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海涛 《教育文汇》2005,(12):28-28
安妮牵着海伦·凯勒的手在寒冷的冬天接触冰冷的水。当海伦·凯勒幼小的心灵被触动时,安妮在海伦的手心用指尖轻轻划着“W、A、T、E、R……”,同时拉着海伦的另一只手触摸安妮的颈部声带处,口中不断发出“water”(水)的读音,从而让海伦·凯勒感受到了发音的奇妙。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看完后,我从书中读懂了许多……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本。海伦·凯勒生活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黑暗当中。但是,这样一个处在盲、聋、哑世界中的人,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全部的精力建  相似文献   

3.
刚进初一,学习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篇文章时,我就深深地被海伦的故事所吸引。今年暑假,我终于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海伦·凯勒》这本人物传记。读罢,更是为这个传奇人物所震撼。书中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的一生。海伦出生后十九个月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着又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世界闻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在一所著名的大学演讲,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凯勒女士:“一个人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 凯勒女士回答说:“忘我!” 那个学生接着又问:“一个人可能遭遇到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3)
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幼时聋、盲、哑二三者集于一身。后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说话,读了大学,掌握了5种文字,创造了奇迹。马克·吐温认为,海伦是19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阐述人生哲理的优秀散文。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她出生19个月时就因重病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对她来说,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世界已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但海伦·凯勒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奋斗,生命的光彩依然夺目,她最终成为全世界残疾人成功奋斗的典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细细读过了好几遍,每次阅读都被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所感动,被她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这句话更震撼着我,时时鞭策着我。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想…  相似文献   

7.
《厄运中的海伦》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了海伦·凯勒在惨遭厄运变得又聋又瞎后,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读书、说话和写作,赞扬了海伦·凯勒挑战厄运、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卸、聘、妮”三个生字,掌握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互相交流、评价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读进去,联系实际想开来的能力。3.情感目标:①体会海伦同厄运抗争的顽强精神;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教学准备收集海伦·凯勒的资料、盲文书、字模板、重点片段的演示文稿、海伦的名言。导学过…  相似文献   

8.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导下,由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幼儿,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5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显然,创造这种奇迹,除了凯勒顽强的毅力外,还与她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教导密不可分。莎莉文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她不是把凯勒关在房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课堂教育,而是带着海伦·凯勒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可见,当…  相似文献   

9.
小海伦是一个意志特别顽强而聪明的孩子,她的进步是惊人的。——《厄运中的海伦》海伦·凯勒(Helenkeller),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  相似文献   

10.
《厄运中的海伦》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了海伦·凯勒在惨遭厄运变得又聋又盲后,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读书、说话和写作,赞扬了海伦·凯勒挑战厄运、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卸、聘、妮”三个生字,掌握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互相交流、评价的能力;③培养学生读进去,联系实际想开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无尽的爱的滋养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而有理想的人格。人类1000年风云人物100位之一的海伦·凯勒,是一位从小就失去视力、听力的人,后来竟然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被马克·吐温赞誉为可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的了不起的人物,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确是事实,这正是一位名叫安里·沙莉文老师创造的奇迹。在这奇迹创造者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学会了识字(通过别人的手指在她的掌心里拼写)、阅读(通过触摸凸起的字母)和写字(通过模仿别人写字时手的动作),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在海伦·凯勒的心目中,沙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教过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周婷婷日前被美国的波士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录取为博士生。最后,她选择波士顿大学的特殊教育系主任担任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周婷婷开始攀登自己人生的又一座高峰。美国人海伦·凯勒,是一位又聋又盲的残疾女性。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后叶,她为人们演绎了一场蔑视苦难、战胜苦难从而创造璀璨人生的感人故事。同样是残疾人,今年24岁的两耳全聋的中国姑娘周婷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同样在描绘着自己的成功轨迹。她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爸爸,我也挺厉害的吧?”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做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
心头的旗帜     
当我一口气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我感到血液在沸腾,我的脑海里充满了一个滚烫的名字——海伦·凯勒! 我无法想像,假如我失去了三  相似文献   

14.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海伦生于美国,1岁时,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15.
合上案头的那本《名家散文选》,抚摸着那淡雅的绿色封面,我内心不禁荡漾起一圈淡淡的涟漪。我抬起头,仰视那湛蓝的天空,心头多了—份思索,—份珍惜。一直都以为,海伦·凯勒的辉煌成就会抚平她自幼盲聋的内心创伤,可字里行间却无法不读出海伦内心永远的遗憾。她渴望光明!她呼唤光明!哪怕仅仅只有三天,她也愿意。  相似文献   

16.
一、结识海伦,触摸文本 PPT出示:海伦·凯勒照片 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被誉为“美国英雄”的海伦·凯勒。对于海伦·凯勒,同学们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厄运,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  相似文献   

18.
谈潜力而不谈海伦·凯勒,是论者的失职。谁都知道,作为沟通外部世界的眼、耳、鼻、舌、身诸器官中,眼是第一重要的。失去视觉是不幸的,但盲人尚有听力吸纳外部讯息,尚有话语表达思想。导源于听力的丧失而成为聋哑人,也是不幸的;然而眼睛尚可看到斑斓的世界。看到别人的表情和手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憾。但很难想象,当盲、聋、哑集于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个人该怎样生存。海伦·凯勒就是这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人。可是,她生存下来了,并且赢得  相似文献   

19.
《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  相似文献   

20.
假如,有谁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预示着一辈子看不见彩虹的靓 影;假如,有谁哭闹时,却听不见妈妈嘴里的话语。那么她面临的将是一个 死寂的世界。我不敢想,谁会这么不幸。可世间偏偏有这样不幸的人—— 海伦·凯勒,一个可爱的盲姑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