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剧艺术区别于其他戏剧艺术的根本之点是有声无形。有声无形是广播剧的局限所在,也是它的优势所在。总之,是它的特征所在。取消了这一特征,也就没有广播剧这一艺术品种了。在广播剧的创作中,场景建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建构场景的唯一物质材料和手段是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乐和音响),舍此再没有别的物质材料和手段了。然而,多年来,对它的理论研究却甚少。本文拟结合我们创作《三国演义》广播连续剧的实践,对广播剧场景建构的美学特征,作一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被列入“五个一工程”评选项目之后,近几年各地有关部门对广播剧的生产逐渐重视了,每年都有一批广播剧面世,前些年基本停产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我也深切地体会到,目前广播剧生产中存在着多种阻碍因素,没有形成广播剧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广播剧是一种专门诉诸人们听觉的声音综合艺术。可以这样概述:话语的表意加上各种声音的处理,再经过无线电技术的录制和传播,便构成了广播剧。因而,声音在广播剧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广播剧中,人的语言是作为一种声音符号而存在的,同书面语言不同。可以说: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剧。  相似文献   

4.
在广播剧艺术发展历程中,其观念的拓展和更新使传统的广播剧格局不断受到严重的挑战。用新的思维来结构广播剧,不时地冲击着广播剧编制上的传统模式。三十多年来,广播界可谓新潮迭起。实验广播剧它想在表现内容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它不追求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要实验的是如何用声音表现周围世界和人物的“内心宇宙”。1978年6月1日,英国BBC广播公司第  相似文献   

5.
朱岑郁 《视听界》2013,(5):95-96
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们坚持文艺创作以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紧密结合,把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紧密结合起来,文艺创作得以繁荣,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艺术创作的百花园中。广播剧是众多艺术种类中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奇葩。她的成长和发展.她的成功和辉煌,她的挫折和彷徨.无一不体现着党的文艺方针的实施。以三贴近的视角,窥视广播剧的艺术走向.广播剧人投入了积极的思索中。  相似文献   

7.
研究广播剧艺术的本质,如果只从表现形式出发,着眼的角度又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相差甚远。在国外曾经有一种看法:“广播剧是无线电广播所独有的东西,因而广播剧不属于戏剧的一个种类。”①国内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广播剧在离开戏剧母体后,已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生命,它的血液中虽然还或多或少地含有母体的因素,但其本性已同母体有了质的不同。它不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生命,而是听觉艺术王国里的一个娇子。”②这两种说法尽管有所不同,但结论是一致的,即:广播剧不是戏剧的一种。我觉得,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没有真正地从广播剧的内在本质进行探求,而是被外在的表现形式所迷惑。  相似文献   

8.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没有舞台,也没有屏幕,借助电波和收听工具的帮助,把各式各样用声音刻划的艺术形象,显现在听众的思维想象中。广播剧是声音的综合艺术,它运用语言、音乐、音响等声音手段塑造人物,构成场景,烘托情绪。与其他戏剧艺术相比,它省略了形体表现部  相似文献   

9.
去年夏天,我参加了全国广播剧评选工作,听评了几十部儿童广播剧,眼界大开。儿童广播剧,这个没有视觉形象,只靠听觉展示其魅力的艺术形式,如何才能在孩了们面前真正实现其完整的美学价值,广播剧界论及不多。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渴望能使这一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正>1996年1月,中宣部决定从第五届起,将广播剧纳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至今已整整十年。岁月匆匆,回首十年来所走过的广播剧创作之路,作为一个亲历者、参与者,笔者感慨顿多。广播剧作为广播特有的艺术品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曾影响和熏陶了一代代广播听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视的崛起,广播受到冷落, 广播剧一度陷入低谷。一些地方的广播剧队伍散了,广播剧播出的时间撤了。广播剧进入“五个一工程”奖评比之后,极大地激发了广播剧的创作,广播剧开始复苏。全国各广播电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广播剧。福建电台借了这股东风,也创作了一大批广播剧。其中多部作品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剧奖,成绩斐然。福建电台的获奖名次位居全国电台前五名。作为广播剧创作的小省,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 实属不易。今天回首往事,其艰辛与欢乐历历在目。此时,我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以献给这个不寻常的日子。 1996年1月,当中宣部将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评奖的文件下达时,对我来说,是一片的茫然。福建电台虽然曾创作过不少广播剧,但已多年不生产,更不用说获奖了。“五个一工程”奖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主旋律题材应该是怎样的呢?其艺术的标准将如何把握?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1995年,福建省出了一个典型人物-温端生,他是南京军区福州总院的一位骨科医生,因热心助人而积劳猝死,其事迹十分感人。福建电台因报道他的事迹而获得福建广播新闻奖一等奖。时任分管广播剧创作的陈坦汶副台长认  相似文献   

