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工作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相一致,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项目组将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研修会议。2004年2月26-29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大厦举办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研修班,  相似文献   

2.
中考的性质与数学命题的原则、特点自治区教研室徐万益宁夏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初中中专招生考试从1986年至1993年连续八年实行全区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为了适应1994年中考改革,搞好考试的复习工作和命题工作,有必要了解这两种考试的性质、任务及命题的特...  相似文献   

3.
2000年北京市将全面推进中考、中招改革,全市不再举行统一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而是建立主要由区县负责的高中招生制度和多种办法并存、统分结合的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市教委决定,各区县均进入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序列。全市初中自今年招收的新一年级开始实行初中毕业会考制度。今年各区县的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并进行,并进行由学校自行命题的初中毕业考试实验。今年将采取多种招生考试办法,如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提前加试确定报考资格、特殊专业提前单独招生、登记入学等,同时积极推行将部分招生指…  相似文献   

4.
中考命题具有双重功能,即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既鉴别考生潜质,又为高中招生选拔提供依据,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中考试题正在体现物理课程的价值观,突出物理素质考查.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三年,也是江苏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第一年。由于高考对学科教学的导向作用,在新旧课程交替阶段的高考命题会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此,2006年3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结合江苏省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及近年高考自主命题的经验,编写了《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江苏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高考命题以及招生政策等方面较以往已发生很大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全面推行,新高考改革也迫在眉睫,主要有如下趋势:分省命题,分层考试,多元录取;突出高中会考的辅助功能;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健全相应政策和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7.
洪璞 《广西教育》2006,(1B):29-31
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又是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因此,中考既承载了对初中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又担负着衔接初中与高中教学的桥梁作用。广西从2002年开始,中考采取各地市独立命题考试的模式,对中考进行了全面改革,并从2004年开始,根据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南宁市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38个国家级实验区中有初中毕业的17个实验区之一,迈出了中考改革这艰巨的一步,其经验和教训均值得借鉴。中考改革包括考试命题(内容和形式)改革、高中招生(高中录取的依据)改革、考务工作改革三个方面,本文主要就高中招生改革进行粗浅的分析。科学地寻求新突破———中考成绩以等级呈现南宁市实验区中考改革的出发点是既要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不断调整,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两地改革后的首批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考。两地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出台文件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综合改革沪、浙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 015年分类考试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占高职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统一命题试卷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考试加分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自主招生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1)确保在“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上有所突破。(2)坚持将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与高中招生挂钩,大力推行以等第呈现方式进行高中招生录取的做法。(3)进一步扩大高中学校的招生自主权,积极探索多元录取的招生办法。按照整体规划、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征题启事     
历史已进入崭新的世纪 ,语文教育也必将面临一场深刻的改革 ,特别是命题考试的改革 ,人们更是期待已久。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面向全国征集初中高中毕业、升学语文试题 ,以便研究命题规律 ,指导复习考试。征题范围 :① 2 0 0 1年省 (区 )、市、县以上初中毕业统考语文试题(卷 ) ,高中招生统考语文试题 (卷 ) ,中专及中师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 )。 ② 2 0 0 1年省 (区 )、市、县以上高中毕业会考语文试题 (卷 ) ,高中语文模拟试题 (卷 ) ,省级重点中学各轮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卷 )。另外 ,为了探索中考命题…  相似文献   

13.
高中自主招生考试的训练目前得到不少学生的关注,关于这个方向的备考训练既不同于中考备考,也不等同于竞赛辅导,需要教师精确研判当地优质高中招生考试的命题方向,然后精心选编专题,这样才能帮助优秀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05,(6A):4-5
2004年6月,历经三年的新课程学习,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首批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单独命题的学业考试,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打破了以往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尺的高中招生制度。2005年,实验区扩大到500多个,除西藏、上海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实验区,中考改革全面推广。按计划,到2007年,将有20多个省全面实行新中考。不少学认为,今年中考改革力度之大,可以说是50年来前所未有的。在全国各省市相继迎来中考之际,这一话题越来越热。  相似文献   

15.
一、命题依据以河南省为例,中招数学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河南省教育厅根据国家近期教学改革的精神制定的中招命题有关文件.各项要求均不超出《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考多元化改革应坚持以省市为单位组织领导高考,实行分省自主命题;将高中会考与高考合并,实现取长补短;扩大高校权限,按专业进行分科组合录取;坚持“特才专招”原则,扩大自主招生范围;鼓励成立半官方性质的民间考试机构。参与高考招生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高中招生考试整体难度已有所下降。高中招生数学考试越来越接近标准化考试,即试题越来越基础,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基本数学素质。因此在复习初中数学之前就要对高中招生数学考试的基本命题趋势和试题难度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根据笔者对高中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日前决定,2004年,在17个有首批初中毕业生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稳妥地推进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本次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为此,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单独命题,普通高中招生要单列计划、单独招生,以保证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教育部就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提出的指导意见规定: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中考改革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已经历约10年历程.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每年组织专家,对中考命题进行评估,发布评价报告;从2004年开始,凡是采用课程改革教材的地区,除了执行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命题指导》(以下简称《命题指导》)外,还同时进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目前,全国每年约有二千多万名初中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参加各地中考.可想而知,每年的中考牵动着多少学生和家长、牵动着多少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中考开始,17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首批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单独命题的学业考试,他们的综合素质成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打破了以往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尺的高中招生制度.不少学者认为2005年中考改革力度之大,是50年来前所未有的.实验区扩大到500多个,中考改革全面铺开.按计划,到2007年将有20多个省全面实行新中考.在2005年的新中考中,呈现出以下新的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