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灾害危机传播是政府在地震灾害发生前后,维持社会秩序、动员公众参与、进行社会管理、创建政府形象的过程。政府、NGO/企业、媒体、公众是危机传播的关键要素。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NGO/企业、媒体、公众的辅助作用,促成地震灾害危机传播管理机制得以顺利运行。在地震灾害中官方与公众间话语空间的互动,为政府处理危机传播、建立良好形象带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界》2013,(2):176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而气候传播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本期话题"栏目拟以"气候变化中的气候传播"为主题,刊发一组探讨气候传播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践得失方面的论文,内容包括:政府、媒体、NGO和公众在气候传播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筑牢政府、媒体、NGO、企业、公众'五位一体'的行动框架,让气候传播真正成为社会共识全民行动",这是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在18日闭幕的"绿色发展与气候传播"研讨会上表达的观点.他说,自在"2013年气候传播国际会议"上我们提出要"让气候传播真正形成气候"以来,如今气候传播在我国已逐渐形成气候,今后我们将朝着新的更高的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NGO作为草根阶层的形象代言人,却大多数都是声势浩大的成立,以失败告终。媒体是社会公器,既是一个公共信息传播的载体,又是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农民工NGO需构建传播策略,借助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媒体为纽带引起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海南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从中分析媒体宣传存在的问题,了解媒体宣传产生的社会效果,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经过调查发现,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NGO组织相关活动吸引媒体关注,另一方面,大众媒体报道NGO。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产生社会效应,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NGO的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海南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从中分析媒体宣传存在的问题,了解媒体宣传产生的社会效果,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经过调查发现,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NGO组织相关活动吸引媒体关注,另一方面,大众媒体报道NGO。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产生社会效应,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NGO的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和8·8台湾莫拉克风灾中中国红十字会与台湾红十字会两家非政府组织(NGO)在危机期间的公共关系行为的考察,认为公共危机中NGO的公关活动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必要行为,其信息传播应该成为整合、动员社会资源的公关传播平台,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传播模式;在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公共危机中,NGO的公关行为还可以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形象传播中政府公关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张雪静 《新闻世界》2013,(8):324-326
本文以媒体对NGO(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以及对NGO与外部环境互动为维度,分析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在建构NGO社会认同、增加其合渤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NGO的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媒体是社会公器,起着上传下达的载体作用,是社会公共领域构建的重要力量。所以,如何和媒体更好地互动,如何在互动中构建自身具有特色的品牌是值得NGO去思考和努力的。因为,品牌能够带给NGO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媒体是社会公器,起着上传下达的载体作用,是社会公共领域构建的重要力量。所以,如何和媒体更好地互动,如何在互动中构建自身具有特色的品牌是值得NGO去思考和努力的。因为,品牌能够带给NGO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环保NGO组织的成员对环境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在环保传播方面具有前瞻性,本文将对环保NGO组织——绿色和平中国分部围绕保卫气候的环保议题开展的2009气候中国行活动的传播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解析"躲猫猫"事件,从信息传播角度阐述政府公共事务传播模式的重构:探索政府如何通过公共事务传播提高其传播效率和政府公信力、媒体在公共事务传播中如何发挥其作用和职责、公众在公共事务传播中如何发挥其民主监督以及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间的互动等。  相似文献   

13.
环保NGO是为社会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非政府组织,也是中国环境保护中极为重要的社会力量,环保NGO的发展与传播媒介息息相关。媒体在环保NGO自身绿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环保NGO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更好地利用媒体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建构社会认同、资源共享、实现信息交流、合作互动,从而赢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对外传播的通道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外传播的通道包括官方外交通道和非官方外交通道。非官方外交通道又包括公众外交通道和民间外交通道。本文在论述上述几种传播通道的基础上,结合西藏-奥运风波中的中西舆论对决——西方国家打出几张牌(官方通道的政府牌、国会牌;民间通道的媒体牌、智库牌、NGO牌、民意牌);而中国只有一张政府牌——这一案例,分析了中西方国家对外传播通道利用的优劣。指出,一个国家如果拥有最多的传播渠道,那么,它对如何解释问题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亦即,有效的国家对外传播,应置于多渠道传输框架之下,即由政府(及议会)、政党和多元化的民间团体(智库、NGO、新闻媒体)共同担当传播通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论述政府对外传播中的国际NGO力量的基础上,就西方国家借NCO对发展中国家渗透进行了深入考察.西方利用NGO对外渗透,为消除被援助国政府和民众对西方政府直接援助的反感,他们更擅长通过首先资助西方NGO,然后再透过西方NGO,间接资助发展中国家NGO来实现对外渗透.其启示有二:一,对国家(或政府)对外传播主体的认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同样重要.西方非政府组织或配合政府的行为,为政府拉高声势;或补充、代替政府去完成政府不便出面或难以完成的使命.二,如何借助国际NGO力量,首先应认识其两个两面性,旨在将其积极影响发挥到最大,将其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  相似文献   

16.
夏亮 《中国出版》2012,(24):20-23
在自媒体传播环境中,公众、媒体、政府之间不对等关系出现一定的改变,政府、媒体、公众应积极利用自媒体以更好地应对、解决发生的突发危机事件,实现政府、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传播首先依靠其施政行为,但随着媒体时代的来临,通过媒体来塑造和传播政府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社会,政府形象的媒体传播已不可能是单向和随心所欲的传播,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将传播者——受众,以及受众反馈——传播者的双向过程结合起来,才构成一次完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弓伟波 《新闻知识》2012,(12):60-61,70
本文以两起相似度很高的公共事件杭州"5·7"飙车案和深圳"5·26"飙车案为例,探讨公共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互动,指出更具包容性和法治精神的平等双向互动是较为理想的政府与媒体互动之道。  相似文献   

19.
赵婷婷  李娜 《新闻世界》2014,(12):67-69
汉藏双语传播是西藏社会独特的传播现象。本文主要研究汉藏双语传播产生的原因、担当的历史使命,分析汉藏双语传播与藏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汉藏双语传播适应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扩大了西藏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受众人群。双语传播也是丰富媒体新闻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建构国家认同观念的主要方式。在双语传播的现实语境中,政府、媒体和群众实现了共赢。  相似文献   

20.
甘婷 《新闻世界》2012,(5):121-122
信息时代带来传播内容的数字化,多元化成为未来媒体的新格局,“全媒体”时代对政府如何处理与媒体关系提出新的挑战。在政府新闻发布中,政府和媒体之间往往形成一种博弈局面,若采用“非合作博弈”方式,可能导致冲突愈演愈烈;但若采用合作博弈的方式,往往能使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获得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