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这一单元涉及24时计时法及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些难度。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法,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只介绍它是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的一种计时制。教材把教学重点放在“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宴际,学生难以体会两种计时法的优劣,感受不到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这一单元涉及24时计时法及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些难度。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法,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只介绍它是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的一种计时制。教材把教学重  相似文献   

3.
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互换的复习中,通过回顾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建立时间计算和想象钟面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外出探亲的情境中经历观察、记录、对比、分析等数学活动,发现数钟面、计算时间轴、分段转换计算等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且能与普通计时法进行转换。
  2.让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正>计时的方法分为“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是人们习惯上的一种计时方法,就是把1日按照两个12小时来计时,即几点就是几时,再在数字前写上“上午”“下午”或“晚上”等,以区分时间段,避免发生混淆。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我频繁出示本班学生的名字及他们某时刻在干什么,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在练习“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时,我继续呈现本班学生的名字及他们在某时刻相应地做什么,并要求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互相转换。如:×××同学今天凌晨4:00梦见七颗龙珠。(4:00)×××同学今天早上7:20到校。(7:20)×××同学今天上午10:30出现头晕现象。(10:30)×××同学昨天14:00在上学路上看见两个小朋友打架。(下午2:00)×××同学下午5:35放学回到家。(17:35)××…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9页例3。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计算跨24时的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学会计算跨24时的经过时间。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1.猜谜语:最短又最长、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2.导入揭题:时间是宝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要认识时间,巧妙地安排时间来学习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24时计时法的应用)二、实践探究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汽车票、火车票、电影票、…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银行等部门的应用,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发现并归纳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理解24时计时法中的0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龟兔赛跑的画面)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输给了乌龟,它心里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95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学会运用24时计时法来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2.结合生活实际,正确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掌握和学习24时计时法,来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运用24时计时法来  相似文献   

10.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4时计时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场景应用,学生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手机、笔记本等途径,已经频繁接触。只是他们没有意识把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建立起某种联系。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识水平还依赖于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形象,而"24时计时法"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习效果,让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课本数学第七册二单元“日”的两种记时法,教学目标是掌握一日有24小时,学会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能准确地对24时记时与12时记时进行相互转换,会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计算(口答)一日中的任一经过时间。教学过程如下:一、介绍“日”与地球自转一周的关系。教师出示用一面红旗插在中国地图上的地球仪,(把电灯当作太阳)和一个12时记时的钟面,边演示边提问:地球仪背光的一  相似文献   

12.
最早被人们留意到可以用来显示时间的,是太阳和月亮的起落.在中国,远古时代就有了用太阳阴影计时的日晷,欧洲也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发明了日晷。时间一词源于印欧语系中的“时”一词.它有“分割”和“划分”的意思,人们把连续的时间划分成小时、分钟这种可以计算和描述的片段。  相似文献   

13.
孙思青 《广东教育》2006,(2):51-51,54
几乎所有教过如何计算时间问题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算时间的诀窍。教师们觉得。计算时间这样的题型只有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才能逐渐有效地掌握,一旦到了教“算时间”的课,教师就先害怕起来,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为了让学生攻克计算时间的“顽症”,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验,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三年级“24时计时法”一课时,多数老师是借助课件进行教学的。但我了解的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钟面与时间的表达并不陌生,能否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上一节南学生提供素材的数学课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找了三年级一个班的孩子做了课前交流。师:现在是什么时间?生:(七嘴八舌)知道,知道。现在是3时半。生:不对.是下午的3时半。  相似文献   

15.
"24时计时法"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换的方法,感受转换的思想方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静待花开。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24时计时法”一课。令人赞叹的不只是教者精妙的细节设计,丰富的教学机智,更有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现摘录几个片断,共同品味。片断一:“创造”的精彩(给计时法起个名字)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黑板上板书两排,上面一排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制计时法包括以下两种: 一、天色计时法“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此四句中,加点的“鸡鸣”、“黄昏”、“人定”三词,就是运用的天色计时法。天色计时法,是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化分为12个时辰的一种计时法。其时段划分的具体顺序及与现代时间的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  相似文献   

19.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六册第52—53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掌握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方法。3,培养学生养成惜时、守时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