11.
王波 《中国广播》2009,(5):18-19
我从事广播剧导演、演员工作已三十一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我经历了广播、特别是广播剧从当年的繁荣到近年的低谷的历程;当我伴随龙江台广播剧在风风雨雨中捧回十八个国家级一等奖的奖杯之后,却隐隐地有一种悲凉之感。我在自问,我们的广播剧听众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范围看,有五种“观念”的广播剧:1、为宣传而艺术的广播剧;2、为生活而艺术的广播剧;3、为娱乐而艺术的广播剧;4、为艺术而艺术的广播剧;5、现象学的实验广播剧。这五种广播剧观念结构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的艺术特点在哪里?王雪梅的《对广播剧艺术个性的思考》认为,广播剧的艺术魅力在于呈现人物的心灵世界。这个观点有裨于广播剧理论的研讨和广播剧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4.
王秋  邵军 《中国广播》2009,(5):11-12
广播剧作为广播电台独有的艺术门类,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过辉煌的时期,出现过若干精品力作,特别是广播剧被中宣部纳入“五个工程”以后,广播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十年来政府的导向和政策的扶持,对广播剧艺术的品质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单一手段对艺术门类发展制约的问题。而如今新媒体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对广播剧来说也形成了强烈冲击。在种种因素之下,广播剧的运作发展应该走怎样一条道路,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本文对我国广播剧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为深化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史料和观点。虽然本文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不足,但“有比没有好”,尤其是在广播剧出现了复苏的苗头之际。这是本刊发表本文的目的,并希望引起人们对广播剧的更多关注。我国最早的广播剧诞生在本世纪30年代,仅比世界最早的广播剧(授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是英国1924年1月播出的《煤矿之中》晚产生不到10年。最早的一部广播剧是《恐怖的回忆》1933年7月由上海广播电台播出。在这6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广播剧的理论研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广播剧发展较晚,尽管19世纪30年代在电台有广播剧出现,然而不论是上海、南京的“播音话剧”、“无线电戏剧”,还是北京、哈尔滨的“播音剧”,其剧作结构、表演方法都还是话剧。新中国成立后,除中央台外,50年代末60年代初地方电台才开始制作广播剧。而在70年代到80年代广播剧走出了一个辉煌的历程。随后电视的普及对广播剧的冲击较大并使其走入低谷。自1996年中宣部将广播剧列入“五个一工程”评奖以来,给了广播剧“第二个春天”。随之业务探讨也活跃起来。由于我国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广播剧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曾将广播剧描述为"仅有声音而不见形象的戏剧艺术"。无论广播剧展现的社会舞台多么广阔,生活内容多么丰富,人物关系多么复杂,广播剧都只能通过声音这唯一的媒介来表达。因此,想用广播剧这一艺术形式全景式地描摹人物众多、线索纷繁的历史,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18.
广播剧的发展繁荣,在于提高广播剧的剧本创作,剧本是一剧之本,适合任何戏剧艺术,广播剧也在其中。每一个戏剧品种都有自身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广播剧与其他戏剧艺术的区别是:它是生存在电波里的戏剧,用无形的声音在听众脑海里展开想像的翅膀,是靠听觉来展示它的艺术魅力。因而它肯定和  相似文献   

19.
一、制约广播剧艺术创新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电视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广播自身空间受到了挑战,广播剧艺术也面临着生存困境,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广播媒体为寻求自身生存空间,节目播出形式发生变化,以全天直播、低成本节目制作方式适应市场需求,达成赢利目的,使制作复杂带有艺术特色的各类传统广播文艺节目包括制作成本比较高的广播剧艺术陷入低谷,各家电台的广播剧制作部门纷纷解体.时至今日,我国的广播节目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制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对广播剧创作仍然回避,尤其对广播剧能否像电视剧那样在市场化传播模式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效作用产生怀疑,因此,广播剧艺术的发展依然处于缓慢状态.  相似文献   

20.
我要谈的这个题目,是广播剧艺术个性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并不是对广播剧艺术个性的全面思考。全面思考,就决不仅仅限于这一个角度了。广播剧的艺术个性,是在历史过程中渐渐显示出来的。从中国的情况看,广播剧脱胎于舞台话剧,是从舞台性质向广播剧性质的转化过程当中渐渐显示出它艺术的相对独立性的。我国广播剧,30年代初就产生了。初期广播剧的内在特点是很靠近舞台剧的,尽管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