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德学校(以下简称达德)已被树为“贵州近代史上的一面旗帜”。[1]对达德学校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由史料的广泛搜集、整理阶段发展到今天的全面研究阶段,不仅完成了许多的史料结辑,也有许多全面的概述与总结,如达德学校史展览的“前言”,《达德学校旧址巡礼》和《师生忆达德》中的代序和后记,它们在全面概述了达德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的同时,对达德学校在贵州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此外,还有许多对达德历史作了深入的专题研究的成果,如张克的《关山渡若飞》,王鸿儒的《黄齐生传》和王蔚样的电视…  相似文献   

2.
达德学校是贵州第一所实施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新型学校。由最初只有20多人的混合班,渐次发展到有初小、初中、高中,包含女子教育及女子师范,随后又扩展到职业教育、社会教育和乡村教育,几乎囊括了现代教育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是具有一套完整教育结构的现代新型学校。达德的产生根源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与融入,及在这种冲击和融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就其渊源,可追溯到1901年创立的算学馆,形成于1904年的民立小学堂,于艰难跋涉中几经辉煌与挫折,在光荣与梦想中直到迎接贵州解放,创下了贵州现代私立教育成功…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参考》2015,(4):82-83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肇始于1901年贵州著名教育家黄干夫、凌秋鹗等创办的达德学堂,1950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达德中学与正谊、南明两所私立中学合并,成立贵州省立贵阳第二中学,1963年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5年更名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自建校以来,达德师生积极参与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五四运动等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重大革命运动和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4.
谢六逸,贵州贵阳人(1898—1945)少年在贵阳达德学校和模范中学读书,1917年考取公费留学日本,1919年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政治经济科学习,1922年毕业回国后定居上海,抗战时期避难贵阳。他短暂的一生,为中国文学、新闻、教育和编辑出版等文化事业,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国家权力是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变革的一个重要现象,国家权威是其具体实现。贵阳达德学校在贵州政治变革中对国家权威的选择,在两个方面代表了学校在现代政治变革中的作用:思想上宣传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潮,成为鼓动人民进行现代化的有力武器;组织社团直接参与政治革命,成为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先进力量。  相似文献   

6.
晚清的贵州人文生态环境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而呈封闭、落后状态。19世纪末,严修和李端菜是贵州力倡西学的有力播种者和传播者。但因为贵州此时的新式教育依旧步履蹒跚、命运多舛致使西学的倡导曲高和寡。自林绍年任贵州巡抚后,大力倡导兴办教育,遂产生了1905年贵州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留日学生队伍。这当中就有几位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是贵州政治和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关键“构件”之一,对贵州近代文明的建构和生长具有结构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是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创造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百年风云的积淀使上海小学形成了“上达达德,海通通才”的校园文化。要实现“达德”,必须要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所谓“海通”,解释为平铺扩张,处处有活水,“通才”更是指学校的学生拥有各种适合自身发展的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  相似文献   

