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古代想要保存遭禁毁的书是十分危险的,一旦被当局发现,必遭大祸,因而禁毁书籍的流传极其艰难,传世量也十分稀少,弥足珍贵。通过查检《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等,我馆线装古籍中有清代禁毁书六种,其中一种已被收入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下面笔者就这六种禁毁书的版式、版本、作者、内容等情况做个简要的介绍,以备有兴趣的读者查阅。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修于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七年。其后陆续有已入《四库》而又遭禁毁被撤出之书。为充实因禁毁而出现的空架,再补入同类已入存目之书。这一过程,唯宫内文渊阁一丝不苟,其他六阁虽皆以文渊阁本抄出,或因抄成时间不同,对其已入四库而后又遭禁毁之书难免有疏漏,造成各阁四库本的种数、卷数与文渊阁本未尽相同。如文渊阁四库本有3461种,79309卷,而文津阁本据建国后统计,有3503种,79337卷。具体如类书李清《历代不知姓名录》十卷,《诸史同异》六十八卷,周亮工《同书》四卷,均已入《四库全书》,因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栾贵明先生辑集的两册《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这是一项古籍整理王作新成果。大家知道,清代编集的《四库全书》,是与《永乐大典》一书的辑佚工作分不开的。乾隆三十八年(1773),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四库馆时,在《谨陈管见开馆校书摺子》中说:“臣在翰林,常翻阅前明《永乐大典》,其书编次少伦,或分割诸书以从其类。然古书之全而世不恒觏者,辄具在焉。臣请敕择取其中古书完者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著录。书亡复存,艺林幸甚。”当时清高宗采纳了朱筠所上的条陈,当即派员校核《永乐大典》一书,并编定《四库全书》。当然《四库全书》的编篡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但它确实是与辑佚《永乐大典》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先后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之书录入《四库全书》及登记在《四库全书存目》中的,计经部六十六种,史部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文学家。2005年,由沈善洪先生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黄宗羲全集》,皇皇十二册,可谓其著作之集大成者。近从《四库未收书辑刊》,又得其序文一则,不为《全集》所收。兹为移录,并略作按说。  相似文献   

5.
《四库禁毁书丛刊》版本正误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禁毁书丛刊>经过三年紧张编辑,已于2000年元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完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籍散失惊人,从宋代起重视辑佚,然而以清代辑佚贡献最大,清乾隆时期,征求天下遗书和纂修《四库全书》为最主要的辑佚活动,对后代影响很大。其辑佚活动,主要包括四库馆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和对《四库全书》所收书籍进行大量考证及有关学术活动。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有:1.清代辑佚本《旧五代史》,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中“诗类”正目共收录62部书籍,其中宋代学者的书有18部,存目中所收84部书籍中宋代学者所著的有3部。前人从不同角度对四库馆臣的经学态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四库馆臣尊汉抑宋,而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经部“诗类”中正目与存目收录的宋代书籍的提要并结合正目中收录的清朝学者的22部书籍的提要来探讨四库馆臣对宋代《诗经》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1999年4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丁耀亢全集》.我想在这儿谈论一下丁耀亢和《丁耀亢全集》问题.一、丁耀亢著作著录及研究状况丁耀亢,山东诸城人.经张清吉先生研究及访书,得诗集6部,剧本4种,小说1部,杂著7部,共计18种.但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竟一本著作未收,仅在《集部·存目九》著录《丁野鹤诗钞》10卷1种.经查清姚觐元编《清代禁毁书目》有《逍遥游》1种,《补遗》三又有《逍遥游》1种.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提要》是中国古代较好的目录书,为四库馆总纂官纪昀所手定.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六说:"《四库全书提要》、《简明目录》皆出公手."《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也有"余作《四库全书总目》"的话,可见,纪昀本人也是把《四库全书提要》作为自己的著作的.《四库全书提要》的初稿,是由四库馆各纂修官分头执笔,前人有"戴东原(震)主经,邵南江(晋涵)主史,周书昌(永年)主子,纪文达(昀)主集"的说法.戴震、周永年的分纂稿已经看不到了,我们拿现存的邵晋涵《提要分纂稿》与纪纂的《四库全书提要》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熊紫莹 《文教资料》2014,(36):52-54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美教化,移风俗",使社会风气保持良好状态,以维持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训谕世人守法和应有的德行、道理,本文兹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为底本,参校以《钦定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与文渊阁本,对《圣谕广训》一书进行简单的比较,希望借此略窥四库各本之间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中学历史教师所关注。本文试从历史的生动性出发,对如何生动而客观地展现历史风貌,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作一探讨,以求方家教正。冥冥鸿荒,茫茫大地,自从有了人,地球便开始有了生气:茂密的森林里有了追杀野兽的呐喊;广袤的草地上有了采集植物的身影;夕阳西下的河边,人们在共享劳动的收获;寒风怒吼的山洞,人们围聚火堆而共眠。可以…  相似文献   

13.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新课程与现行的教学体系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历史教育与时俱进,历史课程标准即将取代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这意味着什么?本简要回顾了百年历史教育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演化历程,对现行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作了一些对照,着重介绍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内容,从而说明了由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代替历史教学大纲是我国历史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历史教师应尽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育的演进: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新课程与现行的教学体系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历史教育与时俱进,历史课程标准即将取代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这意味着什么?本文简要回顾了百年历史教育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演化历程,对现行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作了一些对照,着重介绍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内容,从而说明了由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代替历史教学大纲是我国历史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历史教师应尽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史义与中国传统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提出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进而指出史义即是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本文还认为史义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并认为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中国史学史教本》中有误的人名、地名、书名、年代、概念进行了勘正。  相似文献   

18.
汉语是汉族人民的语言。尽管有各种方言的存在,但它完全可以用汉族人民的历史来加以解释。汉语在它的历史发展中与周边的民族语言以及异域语言不断地接触,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汉语的面貌。语言的历史与人民的历史是密切相关的,研究汉语应该结合汉族人民的历史来展开。  相似文献   

19.
比较史学是史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专门领域——教育史,应充分吸收史学母体学科所提供的理论养料,借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教育史研究相结合,遵循其基本原则,对提高教育史研究水平、扩展教育史研究领域、提升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地位等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学史到教育学术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用”为目的、向西方倾斜而自我否定的学术心态、公式化的创作方式和形式化地追逐西方学术新潮以便迅速在中国加以运用等的结合,是中国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传统,它导致了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上的双重隔绝:既隔绝于中国文化历史传统,也隔绝于西方文化历史传统。要改变这一状态并使教育学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理应把传统教育学术纳入研究视野,从教育学史拓展到教育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