

3.
《四川档案》2009,(5):35-37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省档案部门陆续开展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为确保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保证抢救工作的进度,2004年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清代档案抢救工作,争取再用8年时间完成民国档案抢救任务。会后,省财政加大了市、县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4.
刘耀倪 《浙江档案》2006,(10):45-45,54
重点档案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已引起各级领导和档案界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到各级政府都拨出专项基金用于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国家档案局还专门制定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在制订“十一五”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规划。在确定重点档案抢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的力度日益加大,各级财政对档案事业的投入逐渐增加,各级档案馆对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普遍开展起来,大批国家重点档案得到了有效的抢救和保护。重要档案信息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国家重点档案。是指由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珍贵档案。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开展,保证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诸如,国家重点档案的范围不清,标准不明,致使珠目杂陈;抢救方法不科学,保护手段不适宜,结果差强人意;项目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和配套上不合理,工作难以为继。等等。因此,有必要对国家重点档案的界定范围、  相似文献   

6.
张艳艳 《兰台世界》2007,(5S):24-24
重点档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抢救和保护好重点档案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和化,是档案部门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切实做好新时期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工保护工作,不仅是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明、政冶明、精神明建设的需要。“十五”期间漯河市对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新时期如何做好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月14日,团风县县长办公会议根据国家和省、市“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及时认真地研究了团风档案工作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现状和措施,落实了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经费两万元并已于日前到帐。这是继6月21日团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县“四大办”主任会议落实解决在县“四大家”办公楼内腾出260平方米房屋作为过渡时期档案馆用房后的又一实招。  相似文献   

8.
咸阳市地处我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2006年全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会议以来,我市将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执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管理办法》、《陕西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经济文化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保管处 《湖北档案》2007,(12):10-11
2006年以来,财政部和湖北省财政厅先后下达总额接近15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全省档案部门加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其中直接用于湖北省档案馆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的资金达764万元。湖北省档案局(馆)对此高度重视,组织精兵强将,深入研究,认真规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抢救与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兰台内外》2014,(3):4-4
正吉林省保存国家重点档案1045045卷,其中省档案馆508951卷。2006年以来,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对吉林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省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三年,吉林省利用重点档案服务大局成绩卓著。五月下旬,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组成调研小组来我省,先后在吉林省档案馆、长春市档案馆、吉林市档案馆、延边州档案馆开展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总结评估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情况调研。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档案局认真贯彻全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抓紧落实全年抢救工作计划,积极开展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为确保全年抢救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高莉  孙秀芹 《兰台世界》2006,(9S):M0003-M000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加强全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切实做好“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的组织和实施工作,近日,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档案局联合印发了《辽宁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相似文献   

13.
魏麟懿 《档案》2012,(3):57-58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国家重点档案更是我们联系历史、延续记忆、服务社会的信息纽带."十五"以来,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将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实抓好,完成了近76%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任务,共抢救国家重点档案36.9万卷(件),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整理规范的重点档案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归纳了国家重点档案——民国档案抢救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和意义:如提高了认识、投入了资金、培养了人才、改善了保管保护条件等;总结了缺乏规划、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不高、档案在抢救中损害和整理不规范的教训;提出了强化规划、加大投入、科学抢救、原生态保护、发掘珍品档案和推进数字化的观点,使民国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6月1日,山西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培训指导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确定:“到十一五末,全省凡是有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任务的市、县,要有一半以上完成抢救和保护任务。省档案局将加大对各级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督查,要对抢救和保护工作进行绩效考评,要以各地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规划为依据,通过目标和绩效对比,评价各地的抢救和保护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对于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更好地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档案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省档案馆在国家档案局、财政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统筹规划、确保重点、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了集中人员、集中时间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开展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近日,云南省档案局和云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明确了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原则、范围、内容及各级保护经费的来源和使用范围。该《暂行办法》的出台,为推进云南省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加强云南省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的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抢救和保护救国家重要档案资源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新 《四川档案》2007,(3):18-19
文章从解读《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着手,对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提出了较为详尽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8月14日,孝感市财政局、市档案局联合制发《孝感市“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规划》,此举是该市落实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经费补助管理办法》和《湖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推进全市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一项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28日至29日,四川省档案局在宜宾市召开全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暨培训工作会,来自全省21个市州及有关县(市)档案局分管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领导、列入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国家重点档案等抢救项目的项目负责人、省档案局(馆)相关处室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财政厅派员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各地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