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凯 《华章》2013,(28)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讲究授课艺术,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成的“交响乐”。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细致研磨,领会消化,找规律,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是就目前来说,一线教师“不会教、教不好、害怕教”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要想逐步改善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上就要做彻底转变,以使自己的习作教学之路能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4.
灵活有效地整合教材,有利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创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材整合,全面凸显“用教材教”,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有效实现“整体化”学习,保障完成“系统化”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不同能力,有利于一线教师实现单元目标体系下的有效教学。一、全面凸显“用教材教”教材整合是教师创新教学的一个平台,也是展现教学智慧的一片天地。教师应持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的世界,虽然是一个美的世界,但是语文老师如果不讲究教学艺术,就不能让语文的美放射出光彩,而且会使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就难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由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上得到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赞同,并且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认为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初中教学的必修课程,语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教他们如何提高创造力。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在教学生学习语文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制定有效地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习方法,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科学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科学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应多方组织素材,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科学教师要“实现跨越”必须由“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转变。科学教师应在教育观念上更新,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让教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真正“便利教学”。而“课堂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让课堂在有效互动中前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立足文本,以课后练习题为抓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动态生成的、真实高效的课堂,让课堂在互动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方前伦 《中学文科》2009,(7):137-138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当前,语文教学基本上走出了教师“天女散花”,学生“啃压缩饼干”的樊篱。大多数语文教师,能按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大胆地运用活动教学模式,把语文课教“活”了,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但语文教学要真正抓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还需要有效地整合课程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质性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12.
一、转变观念,摆脱功利化倾向语文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其形成要有一个长期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变急功近利式的语文教学为从长计议式的语文教学,变“为传授知识而教”为“为人的持续发展而教”,从基础抓起,把基础知识教学落到实处。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新大纲,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处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偏执一端。要重视语文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教师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三者间具有密切联系,使“教”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提高对“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科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明白“教”的真正意义。“教”不同于“训练”!如果我们将“教”混同于“训练”,就会强迫学生去全盘接受所教的内容,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使学生按其次,利用“物理模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良…  相似文献   

15.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16.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一个平台,师生不是教材的奴隶,应该坚持以学定教,灵活自主地用好教材。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既要确保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的“主导性”,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把“教”与“学”巧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作为。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袁向军 《江西教育》2023,(18):71-7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努力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想达到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统一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而教,使语文教学更有温度、深度、高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9.
马李平 《教师》2010,(30):44-4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何种角色进行合理操作,这个问题目前仍没得以真正的解决。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切身体会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零零碎碎地问”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应设法将学生“托”起来,推向课堂大舞台,让他们真正成为主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学会做好教学活动中的“加减法”。  相似文献   

20.
1.促成教“书”向教“人”的转化———对象意识。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会“教书”的“经师”,而且是会“教人”的“人师”。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体现了语文教学对象由“书”向“人”的转变。2.促成教室“物理环境”向教学“心理环境”的转化———环境意识。就师生关系而言,教师应尊重所有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就教学关系而言,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要创设条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言,教师应通过表扬、竞赛等手段使整个班集体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