8.
贵州古代学校教育继东汉以私学形式出现萌芽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千年断层,至南宋及元代初步兴起.汉代郡县制在贵州的推行,导致了贵州古代学校教育萌芽的产生.南宋经制州(正州)的发展及元代土司制度在贵州的建立,促使贵州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兴起.贵州古代学校教育无不是伴随着中央王朝对贵州统治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兴起的.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的热潮。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他们传播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译编教科书,解决了兴办新式学堂急需教材的燃眉之急,也把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传入中国,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近代化。他们在教育行政机关任职和在学堂任教,尤其是创办新式学校,对近代中国兴办新式学校和进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代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艰难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贵州师大附中创建于1901年,现为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全国首批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理事学校,全国学法研究名校,贵州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教师现代化教育实习基地。师大附中位于贵阳市宝山北路,与师范大学一路之隔。既处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又无市中心的喧闹,校园自成一体,闹中取静,文化氛围浓;而且与贵州武警总队、贵州省公安厅毗邻,周边环境好。100多年来,学校经过达德学堂、正谊中学和南明中学、省立贵阳二中、贵阳师院附中、贵州师大附中等几个薪火传承的阶段,积淀了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形成了光荣的办学传统,成为享誉贵州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百年名校。 贵州师大附中是省教育厅直属学校,是贵州师大唯一的附属中学。得天独厚地享有贵州师大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学术力量的支持,与全国各省著名师大附中建立了交流学习关系,外出学习和校本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达100%,中、高级职称达80%。对中学教育、升学教育、考试能力教育有深入研究,具有骄人的教育实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依托全国师范院校的高师培训力量,师大附中教师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更新、研究与再培训学习,至目前为止,研究生毕业和结业的教师31人,另外还有27人正处于读研过程中。 贵州省近几年的高考评卷,所设学科评卷专题组五十多个。其中,师大附中有二十位教师担任专题评卷组长,而每年都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参加高考阅卷,直接感受和解读高考,从全省的考生试卷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对教师增强高考复习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日学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末民初(1896—1918年间)留日学生通过主办刊物、翻译文章和著作等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初步导入的特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留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教育论坛》2007,(2):F0004-F0004
长沙县第九学创建于1942年,原名私立达德中学,“智、仁、勇之谓达德也”。学校坐落于长沙县金井沙田村。学校办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贵州教育史上,明代是极为重要的时期,在明代之前,贵州设立学校极少。自贵州开省之后,贵州战略地位逐渐凸显,其教育事业才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发展,同时其教育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如司学、儒学、卫学、社学、书院等。无论这些学校形式怎样,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贵州文教相对滞后的状况。参阅方志,试浅析明代贵州教育的发展情况及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胜  代鸣  黄泽梅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77-80,91
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不长,明清时期才有学校教育的记载,而且发展缓慢。民国时期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得到一定发展。解放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从多方面对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给予支持,毛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和《贵州教育》结识多年了 ,她是我做人、工作、学习的良师益友。几年前 ,我有些厌倦学校生活 ,不愿从教 ,当我在无意中拿起《贵州教育》翻阅时 ,看到了“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便强意识地看下去。受到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和贵州教育发展动向的感染 ,我便从贵州教育发展联想到本地区的教育发展 ,想到为适应素质教育 ,山村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师资问题。此后我坚定了为山村的发展教书育人的信心 ,后成为了本村的骨干教师。而今 ,我顺利地参加了学校优化组合 ,赢得了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信赖、尊重。是《贵州教育》及其他教育刊物…  相似文献   

16.
晚清留日学生群体是云南政治现代化的推动力和实践者。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晚清留日学生们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活动和实际斗争,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为云南的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晚清留日学生们对云南新军和培养军官的军事学校陆军讲武堂的掌控,为云南政治现代化创造了政治和军事条件。在辛亥革命中,云南各族人民在以留日学生为主的革命党人的带领下,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腐朽统治,取得了辛亥起义的胜利并建立了民主政权,由此揭开了云南政治现代化的序幕;在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运动中,由留日学生组成的云南护国军政府首举义旗,巩固了云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7.
贵州苗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传播萌芽于上世纪50年代,"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上世纪80年代初期,贵州部分学校再度将苗族音乐引入学校,开始了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的真正创建。进入90年代以后,苗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传播逐步扩大,新世纪之交,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进入理论探析和反思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前行。贵州苗族音乐学校教育传播的萌芽、创建、扩大和反思,与近半个世纪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文化背景以及音乐教育研究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后,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唤醒下,广大学子以“求学”为良药,纷纷负笈东瀛,近代中国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留学E7本热潮。偏处腹地的四川,也出现了留日学生群体,留日的发展蔚为风气。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后,对清末四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方面,留日学生对四川的教育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了四川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沦陷区有大量学生到日本留学。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开始对战时留日学生进行甄审。国民政府开展留日学生甄审是想战后在教育界重塑政权合法性,重振教育权威,以寻求留日学生对国民政府的认同。同时,留日学生甄审也是在战后社会对节操和德行大肆张扬的背景下开展的,因而对战时留日学生的甄审无形中就含有一种道德价值判断的成分,造成了留日学生对甄审政策的反弹,加上留日学生甄审党训色彩的浓重,也很难收到回笼人心之功效。最终,国民政府力图通过甄审举措来实现威权重塑、人心内附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贵州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各级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清代贵州学田主要来自官府赐拨、私人捐赠等。大量学田的设置,保障了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转,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对贵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