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文化》2006,(10):21-21
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太空飞行器,要进入太空持续飞行,就必须摆脱地心弓l力,这就要求运载它们的火箭必须提供足够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1970年代,美国NASA的科学家提出一项”大观测台计划”(Great Observatories),构想建造一组四个人造卫星,希望能观测宇宙全部的电磁波段。这些人造卫星使用最先进的检波器,以研究最暗及最远的天体。其中两个人造卫星哈伯太空望远镜与康普敦r射线观测台,已经分别位于轨道上,同时另外两个观测台的制造计划也正在进行。其中一个是造价高达十三亿美金的先进x射线天文物理仪器  相似文献   

3.
“轻飘飘”的资源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距离地心愈远,地球的吸引力就愈小。在大气层外运行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由于还有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宇航员的重量就更小了,轻飘飘的,有时还悬浮起来。这就是“...  相似文献   

4.
科苑集粹     
地球自转会扭曲时空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及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员近日首次准确发现,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转动时会被些微拖离原有的轨道,此结果证实了地球转动会令周遭的时间及空间结构变形,亦证明了爱因斯坦在1915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是对的。这些科学家监察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1号及2号这两个围绕地球的人造卫星,他们将所有已知的力量剔除,例如潮汐力量及引力模型错误等,结果发现人造卫星在地球扭曲空间时真的偏离轨道。地球转动时会扭曲旁边的时空,愈接近地球,变形的情况愈严重。以往人们从未侦察过时空变形这种被称为“结构拖曳效应”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70年至1978年1月发射的八颗人造卫星轨道用地球宇层规律计算结果完全一致,并提高了精确度,运用地球宇层结构规律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结果是准确方便的,这说明这一规律是地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1,(3):F0002-F0002,F0003
1.地心旅行 19世纪,科学普遍认为人类会首先上演地心游记,之后才会实现登月计划。但地心游的实际上远远超过科学家的预计。在地心种种巨大的压力下,  相似文献   

7.
郑杨 《今日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郑杨 《金秋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有系统地了解人造卫星的知识,科学普及出版社编辑了“人造卫星问题解答”若干集,第一集在今年十一月底出版,其他各集也将陆续和读者见面。“人造卫星问题解答”第一集共收集了九十多个问题,其中有:什么是人造卫星,卫星的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的,怎样观察卫星的运转等。这些问题是从北京、上海等地所举办的人造卫星演讲的听众中搜集来的。所作的通俗的解答,曾经请有关专家审阅。此外,为了便于读者  相似文献   

10.
自1957年前苏联把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至今52年的时间里,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5 000多颗各类航天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太空垃圾在轨道上邀游。你能想象吗,人类活动在地球周围产生的垃圾碎片比陨星还要多!时至今日,太空中漂移着5 000万片人造卫星和火箭的残骸。  相似文献   

11.
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系统的原理其实和GPS相同,整个系统共有太空(Space Segment)、地面(Ground Segment)与使用者(User Segment)三个部分,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30个人造卫星(其中3个人造卫星是备用卫星以保证卫星导航不会因其中某个卫星故障而中断)与14个地面接收站,这30个卫星将在2004年到2008年之间陆续发射到距离地面大约24000公里的卫星轨道上,这个轨道向赤道面倾斜55-60°,就可以接收北纬75°以上的地区的讯号;  相似文献   

12.
航天侦察兵     
1996年12月24日,俄罗斯发射升空的“生物型—11”号卫星,除载有2只猕猴外,还有蜗牛、果蝇、甲虫等和一些植物。这是继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将狗送入太空轨道以来的又一次太空生物试验。在人造卫星与其他宇宙飞行器内携带各种生物,不仅可以研究宇宙飞行在剧烈振荡、超高速度、失重等状态下对生物体的影响,而且也是对卫星上的生命保护与遥测系统进行最好的检验。  相似文献   

13.
处理卫星变轨问题,关键是判断离心还是向心运动,从而确定卫星由较低的圆轨道进入较高的圆轨道,还是由高轨道进入低轨道,从而确定半径变化情况。当增大轨道半径(即增大轨道高度h),一定要给卫星增加能量,克服重力做功,增加重力势能。但当卫星进入高轨道运行,卫星的各运动参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社科文摘     
你知道天高地厚吗? 地有多厚?根据人造卫星测定,位于南美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是地壳最厚的地方,尽管其海拔只有6310米,但它靠近赤道,而地球赤道半径较之两极半径长约21公里,所以它距地心比世界第一峰的珠穆朗玛峰还多2公里。在南美洲海岸外的大西洋底,沿大西洋中脊一条从北向南的裂缝中,发现地壳最薄处为1.6公里。迄今,经过科学家计算,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公里,如果从南极点挖一个洞,一直从北极点出来,那么这条隧道的总长度为1.27万公里。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人类在太空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太空中的杂物日益增多。这些杂物包括:已停止工作(已失效)的人造卫星,火箭运载器的末节,人造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时脱落的部件,助推器部件,运载火箭或人造卫星的碎片(卫星或火箭可能因偶然原因而炸毁,也可能按照事先安排的计划而被炸毁)等等。所有这些杂物在近地轨道上累积起来,形成所谓的太空技术垃圾。目前,越来越多的这种垃圾已经对宇航员构成现实的危险,特别是当宇航员走出飞行器在开放的太空中工作时,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6.
正197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也掀开了我国向浩瀚宇宙进军的璀璨篇章。  相似文献   

17.
爱尔 《知识窗》2006,(5):52-53
据报道,俄罗斯宇航局计划让下一批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今年9月太空漫步期间用一根镀金球杆向太空中打出一只高尔夫球。这只高尔夫球将围绕地球轨道旋转4年,然后坠落到大气层中烧成灰烬。然而。“太空高尔夫球”计划却遭来了一些专家的质疑,他们担心高速飞行的“太空高尔夫球”可能会对空间站和人造卫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目前,俄罗斯宇航局正在等待美国NASA批准“太空高尔夫球计划”。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2007,(11S):I0001-I0004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多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千米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9.
找圆心     
[题目]已知半径为r的圆,但圆心不明。你能只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直尺的两边平行,尺宽小于直径2r)和笔,设法找出这个圆的圆心来吗?说出你作图的设想及简单的证明。又如果直尺是长条矩形(一般均能满足),还有更简捷的方法找出圆心来,你不妨试试看。  相似文献   

20.
《百科知识》2011,(8):70+69-F0002,F0003
遥感卫星是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它们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探测。遥感卫星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也称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等几种类型。下面就是一组遥感卫星所拍摄的地球假色图片,图中的地球如调色板一般绚烂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