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职教育改革伴随着高职课程改革,高职课程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构建应以现代课程观为理论基础,以后现代课程观为理想性追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就业观的变化,高职课程观也应与时俱进,我们要审视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观,确立基于"就业导向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高职课程观,引领高职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需要考虑到课程理论的不断建构。考察泰勒原理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其转变,认识到高职课程改革需要:构建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倡导"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建立以"转变"为导向的评价观念、促成"对话型"的师生关系。同时,需要处理好两种课程观在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向丽 《职教论坛》2007,(6X):11-13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分析来看,“一般职业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相应的课程理念。“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有着一定区别.“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职业科学理论”为开发“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分析来看,“一般职业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相应的课程理念。“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有着一定区别,“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职业科学理论”为开发“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构建就业导向的高职实践性课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红珍 《职教论坛》2006,(14):37-39
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政策已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接受.把满足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课程改革是高职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高职课程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需要进行模式的根本转变,并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怎样把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构建实践性课程模式?拟从课程观、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的定位以及课程的实施等几方面提出一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实践性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本体功能。现代高职教育应树立“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素质与人格是根本”的课程观和“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课程理念,开发“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能力,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构建兼顾岗位针对性与职业适应性要求的课程结构,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职教育正从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亦即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课程重建乃是时势所需。高职教育课程重建的正途,是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支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课程体系。课程的高职范式由此而诞生。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课程观的角度出发,探索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从课程改革的整体优化、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蒋德喜 《教育探索》2007,(5):119-120
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构建高职院校实践导向课程模式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高课程与职业岗位(群)的匹配程度,瞄准人才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课程模式问题始终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热点问题,要实现高职教育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快高职课程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并构建具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的课程实施方式所面临的问题,从课程实施方式与课程观的关系论述了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提出了高职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措施,论证了课程实施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跨世纪课程现代化与课程文化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民族学和教育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析课程现代化和课程文化这对范畴的本质内涵。跨世纪的课程改革必须以课程文化新思维为导向,基于文化反思修正现代课程的价值观;借助文化重构确定现代课程文化的模式观;赋予文化素质新释义再建现代课程文化科学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课程体系改革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本文就高职两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双证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以学科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表现仍然比较顽固,能力本位的课程及教材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本文就如何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教材,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新型高职课程教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葛力力 《职教论坛》2007,(22):20-21
就"一般职业"与"专门职业"、"就业"与"职业"几个概念进行了辨析,对高职与普通本科作了一些分析比较,论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办学的重要目的与本质特征,认为服务于高职办学目的的课程观理应是"以就业为导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不同的课程模式都有不同的课程观作支撑,而不同的课程观会影响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从现代课程观的视野探索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对课程体系、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类型等改革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课程观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课程观范式。以生态主义取向分析研究中学课程,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中学生态观课程的蓝图对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课程观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课程观范式。以生态主义取向分析研究中学课程。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中学生态观课程的蓝图对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高职课程的务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念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6):36-39
高职课程的务实性表现为课程开发讲实际,课程实施重实用,课程管理抓实践,课程评价求实效.务实性的成因缘于社会发展趋势、现代的学术观念、学生就业需要,高职的培养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职课程的务实性先后以实践性课程理论、主体性教学理论、素质本位课程观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